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部《独行月球》,就可以证明中国观众没有离开?
文章图片
文 | 跃幕,作者 | 庞宏波“观众并没有离开” 。
在整个暑期档因为缺乏大片“接力”的时候,未定档的《独行月球》就通过密集的宣发物料在为市场做“人工呼吸” 。
在上映前两天,《独行月球》的点映成绩再度让市场看到了希望 。周三,《独行月球》凭借着2.7%的排片贡献了单日票房35.3%的占比;周四,24.7%的排片贡献了77.5%的单日票房占比 。
因此,许久未见此等大片的市场突然又“活”了,不少人甚至纷纷开始感叹:观众并没有离开 。只是但凡冷静一点,都能意识到这是个悖论 。
首先,观众早就流失这是基本事实,疫情之后影院的关关停停以及电影供应的断档,都让存量观众产生了流失 。从大的市场来看,如何重新拉回存量观众是目前最大的产业难题 。其次,一部影片是证明不了观众没有离开的 。
疫情前,业内表示如果一个观众一年只进一次影院看一部影片,那是市场的失败 。而疫情后,吊足观众口味又基本投其所好的“爆款”首日票房占比达到了93.4%,这居然能证明观众没有离开?
可以肯定的是《独行月球》的确会将离开许久的部分观众重新拉回影院,但反过来想如果《独行月球》都不能把部分曾经的观众拉回影院,那整个市场可能真的很难有希望 。业内之所以认为“观众没有离开”,一方面是赞叹《独行月球》的“吸金”能力,一方面是给自己强行打气 。毕竟一旦“观众离开”,电影“回归之路”就会更加漫长 。
01 这可能已经是拉观众入场的“天花板”了不能拿上限来当底线 。
文章图片
“含腾量”100%、沈腾+马丽时隔7年后再度合体、沈腾月球大战“刚子”、黄子韬饰演黄子稻上演“一号线艺人”,关于《独行月球》的“喜剧”成分,可以说已经将成功率调到了最大值 。
市场的确也没有辜负在喜剧成分上“一锅端”的《独行月球》,首日刷新了国产片的排片占比纪录与此同时单日票房占比达到了恐怖的93.4%,虽然尚未清楚最终的票房落点,但《独行月球》还是有希望去冲击华语影史第五部破50亿的单片票房成绩 。
首先,对于市场来说,喜剧本身就是拉观众入场最好的类型,而今年市场恰恰缺乏高质量喜剧 。
在《独行月球》上映前后,恰好是电影市场年票房突破200亿的档口 。在今年200亿票房产出里,只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喜剧片,票房占比13.1% 。而主旋律《长津湖之水门桥》、献礼片《奇迹·笨小孩》、抗疫题材主旋律《穿过寒冬拥抱你》(包含7月重映)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片《狙击手》,四部影片票房相加占到了200亿票房的三分之一 。
其次,沈腾、徐峥、黄渤、吴京被戏称“中国电影的四大救命稻草” 。沈腾无论是过往作品还是综艺节目,都因为“爆笑梗”占据着流量顶峰 。而此次“含腾量100%”保证自然能让观众迅速入场,这是毫无疑问的 。
最后《独行月球》也并没有在含腾量上“躺平”,沈腾和“刚子”的爆笑出圈以及一些喜剧梗还是给电影带来了不少喜剧加分 。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喜剧类型、顶流保证、CP合体、爆梗出圈,基本上“无死角”的《独行月球》可以说是当下国产喜剧拉观众入场的“上限”了 。一旦影片口碑得到基本保证,观众自然会入场 。
文章图片
但除此之外,喜剧如今已经不复当年,头部喜剧的数量出现锐减 。尤其是从市场环境来看,喜剧的生存土壤被压缩 。疫情前四大档期里有两个档期都是“喜剧为王” 。春节档“合家欢”的基调不变,尽管《红海行动》、《流浪地球》通过口碑逆袭夺冠,但整个档期的喜剧供应是充足的 。国庆档也因为“麻花喜剧”那几年鼎盛,吸引了一批喜剧入场 。
但是疫情之后,这两个喜剧倾向比较重的档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今,国庆档更多考虑的是主旋律类型片,春节档则成为了全年被押注最终的“黄金档”,去年《你好,李焕英》有笑有泪逆袭夺冠,今年则是《长津湖之水门桥》一骑绝尘 。
缺乏黄金档期的助力,头部喜剧的创作本身也遭遇瓶颈,单靠演员自身喜剧能力拉动观众入场的动力自然会下降 。所以整体上,国产喜剧处于一个降温的阶段,《独行月球》已经算是目前的“喜剧顶配”了 。
02 观众变得更加“苛刻”喜剧片电影的“内涵”并没有充分被挖掘 。
文章图片
目前,关于《独行月球》的评价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拒绝煽情,直呼电影“前喜后悲”的结构让自己“受骗”,希望看到的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在电影还未正式上映前在部分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负面评价出现 。另一派则认为电影的笑料大部分还是“老梗新出”,只娱乐不深刻,尤其是科幻喜剧,很多观众又将注意力放在科幻是“硬”还是“软”上 。
电影观众对于喜剧片尤其是国产喜剧往往是非常“苛刻”的,这也是喜剧本身的市场难点 。单纯的“爆笑”在如今的市场想要撬动更多的观众是非常吃力的,尤其是在综艺节目持续“造梗”的大背景下,电影想要通过“爆笑”突围是不现实的 。
