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报身成就 如何成就报身,法身成就后如何修报身

请问怎么成就十方诸佛法身报身化身
菩提心,永远执着于“南方没有前岛亚美佛” 。有诸佛,如来有三身 。太阳被遮住了,光就活了,中国和西藏的秘密永远不会离开极乐世界 。佛教有一切佛法,这是修行佛法的必经之路 。
佛教讲的“报身”是什么?
【报告】(1)梵文sam!bhoga-ka^ya 。指佛果 。他也报佛,报佛,收佛 。或者翻译成被利用,被吃,被回应 。也被称为第二身体 。三具尸体之一,四具尸体之一 。也就是说,报偿是无量愿行的结果,是完德的圆满佛身 。也就是说,菩萨的初心修行,他的十地之行的满足,这种愿意做事的回报,就叫报 。比如阿弥陀佛、如来佛、如来佛等 。都是报佛 。大乘信仰说,就是以报因、感果来说明自己的身体,即报身为三贤十处菩萨 。其特点是大智慧(智慧无差别)、大决心(无心)、大慈悲(能救众生之苦) 。有无量色相,无量功德,十力四无畏等乐事 。据《大智慧》卷九,佛有法身,父母二身,法身满虚空十方,有庄严爱人,无量光无量音;同卷30引佛身有两种:真身和道成肉身 。真身充满虚空,其语句之声遍于无限世界 。然而,只有十位活着的菩萨能以不可思议的方便和智慧聆听它 。第33卷列出了两种法律存在,即与世界一起生活 。法界众生,往往有无数只补其命的菩萨作为其侍从 。这都是指佛陀的实际报告 。天台之家在内证外用报身,故可分自救与他人自救 。另一方面,又可分为真实举报和影子举报 。真身土是地上菩萨呈现的,是为道(诸佛所证的真理)作证的身土;另一方面,报影处是人在地面前特别呈现的,是教学的报影处(方便教学的方式) 。唯法学者所说的三体人中的有用体,就是这个的代名词 。据梁毅《大乘释经》和梁毅《大乘释经十三年》记载,听大乘或为他的说法而接受法乐的诸佛菩萨净土,都是以佛报为业,都是由报自己而成 。在《大乘同性经》上,诸佛自污秽土化身,是指诸佛自净土为报身,即诸佛净土显现为报身 。有用体与自性体有六种不同,变化体与自性体有八种不同 。从同一本书的第13卷到第15卷可以看出,有用和改变都是以自性为基础的,合法便于利己,有用和改变便于利他 。说报身是利人益己之身,是地藏菩萨所见,说报佛(一种庄严之身,行十处而得报)和法身,如《法华经论》所说,都是利己的 。关于这些说法,按照吉藏《法华轩论》第九卷的意思,在法华静论中,佛性即法身,显佛性者报身,化身众生者道身,这是符合对开本和迹的意思的 。大乘论中,合佛性与佛性者为法身,化菩萨为身,化二大乘为道成肉身,符合开道合本之义 。佛经第七卷把自性体分为自性体和自性体,自性体为自性体 。他的自性体是菩萨在大地上的化身,即把上述两种学说合在一起,以示自报的两面性 。「金光明经卷」
《龙达藏经》第833部,《佛说宝生陀罗尼经》【一人若传,一切罪恶行为尽灭,轮回永断】(若有众生,以如来达拉尼之名供养,生有轮位,成就梵天,大有神通,得十种达拉尼 。诸佛如恒河复值,皆成就 。653曼尼帝罗衣()三老嫔倪(引)罗衣()博罗()鼻(引)罗衣奴(引)讷伊(引)帝(引)如果一个人连续念诵17天,他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眼睛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听到和记住事情,他就决定成为菩提,过去世界所做的善根现在就可以实现 。如果一个人被传,所有无罪的因缘都会被摧毁,循环会永远被打破 。意思是人不会被水火大盗所害,但不会缺根,百病不生,鬼神不灭,所有的人都会爱他们,尊敬他们,来世会得到佛的精微法门供养 。如果人闻之欣喜,拜之赞叹,说明人的功德无量,人生有奇香,毛孔常有光,常做如来胜之事,功德如此不可思议 。

南怀瑾 报身成就 如何成就报身,法身成就后如何修报身

文章插图
佛的报身是如何修成的
上次师父给大家讲了一点佛法,化身,自证 。那么什么是化身呢?什么是法身?什么叫报名?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来说说头像 。神通在我们的空间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比如我们有肉身生活在这个空间,那么神通又是以什么样的形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它是做什么的?首先我要告诉你,道成肉身可以分为两个体,第一个是法身,第二个是报身 。佛法是菩萨的身体,它的行为可以影响对方,可以被人间的人看到,也可以不被人间的人看到 。仅仅
