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就可能改变命运!科技赋能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一块屏幕就可能改变命运!科技赋能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_原题是:一块屏幕就可能改变命运!科技赋能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近日,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火爆网络,引发人们关于教育资源及教学方式的讨论。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教育资源的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偏远地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也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质疑,认为这种远程教学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无法解决学生课后答疑等一系列问题。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利用科技手段可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块屏幕就可能改变命运!科技赋能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文章图片
据《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报道,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成都七中同步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让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少学生因此改变了前途命运。据统计,全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量超过1.8亿。而其中有超过70%以上的学生分布在一二线之外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教育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偏远地区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程度高于发达地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在线教育发展早期被称为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利用视频技术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课程以视频录播的形式传播至网络,创造了一位老师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向上千名学生授课的方式。从早期一节课程只有十几分钟的可汗学院到提供更多课程内容并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慕课,互联网录播课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选择。
与此同时录播课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据《哈佛商业评论》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传统慕课模式只有4%的参与者能完成课程,绝大多数学习者都因为自制力不够而中途放弃。录播课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和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较大的挑战。
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直播作为一种实时性、互动性显著的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在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内得到发展。网络直播在带红一批网络红人,引爆泛娱乐领域的同时,也使在线教育的上课形式发生新的变化。在线教育的学习形式也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认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72亿,较2017年末增加 1668 万人,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1.4%,增长率为10.7%。
与录播课程相比,在线直播课的形式具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K12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学习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直播课程的形式,有利于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老师与学生之间真实的沟通互动,有利于老师对课程的掌控,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和进度。
录播课的形式体现出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而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专注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直播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在线教育进入成熟阶段,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学习体验,除了直播课程外,课程还支持回放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课程回放的内容和进度。
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但在课堂之外,还需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预习、练习、测评、答疑等多个环节。除了主讲老师在课上进行内容讲解外,采用“主讲老师+辅导老师”的双师模式,通过辅导老师,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辅导老师作为连接课程和学生的纽带,在课堂外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带领学生预习,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除此之外,辅导老师在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作业批改,并针对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为学生进行答疑辅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