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给小板凳揉揉痛(为爱阅读第64天)

给小板凳揉揉痛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和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疼了哇哇的哭,有些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他了,他就不敢再碰你了。
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她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部分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疼,这有什么,我没有教孩子打人啊。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语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于对于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她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和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大厦的一砖一石。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碰的事件会常常发生,我家乐乐当然也是一样,我一方面会非常注意他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面对,让他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里也会有产生恐惧。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给小板凳揉揉痛(为爱阅读第64天)】同时还会交给他,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疼了他,绝不能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他,吹吹他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他揉揉安慰他,安慰的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他一样,带着他给小板凳揉揉吹吹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在他的对立面,成为加害他的坏蛋。还能做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他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乐乐在去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记了自己的痛,情绪很快就好起来了。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