有菩萨才可称为法身 。报身是我们在人间学佛学法之身,我们这个身在人间,有这个果报,所以才会有这个身,因为人有报身,然而在人间和天上做了很多菩萨的事情,所以脱离六道到了天上才能成为菩萨,这是报身转法身 。告诉大家欲界天的天王也是报身菩萨 。而色界和无色界天就不一样了,是化身菩萨 。法身,在佛法上讲叫法性身,是愿力成就一切能量的本原 。法身是聚集所有能量的本原,能量的本原就是你的性中佛,就是本性 。当你完全得到法性身时,你就是一个菩萨,是很高层次的菩萨 。这个能量的本原是轮廓和范围,这个轮廓和范围,实际上就是你可以拥有这个世界,你们看到当师父拜佛的时候两手可以托住宇宙,因为身上的本性就是宇宙的本能,就是宇宙能量体的总和,科学家也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的 。菩萨是最大的物质空间,是无形无相的 。你们不要以为观世音菩萨真的只有千手千眼,其实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说菩萨的眼睛想看到哪里,就能看到哪里,菩萨的手能救到哪里,就能救到哪里 。千手千眼是形容菩萨能量的广大,而不是真的只有千手千眼 。报身,就是我们这个肉身来受果报 。我们人来到世上是受果报的,如果前世做了好事,这辈子就会享受善报;如果前世做了很多坏事,这辈子就会吃苦受恶报 。我们这个报身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我们这个身体是世界真正的主人,然后得到享受的报身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你们能明白吗?也就是说这个报身开心是它,不开心也是它 。报身是因果所造的业让你到这个世界上来受报 。什么是报身菩萨,就是你在人间所做的所有的行为像菩萨一样,实际上你就是报身菩萨,因为人已经超脱了人间的凡尘(这里指的是思维,不是肉身),你就是报身菩萨 。报身菩萨是没有法身的,如果今天你去做好事情,就是报身菩萨,是因为你用肉体去做菩萨之事 。今天你去救人了,给人家讲法了,你就是报身菩萨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以因果定律生存的,报身也是功德的成就 。因为你这个身体在前世做了很多功德,你这辈子才会用你的报身得到现在的享受或职位,这都是前世功德所为 。报身是在法身内享受,法身就是人的本性,这个法身实际上是天界之身 。师父现在的法身就是用人间的报身来弘法,师父在天上是法身,师父在人间是报身,报身是受到天上法身的支配,报身成就才能带动法身成就,报身成就了,你的法身才会成就,也就是你在人间学菩萨,达到一定的境界后,一门通了,智慧开了,你才会有法身,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化身和法身的成就,实际上就是由报身带动的开始 。在回向文里有一句话: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因为报身是修不出去的,犹如这个肉体,你说能把这个肉体一起带上天吗?那是不可能的,你只有把这个肉体脱离掉,才能升到天上去 。就像一个氢气球,你想让它飘上去,必须要轻,里面要没有东西,更不能带任何东西,才能飘上去 。彻悟本性的人就是彻底开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但是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当你已完全明白道理了,开悟了,不论你今天做任何事情,自己永远不会觉得寂寞 。很多人以为学佛后,是为了死后能上天,其实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 。很多人不懂,当果报来时,就会想到我早点死了算了,死后可以到天上去,这就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 。其实他完全搞错了,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苦恼的人生 。我们今天学佛不是为了死了以后如何如何,而是为了现在就开始好起来,现在改变修上天的基础,这才叫学佛 。佛菩萨到人间来,就是来救度众生的,是希望你们现在就能够好,不是让你们死了之后才好 。师父告诉大家要记住,别人永远是对,你永远是错的,你这个人就永远不会产生怨恨 。别人永远是你的增上缘,你的人间一辈子才会永远向上走,直到修成大觉大悟,功德圆满 。恭录 用人间的报身来修成菩萨的法身
南怀瑾 报身成就 如何成就报身,法身成就后如何修报身

文章插图