但是有些意外的点在于观众对于“煽情”的过分敏感,而这种“敏感”所演变成的就是所谓的“避坑指南” 。虽然《独行月球》目前票房走势很好,但如果观众对于喜剧“煽情”如此抵触,那么国产喜剧的未来同样是值得担忧的 。这并不是说国产喜剧会次次煽情,而是在票价持续上涨的当下,观众购票入场的类型过分明确,一旦“笑果不足”就会让购票动力出现下降 。
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整体上看,《独行月球》已经算是近几年少有的高质量国产喜剧,但看上去观众对于这部影片也并不是特别包容 。
实事求是的说,《独行月球》的确是一部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影片 。缺点在于电影的人物故事线以及一些情节设定是经不起推敲的 。独孤月和马蓝星之间的人物情感建立是很难让人信服的,电影虽然在科幻场景的设定上非常出色,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很多夸张化的喜剧化处理,尤其是地球“亮灯”给予独孤月希望的桥段有着太强烈且没有必要的“魔幻超现实” 。此外,电影里无论是“八级钳工”还是“一号线艺人”,除了贡献各自的笑料外,后半段完全成为了观看全球直播的情绪工具人 。
文章图片
但在《独行月球》身上,实际上也看到了麻花喜剧的“犀利” 。虽然电影在整体上表达的非常”主旋律”,但是戏里戏外的“统一”实际上也是可以和大众产生共情的 。
电影在整体的主线上简单概括就是“错当成英雄的小人物最终成为真英雄拯救地球”,这一点没有太多稀奇的地方 。但是在这个主线上,能够看到麻花喜剧在话剧以及小品中曾经呈现出来的犀利 。
独孤月是被大部队“遗留”在月球上的,但是在地球遭到撞击,全人类面对共同灾难的关头,被“遗留”的独孤月被塑造成主动留下的“英雄”独孤月 。然后被配音、被解说,经过体制的“二次处理”塑造成一个新的人设进行全球直播,目的是为了让地球上的幸存者更好地活下去 。最终,又为了保护地球,独孤月成为了被“牺牲”掉的个体,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真英雄” 。
这种现实讽刺,伴随着电影里数次“口型不一致”产生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目前这个电影环境下,《独行月球》的这种表达是应该值得珍惜的 。
03 观众“返场”,电影“独行”电影市场如何回暖,依旧没有答案 。
文章图片
《独行月球》成为爆款,几乎集齐了全部有利因素 。整个市场环境如今非常空荡,上一次有影片点映就能够占到当日大盘30%以上排片是什么时候,已经想不起来了 。首周末,《独行月球》的排片比最低也达到了58.5%,票房占比更是达到了九成 。
上映前,业内将暑期档票房破百亿的目标强行安排给了《独行月球》 。上映后,《独行月球》并不意外的“一家独大”带领市场负重前行 。可以看到,目前整个电影市场的“尴尬局面”在于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只能等待高口碑头部影片空降救市 。
这两年,电影市场都无法在一个正常的轨道运行 。主旋律影片成为了各个档期的“种子选手”,但是主流表达却在开始变得“失效” 。
文章图片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确立了主旋律影片的新商业模型,连续三年国庆档坐庄国庆档 。但是到了《我和我的父辈》,这种模式的主旋律影片已经让很多观众产生了疲劳情绪 。票房体量明显缩水 。而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你是我的春天》,作为体量下降一个级别的拼盘主旋律影片,票房仅有3000万出头 。
那么,今年的国庆档什么样的影片可以“救市”,产业还能拿出什么样的“种子选手”其实已经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
连续三年的疫情冲击,让整个电影市场面临着非常大的发展难题 。头部商业类型片本身就非常稀有 。如果每次,市场都到了需要空降救市的尴尬局面,那么没有正常节奏的情况下也无形中会增加不少影片的市场风险 。
【投稿|一部《独行月球》,就可以证明中国观众没有离开?】《独行月球》所幸是口碑扛住了压力,但谁又会是下一部《独行月球》呢?所以,一部影片的成功,真的验证了观众从未离开吗?
推荐阅读
- 投稿|新疆炒米粉火出圈,小众米粉的风口要来了吗?
- 《他的故事》
- 投稿|冷门的乡村题材,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
- 投稿|从百亿新宝摩飞看外贸生产商转型升级品牌顶层设计
- 投稿|被年轻人拒绝的飞科,火不起来了?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 投稿|谁还敢买影视股?
- 投稿|当问界脱掉“保护色”
- 投稿|从塑料到石墨烯,材料怎样革新未来?
- 电影|暑期“王炸”来了?《独行月球》票房破6亿,救市也要救开心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