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茫不再迷茫

小茫2012年大学毕业,没有如愿考上研究生,就匆匆忙忙找了一份工作。当年杜拉拉的故事很火爆,小茫想像拉拉那样成为一名HR。刚毕业,专业不对口,也没经验,怎么办?考证。考了两次,没过。

后来,小茫进了一家国企。最初几个月她特别开心,因为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很充实。可慢慢地,她发现,这里是个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的地方,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认可。她明白了,此地不可久留。还得继续寻找新的方向。
在寻找过程中,她学过格局生涯、学过教练技术、学过英语,可依旧没有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心动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一次次失败过后是一次次迷茫。有人说,迷茫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小茫想不明白,毕业四年,制定过很多目标,也付出过很多努力,真正实现的却寥寥可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小茫更迷茫了。
正在迷茫之际,小茫突然发现一个神奇的组织——拆书帮。随着在拆书帮的学习、与同学们的交流探讨,她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有三点。
一、那些目标并不是她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对实现它们没有强烈的欲望,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撑自己去行动、去坚持,所以才会半途而废。
二、定的目标太多、太分散,全部同时去做难度太大。靠毅力仅仅只能坚持一阵子,时间一长就又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无法进步。
三、一个人前行,太孤独。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找到原因后,小茫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用SMART原则重新制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她是这样做的:
一.找到那个让自己强烈渴望的目标,半年内专注和聚焦于最重要的那个目标。用意志力的三种力量(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驱动自己一直坚持。当遇到身体不适等情况,可能成为拖延的借口,但强烈的渴望会让人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比如,她参加拆书训练营时,遇到两次感冒发烧,但依然坚持。

我想要:成为一名拆书家,当前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拆书训练营。
我不要:请假,半途而废。
我要做:生病了依然坚持写作业、参加讨论。
我想要的力量驱动着我要做,也增强了我不要的力量。第一次感冒时,小茫对自己说,训练营只允许请假一次,万一以后有别的事情需要请假,而这次用掉请假的份额,下次就只能被清退出去了。不行,不能请假,我要坚持住。第二次感冒,症状轻点,她对自己说,上次都挺过来了,这次也可以。于是,就这样坚持参加完训练营。
为什么对这个目标有强烈渴望?因为小茫不想在一家沉闷的国企干着一份了无生趣、毫无成就感可言的工作,不想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她渴望改变,而之前做过很多次尝试都失败了。当发现拆书帮,她突然觉得又看到了希望。拆书家这条路既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又能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小茫把它当做救命稻草,狠狠抓在手里。她告诉自己,不管梦想最终能否实现,至少自己曾经为它付出过100%的努力,至少没有辜负这大好的年华,至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这就够了。结果有时是无法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
二.着眼大目,保持灵活性。因为具体可执行的目标是要分解到每天的。小茫每天的学习计划是当晚才制定的,并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状况,影响计划的执行。怎么办呢?调整。把今天因突发状况为完成的任务调整到本周的其他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拖延,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觉得自己没有按时完成计划。
三.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互相鼓励和监督。
四.义换框法。学习坚持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懈怠,拖延症等老毛病又犯的时候怎么办?谅解自己,同时要找到解决办法,为障碍做出预期应对措施。要拒绝破罐子破摔思维,学会修正思维,有问题就修补,而不是得过且过,放任不管。比如,小茫的学习计划执行到第X周,恰好碰上国庆假期。由于没有提前考虑到国庆假期的因素,无形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原本制定的一周计划也没完成。她没有像往常那样自怨自艾,批评抱怨自己,而是平静地分析原因、想解决方法,并用正面的思维告诉自己,这段时间自己也在用碎片时间看书,相比以前是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放松好了,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给接下来的任务来个缓冲。今后,再遇到七天长假的,比如春节,要提前制定好计划,既要陪伴父母、走亲访友,也要兼顾学习计划的完成,不能完全自由散漫。
【小茫不再迷茫】终于,经过不断尝试、努力和调整,小茫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一步步实现了周目标、月目标直至半年目标。小茫是个容易迷茫的姑娘,可她从来没有停下寻找、尝试的步伐。小茫是个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姑娘,不漂亮,不起眼,可她不停地努力想要活得漂亮。小茫是个平凡、普通的姑娘,可她渴望改变,不甘平庸。小茫也许就是你,我,她,怀揣梦想不断奔跑。小茫找到了属于她的一片新天地,你呢?还在寻找吗?放弃了吗?希望小茫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启发、一点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