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松果财经
过去,建材是一个传统又赚钱的行业——一块成本价4元的抛光瓷砖,经过上游工厂、总代理、多级分销后进入卖场,以200元的售价卖给消费者 。
最近几年,这个“套娃”般加价不加量的操作没那么好使了 。去年,与疫情密不可分的能源危机带来势头凶猛的涨价潮,席卷了几乎所有原材料行业,从白酒、酱油到家居建材,无一例外 。流通环节内仓储、物流、营销、门店等成本都在飙升,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消费者不愿买单 。
在外部环境不景气下,不少陶瓷企业纷纷冲击上市,试图寻求资本的保驾护航 。
近日,陶瓷行业的老牌企业新明珠集团首次发布招股说明书,正式启动IPO,成为继蒙娜丽莎、东鹏控股成功上市之后,第三家冲向资本市场的陶瓷企业 。
尽管陶瓷行业闯关IPO频频传出好消息,但对于中国陶瓷行业来说,素来有“上市难”的魔咒,不仅过程十分漫长且程序繁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而且证监会发审部门对陶瓷企业的态度相当审慎 。此时新明珠冲击IPO,又能否实现“上市梦”呢?
毛利率下滑,短期债务压力徒增招股书显示,新明珠集团创始于1993年,是一家集建筑卫生陶瓷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集团,目前旗下有包括“冠珠”、“萨米特”、“新明珠岩板”等陶瓷品牌 。
2021年9月8日,新明珠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革,由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在的新明珠集团 。
新明珠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建筑陶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陶瓷砖及陶瓷板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多元建筑空间的装修装饰,陶瓷板材同时作为新型饰面材料应用于台面、桌面、柜面等定制家居领域 。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新明珠营业收入分别为80.64亿元、78.35亿元、84.93亿元,同期实现归属净利润12.58亿元、15.17亿元、6.1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21亿元、9.69亿元、5.5亿元 。
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文章图片

作为地产行业的上游供应商,房地产公司的发展速度的放缓,无疑影响了新明珠集团的营收增长和利润实现 。据招股书,公司最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7亿元、15.17亿元、6.11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六成 。
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文章图片

报告期内,受部分下游房地产客户资金周转困难等影响,公司应收款项产生大额减值损失,2019 年至 2021 年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分别达 8117.25万元、5.32亿元和7.82亿元 。
建筑陶瓷是用于建筑物饰面、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与房地产建筑行业发展十分密切 。作为新明珠集团的第一大客户的恒大地产的流行性危机,已经众所周知,这也在侧面影响了新明珠集团的利润下降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新明珠对恒大地产的销售金额从10.15亿元下降到6.12亿元,销售比例从12.67%下降到7.26% 。其他前五的客户亦是如此 。
对此新明珠集团提示了应收账款减值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减值准备余额为 14.17亿元,若未来公司工程客户财务状况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应收款项回款和减值风险 。
除此之外,在新明珠集团的产销体系中,尽管传统的陶瓷产品依然占据主流,新型建材产品却呈逐年上升之势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2021年度及2022年第一季度,陶瓷砖收入占比分别为96.03%、91.78%、82.02%、70.05%,陶瓷板材收入占比分别为3.54%、 7.96%、17.76%、29.78% 。
【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投稿|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文章图片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新明珠集团本次拟募集资金约20.09亿元,与东鹏控股16.23亿元和蒙娜丽莎12.34亿元的首次募资金额相比,分别多出3.86亿元、7.7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新明珠集团在募资使用的6个方向中,“新型陶瓷产品”预计投资总额约9.05亿元,包括新型节能环保板材项目二期技术改造项目和湖北新明珠绿色建材1#产线技改项目,占比达45.03%,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向 。
这也意味着,新明珠正在开始在巩固传统瓷砖产品的基础上,着手准备下半场赛事 。
终端“价格战”厮杀,进入下半场该如何决胜?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导致需求快速下降,陶瓷行业环保政策收紧导致成本攀升压缩利润空间,瓷砖行业发展放缓,产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
当前陶瓷行业面临的“新常态”,毫无疑问是行业纷纷开展自动化改造的主要动力之一 。
近期公布的行业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建筑陶瓷产量81.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1% 。建陶产能供大于求状态持续,工程和终端零售需求量进一步萎缩,瓷砖虽有涨价但不足消耗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于是陶瓷行业的产品销售陷入“价格战”的厮杀中 。
终端市场的厮杀压力下,能源消耗、能耗指标成为影响陶瓷产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生产制造到品牌创新,建筑陶瓷从产品的功能性、装饰性不断向文化性、工艺性进阶,在产品实现从工业材料到艺术美学转化的同时,建陶产业也开始从传统工业生产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升级转换 。
据36氪获悉,2021年1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提出我国建筑材料行业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这也为亟需转型升级的建陶产业创造发展契机 。
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新明珠除了在产品结构与研发上苦练内功外,如何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生产制造能与终端需求无缝对接的发展模式,即瓷砖的定制化生产成为新明珠的思考命题 。
不仅如此,参考国外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开展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制造业也是必然方向 。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048家,较2020年,45家退出市场,陶瓷行业告别了过去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
行业经营规范性不断提高,环保投入显著增加,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及监管趋严双重压力下,生存空间缩小,面临逐步被淘汰的风险 。清洁生产改造、节能改造,尤其“煤改气”政策的逐步落地,加快了建筑陶瓷行业向绿色发展的转变,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
“煤改气”即使用天然气取代煤制气,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陶瓷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促使低附加值产品退出市场,淘汰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行业内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 。
结语中国陶瓷行业迎来了大洗牌、大转折的发展新阶段,企业想要破局寻求新发展,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 。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融资渠道,不论是对企业抵御风险,逆势生存,还是扩大规模、产品转型突围等都有好处,所以及早盘活社会资本,上市融资是助推家居、家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