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见到
各种各样的“肉”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
肌肉
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
塑形“好肉”


瘦肉
是每天都需要补充的
“能量肉”


肥肉、赘肉
是日思夜想
想摆脱的“坏肉肉”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这些肉
我们都很熟悉


但是息肉
你听过吗?


这种同样
长在我们身体内的“肉”
可不简单


有人说
它会导致癌变
一定要及时切除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体检中,
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与癌有关的指标,
比如息肉,
息肉和癌可以说是“近亲”。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如果在体检单上看“息肉”两字,
是不是说明你离癌症靠近了一步?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
就带你好好地认识一下它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由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而成的多余赘生物,所以,它其实并不是肉。


常见的息肉有鼻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和宫颈息肉等,人体80%的息肉发生在胃肠道,尤其是结直肠部位。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像一个小肉坠,人体有粘膜的地方都能长。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数量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
那它们危险吗?


这5个类型比较危险
↓↓↓


1. 腺瘤型息肉
2. 菜花型、宽基广蒂息肉;
3. 短期内增长得非常迅速;
4. 有家族史
5. 患者年龄小于50岁



不同部分的息肉,怎么产生?又怎么处理?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大肠息肉是息肉家族里面最阴险的,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建议健康人群从5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若结果正常,可以过5年后再检查。


直肠息肉到癌症的发展过程


产生原因:肠息肉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便秘,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腹痛、便秘、便血甚至肠梗阻等异常表现。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温馨提示


45岁以上、经常无缘无故拉肚子的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一旦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恶化成大肠癌。




●胃息肉:发现了就得切除


发现胃息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肠胃镜检查。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胃息肉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大便潜血和胃镜检查。即时息肉切除后,每1-2年也要复查胃镜。


产生原因:胃息肉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刺激性食物摄入等原因导致。


早期胃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息肉变大或变多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如果合并溃疡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温馨提示


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0.5厘米<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例分析;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身上的这种" 肉" 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要切掉胆囊


胆囊息肉差不多1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通常没啥症状,大多通过B超发现。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变风险。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腹部B超筛查。没有高危因素,息肉<1厘米,年龄<50岁的患者3-6个月复查1次超声,如结果持续良好,可改为一年复查一次B超。


产生原因: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压力增高有关,也有研究称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爱喝酒爱熬夜者容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在体检B超时才会被发现。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


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宫颈息肉:45岁以上女性要警惕


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产生原因: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体内激素变化、性生活、阴道环境、流产及分娩时导致的宫颈损伤有关。




大部分宫颈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小部分会有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甚至白带有血等症状。此外,宫颈息肉会产生炎性分泌物、破坏阴道环境、降低精子活力,也就是说,会影响受孕。


药物几乎没有效果,发现后应当行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为有恶变,要进一步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及时摘除息肉,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会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比较容易被医生发现。


产生原因:鼻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研究清楚,但与反复感染或炎症密切相关,症状主要为鼻塞、流鼻涕、嗅觉减弱等。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还会导致耳鸣、听力减退和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并发症。长期的鼻息肉还会导致鼻骨破坏、鼻子增大。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温馨提示

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建议到医院做鼻窥镜检查。


如果确诊是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以缓解鼻塞,恢复鼻呼吸。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声带息肉:休养好,通常会消失


声带息肉的癌变率比较低,声带息肉发生癌变常是突发的,且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声音嘶哑是声带息肉最为直接的表现,息肉的大小决定了声嘶的轻重程度,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什么时候要切除?


只要休息好,不过多讲话、不大喊大叫、不发脾气,小的声带息肉通常会在2-3个月内慢慢消失,病因治疗是声带息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如果经过上述治疗,声带息肉仍无明显好转,应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

息肉的生命力旺盛,即使已经切除,如果您没有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息肉仍然可能死灰复燃!所以,建议大家在治疗后,仍然要定期复查,不可掉以轻心!







●鼻息肉: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鼻息肉会癌变。




对于病情轻微的鼻息肉患者,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


但如果出现影响鼻窦引流的鼻息肉,或者是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胃息肉: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约20%为腺瘤性息肉




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胃息肉一旦被发现,都建议取活检,以确定其病理类型。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先定期监测;如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除,以防恶变。


●肠息肉


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肠癌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一般来说,1个、2个肠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几率也越高。


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防癌变。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



1、防治感冒,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对鼻子的刺激,不要经常抠鼻子或强行擤鼻涕。


2、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多食用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


3、改善阴道环境,积极控制宫颈炎症。


4、每年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各种息肉,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5、定期复查。消化道息肉即使切除后,也可能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因此
对于息肉
并不全会导致癌变
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
但一定要重视





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
文章图片
本文由腾讯大湘网·岳阳官微-您好岳阳公众号,ID:tengxunyueyang编辑整理,关注您好岳阳获取更多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