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不惑,哼唱一首适合的歌

年近不惑,哼唱一首适合的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知是因为近来台风太多,还是到了秋天呢,周边的人越来越多沮丧和愁苦,除了一日三餐,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多了一项抱怨生活。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开始思痛改变,取舍抉择,不仅仅止步于嘶喊质问为什么过得不快乐。
一天,在同学群中问有没有优秀小伙介绍给92年的姑娘,一个同学回复:92的不是小孩吗?我们还有82的,这样抢市场叫姐姐们怎么混?我嬉笑地回复:现在不抢,以后就会成为“82”的。
写完这句,竟也恍然,92的都开始考虑成家了,还总错觉自己结婚没几年,原来自己已经老了。77年的我,在那些欢碰乱跳泡吧k歌的小崽子们眼里,已经是土埋到腰了吧。难怪身边人都不知不觉得开始用心而不是用脑思考人生了,终归是逃不脱岁月的碾压,已到了四十不惑或五十知天命的季节。
送闺女上兴趣班,自己走到街对面的麦当劳,这时间这里人还不多,叫一杯现磨咖啡,找一个最隐蔽的角落。又繁忙混乱有段时间了,总觉得应该写些什么。
麦当劳里不间断地播放着各种情歌,一首也没听过,悠长抑或痴狂,歌手们尽其所能表达着词曲的意境,但那些仍显稚嫩的声音总是唱不进你的心。确实老了。
想起李宗盛,想起他的《山丘》。这个仿佛写歌唱歌都不费力的老男人,总是能用聊天式的词句,娓娓道来地哼唱,搅得人寸断肝肠。罗大佑说,李宗盛的作品里,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可见,他写的是生活,不是歌。
《山丘》是2013年出品的,第一次听却是在去年。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忘了为什么,一个人坐在星巴克,无意间在虾米音乐里点到了这首歌。老男人悠缓地唱着:
**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一个人从什么年纪开始,才能说得不多,想得透彻;才能慢慢积攒,不急不火,hold得住内心,控得住生活;才能只是做自己想做,不再逢人便诉说原委,不再在意最后会留下什么。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
【年近不惑,哼唱一首适合的歌】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切都显得美好如初,我却独自坐在遮阳伞下,闻着咖啡香,让这个老男人撩搔得哭了。不为什么,就是情不自禁地顺其自然地那么泪如泉涌,无缘由地觉得心痛,铅压心口。
从身边路过的人,都瞥来好奇地目光,对面桌旁的小伙儿用躲躲闪闪的眼神窥探着,在这么悠闲的日子里,一个四十啷当岁的老女人,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哭个不停,可能是会给人很多遐想空间吧。
那一会儿,我竟没多想是身处公共场所,不觉得尴尬可笑,也不在乎旁人怎么想,让眼泪鼻涕湿了脸擦掉,再湿了脸又擦掉,用光了一包纸巾,还是刹不住车。
对面的小伙实在扛不住,挪了挪椅子,侧了个身坐着, 这样就不会抬头就看见我。或许当时我应该过去告诉他: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李宗盛,小子你不懂。
后来想想,一件具体事情带来的痛楚也是具体的,正因了它的具体,也变得可以衡量、宣泄,容易感知,随着时光流转,或多或少会部分或全部地消融。而那种想不清道不明的,因求索和反思诱发的苦楚,因为太像无病呻吟、没事找事,太像自讨烦恼、神经错乱,常常被克制压抑。即使偶尔提起,也是轻描淡写,或是当你终于鼓起勇气想和人说说的时候,又被常人的愚钝所阻隔,还未说透,就已被更有嚼滋的话题推挤,活生生地阉割了你好不容易鼓噪起来的冲动。
于是,你平静着,平静着,熬到了一把年纪,当音乐响起,一首沙哑深刻的李宗盛就可以让你决堤。
我们也曾年轻,曾无知地,甚至是无知觉地索求,不知疲倦地翻越人生路上每一个山丘,为了单纯的理想,幼稚的爱情,为了留在一座城市,获得一种认可,为了加薪评优,为了买房糊口,甚至什么也不为,只因生活就是那样的。那时也辛苦,却不怎么忧愁,就算有时迷茫,也可以轻易化解,女的哭一场,男的喝顿酒,第二天爬起来,路还照样走。
然而,忽然有一天,生存的惯性戛然而止,你
**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当这群不断翻山的大叔大婶们停下脚步,捯气喘息的时候,其中一些人猛然发现,除了玩命奔哧,自己啥都忘了,甚至忘了自己为什么奔哧。回望着身后无数山丘,心却空空如也。于是,有了人生第一次着着实实走心地逗留,为的是搞清楚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
无数人在喧嚣市井中激昂澎湃地高呼不忘初心,可有几个人敢在夜深人静独处时摸一摸自己胸口下是否还有一颗仍在跳动的心!于是,想起这么多年意气轻狂,“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开始害怕有一天会老态龙钟,“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顿悟还有该表的情未谈,该做的事未圆。
想起易中天老师一把年纪的时候想写中华史,粗算写成要8年,仍毅然地动了笔并坚持至今。当他在《开讲啦》里被一个学生质疑这么做是为了刷存在感时,他回应,如果一个人顺从了内心的冲动,又至少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呢?
又想到近期被刷了屏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整个世界都在颂扬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时,他竟发布声明,拒绝接受奖项和奖金。他用75岁的人生阅历阐述理由,说了客观说主观,在强大的所谓主流价值思潮中,勇敢而纯洁地守望着自我的个人生命价值。就像他那获奖的歌所写到的,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有乐评人说,《山丘》中透露着无奈与遗憾,能够听出李宗盛经历了成功与失败后,回首往事诸多未完成的心愿。
连这样一个心思细腻敏感,能够深切体悟并精准捕捉诠释人生、事业与情感的人,都还抓不住自己的本心,对生活仍留有遗憾。我们这些愚人,是不是更该趁着还有两口气儿,拨云见日,学学易中天和鲍勃迪伦,不再浪费气力,被那些无为的事由牵扯着喋喋不休。只为了越过人生最后一个山丘时,仍有一个温暖的拥抱,还有一个看的见的自己。
年近不惑,哼唱一首适合的歌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资深帅哥atumi邹 麦当劳里人越来越多,嘈杂吵闹,来这里的人大多是肚子饿了,来填饱肚子的。可我现在还不饿,我想静静地听一首喜欢的歌,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小说。这个时间点的这里不适合我了,虽然3个小时前这里给我提供过一个安静的角落。
时间差不多了,该走了。外面秋日的阳光正好。
有一天不思考
2016.10.22 于厦门文灶麦当劳
上一篇:心无物欲,秋空霁海 http://www.jianshu.com/p/a136db892912
下一篇:在冰天雪地里撒点野——拥抱漠河之初遇 http://www.jianshu.com/p/6002185aa1a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