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小时候爱听一首神张学友唱的林夕作词的歌,叫《你的名字,我的姓氏》,歌里唱到:只需要,最回肠荡气之时可用你的名字和我姓氏,成就故事。这让我觉得“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简直是最深情的告白。
在不少女权主义者眼中,冠夫姓是男权社会和夫权婚姻的产物。女权运动虽已多次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女性还是在婚后放弃了自己的姓氏。许多人都要感慨女权之路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冠夫姓的历史由来已久,以中国古代为例,早在汉魏之间就初具雏形,且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将本姓直接改做夫姓;另一种是本姓之前加夫姓,并以香港最为常见。
香港在正式场合中冠上夫姓的女性多为政府官员或名门望族的女性,像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前行政会员叶刘淑仪、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都采用了这种“夫姓+娘家姓+名”的新式双冠姓。而其等之英文姓氏则按照英国习俗完全使用夫姓而放弃原有姓氏,并后缀“太太”称谓。
喜欢看TVB的朋友可能会发现,香港女性结婚之后也很少有人会采用这种双冠姓的模式。大部分人都成了“X太”。Sammi(郑秀文)跟许志安分分合合情感纠葛24年,结婚后发的消息就是:请叫我许太。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当代女性已经不用这种双冠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政界要员要这么做呢?在1997年第十期《瞭望》新闻周刊中刊登了国务院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23名官员的名单,其中有六名女性,即:陈方安生、梁爱诗、霍罗兆贞、俞宗怡、任关佩英、叶刘淑仪。除梁爱诗和俞宗怡未婚之外,其他四名已婚女性无一例外冠了夫姓。可见政界女性冠夫姓比例之高。
长期研究妇女运动和平权历史的香港理工大学讲师黄碧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身居要职的香港女性“冠夫姓”,其实源自英殖民地时代的公务员习惯。当时男女不平等,女性公务员和男性公务员同工不同酬,婚后原先的永久长俸雇佣条款,更会转为临时性质,冠夫姓就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故此,不少当时的女性公务员、现在的政府女高官,为免麻烦大多沿用既有的冠夫姓。
而在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性别课程的教授蔡宝琼称:政商界女性婚后冠夫姓的习惯是来自西方。她表示:传统西方社会的女性在婚后会直接以夫姓取代本姓,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官场上采用类似这种的西方习惯亦不足为奇,也解释了为何冠夫姓者大多拥有一定地位或是“高级华人”。
60年代,香港出现了“蓝领”和“白领”的职位空缺,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承担工作,但女性的工作多半是补贴家用,并不能承担家庭的主要生计,获得经济独立。首位华人布政司陈方安生,在1962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政府工作时,女性政务人员少之又少,她是香港政府首三位女性政务主任之一。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在一份名叫《香港妇女发展目标》的报告中显示,自70年代开始,为保障女性在婚姻、教育、遗产和土地的继承权、生育、就业、和税务等方面权利的立法,都为提升女性对的地位和改善女性的权益,带来了实质的成果。
70年代的香港是个独特的时期,它经历许多的变迁,也迎来了新的思潮。这些变迁奠定了香港的未来——从发展制造业彻底变为发展商业。这个年代,港督到访北京,跟中方领袖商议香港的前途。香港出生率开始下降,廉政公署成立,猫王和披头士出现,李小龙大火,麦当劳首开,西方文化流行,示威活动频繁,女权运动兴起。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1972年制定的《已婚者地位条例》(香港法例第182章)及《婚姻诉讼条例》(香港法例第179章),让已婚妇女有权拥有物业,并可基于其婚姻已无法挽救的理由而申请离婚。以及在1975年香港划一男、女公务员的薪酬。
所以,自70年代男女公务员地位平等之后,新一代女性公务员已较少跟从夫姓。像行会成员史美伦、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食物及卫生局政治助理陈凯欣,都没有再冠夫姓。
这一方面可说是因香港“走的前”,女性地位提升较快,另一方面说明男女平等观念传播迅速,新一代女性受女权之一思潮影响,不再倾向于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冠上他人姓氏。
一家一姓,有时候确实能给人一种美好、温馨的归属感。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觉得,与其婚前冠姓,离婚之后拿掉夫姓昭告天下婚姻结束,倒不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冠夫姓的传统亦有许多不同之处,城市女性冠夫姓的传统多来自于英国殖民政府的文化影响,但在香港的一些围村,则是受到了中国人根深蒂固传统的影响。
位于元朗区的厦村就仍然在坚持着这种传统,村内不论男女老少,仍有已婚妇女冠夫姓,目的是向外界表示身为氏族的身份,没有冠夫姓者,多半是由外界迁入的杂姓人,即是非原居民。
出生于大埔围TVB演员罗仲谦,他与同为演员的杨怡结婚时,就希望女方冠其姓氏,改名为“罗杨怡”,可见围村居民这种冠姓思想根深蒂固。而围村这种冠夫姓的传统,是因为围村的社会模式仍处于农业社会状态,家族产业处理和继承是以男性氏族为主导,女性若不归附会产生被排斥感。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女权思潮早已席卷全港,冠夫姓也只早就成了一种个人意愿,许多已冠夫姓的政界女高官,并没有删除夫姓的意思。她们中大部分人对家庭更是相当看重。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被称为铁娘子的陈方安生就曾说:“我永远都会将家庭放在第一位,事业只是其次。有一天若我的家庭受到工作影响的话,我会立即放弃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我重视家庭高于一切。”
林郑月娥是以雷厉风行著称的女强人,也曾问出过类似于为何香港便利店不卖厕纸这种问题,虽然当时被港人嘲笑。但确实打出了“人妻”“师奶”有助于选举的亲民标签。
当然,这种亲民标签,也确实向港人展示了这些风风火火的女强人温柔的一面,刚柔并济似乎能更好的赢得民心。
香港人不爱冠夫姓了,但他们还是更爱家庭和美的女性。丈夫和家庭虽然不一定是她们生活的港湾,但仍是她们被世人评价的标准。但身为女性总该有权利去选择她们婚后是要做“女士”还是“太太”的。
林郑月娥、陈方安生......|林郑月娥、陈方安生...... 香港政界“妻冠夫姓”,是政治策略还是深情告白()
文章图片


趣闻:
美国第一个没有从夫姓的女人是1855年结婚的Lucy Stone,一个反奴隶制的女权主义者。
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期,日本有条法律,要求所有夫妇必须用同一个姓。
谷歌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高收入的城市女性,更喜欢保留自己的姓。
相比罗马天主教徒,信仰犹太教的女性更喜欢保留自己的姓。

我们还有以下文章,欢迎阅读:
【撕·生活】
“我很努力抢票,但真不想回家”
过年必备:只知道老虎棒子鸡,怎么好意思再跟人玩行酒令
铲屎官必读:过年回家,我的猫该怎么安置?
【城市】
娶个北京老婆是怎样的体验?
娶个河南媳妇儿是啥体验?
《假装四川人说话指南》
港女嫁内地激增11倍,大陆单身男成香饽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