佛教中说的增长福报的途径都有哪些呢? 详细点有奖励哦!O(∩_∩)O~这十种功德事分别是: “Dàna, sila, bhàvanà, apacàyana, veyyàvacca, pattidàna, pattànumodana, dhammasavana, dhammadesanà, ditthijjukammavasena.” 一共是十种,也就是: 第一是布施; 第二是持戒; 第三是禅修; 第四是恭敬; 第五是服务; 第六是回向(回向功德); 第七是随喜功德; 第八是听闻佛法; 第九是说法; 第十是正直己见 。这十种在巴利里面叫做造作功德的基础 。我们每一个禅修者,在禅修之外,想要造功德,我们可以依照在经论里面的这些指导去造功德 。这样的话,会明确很多,应当造哪一些功德,应如何造 。而且,有些功德是非常容易的,是举手之劳,易如反掌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分别简单的讲一下: 第一种是布施(dàna) 。布施是积累福德、积累福报最好的方式 。在经论里面,有时候把布施分为两种,有时候分为三种:一种是财施,财施就是财物的布施,生活用品、资具的布施;另外一种是法施,法施是指佛法的布施,开示佛法;然而,有时候也分为无畏施,就是当别人有畏惧,当别人流离失所,需要帮助的时候,安慰他使他不会感到恐惧 。在这里特别说到的是财施,因为法施我们在后面还有一个叫dhammadesanà,dhammadesanà就是说法的意思 。所以,因此在这边的布施特别是指物品、物资方面的布施,物品方面的布施有很多种类型 。在《注解》里面对此而分得非常细,比如说有亲手的施,有拜托别人去做布施的施,还有没有贪染的施,有贪染的施 。比如说自己布施了之后,想要投生为人,投生为天,这个是可以导致继续轮回的布施;如果布施的时候,希望这种布施的功德成为自己证悟涅盘的助缘,这个是没有贪染的布施 。还有的施是很精心准备的施,还有没有精心准备的施 。比如象我们布施食物一样,先把食物洗好、切好,再做得很好吃,这就叫精心准备的施,有时候只是买来,然后就把它供养,这个叫没有精心准备的施 。还有,可以伴随着很多附加条件的施,跟没有伴随附加条件的施 。比如伴随附加条件的施,就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施主,他供养了一间孤邸(kuti,僧寮),然后再把孤邸的很多设备,桌子、凳子、香等等这些都附带上去,也作为一起供养,这个叫做有附带其它的布施 。跟没有附带其它的布施,比如说只是供养一间空屋子,里面没有一些家具摆设,这个叫没有附带的布施 。还有很欢喜地做的布施,跟只是中舍性的布施;还有有智的布施跟没有智的布施 。有智的布施就是当我们布施的时候,相信业果,相信做这些善行能够带来善的果报,这个是称为有智的布施;如果没有智的布施,就是只是认为说:「我布施就只是布施 。」并不相信因果,或者说没有去思维因果,没有去考虑业果法则,这样做的布施就称为没有智的布施 。还有很主动的布施,跟被动的布施 。主动布施就是自己很喜欢去布施,不用经过别人的支持、鼓励自己都去做 。还有被动的布施,就是经过别人的支持鼓励才去做的布施 。还有有罪施跟无罪施 。有罪施就是比如说你把偷来的东西拿去布施,你去用一些非法所得的,骗来的东西,或者说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拿去布施,这个称为有罪布施 。没有罪的布施就是自己如法的正当所得拿去布施,这样的叫做无罪施 。这些施的分类有很多种,这些不同种类的布施,它所带来的果报也是不同的 。至于具体的分别我不想在这边展开来讲,要讲的话,一个晚上都讲不完 。在这里想要举一个例子,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谷比嘎公主,谷比嘎公主有一次她来到了佛陀的面前,然后礼敬世尊,之后就坐在一边,然后就问世尊这样的问题说:「假如有两个禅修者,有两个人,他们在持戒、在德行、在禅修、在对三宝的信心、在定力、在智慧方面,都是同等的这两个人 。但是其中一个人有布施,曾经经常做过布施,而另外一个人不做布施,这两个人的果报有什么区别呢?请世尊跟我开示一下 。」 接着佛陀就说:「有两个人,他们的信心、他们的戒德、他们的定力、他们的智慧都是一样,然而一个人有布施,一个人没有布施,他们在以后轮回的果报都是不同的 。如果有布施这个人,无论他以后投生到哪里,如果他是投生为人的话,他都可以投生到富贵的家庭 。或者说,他投生之后,他很容易获得财富,很容易投生为上等的家庭;而如果一个没有布施的人,无论他投生到哪里,他只能够投生到很贫穷的家庭,很下贱的家庭,他要积累财富也是很困难 。」 「而如果这两个人,有布施的人在命终之后投生为天界的话,那么,这个有布施的人在十个方面可以超越那个没有做布施的人 。哪十个方面呢?他可以在天的容貌(就是天人的容貌)、天的寿命、天的快乐、天的威德、天的力,还有天的颜色、天的声(他所享受、所感受的天的颜色、天界的声)、天界的香、天界的味跟天界的触,都要殊胜过这个没有行布施的人 。如果这两个人都投生为人,结果又出家成为比库的话,那么,曾经在过去生有布施的这个人,无论他获得的袈裟、饮食、住所、药品这些用品都很容易得到,很容易获得 。而没有行布施的在获得袈裟、饮食、住所、药品这些用品都很难获得,这个就是他们的差别 。」 然后,这位公主又继续问:「那假如他们两位都入般涅盘之后,还有没有差别?」 佛陀说:「如果他们两位都入般涅盘之后,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 也就是说,如果有布施的人,在他轮回当中,无论如何都会比没有布施的人更殊胜 。同时,在这边,要鼓励大家如果要做任何布施的时候,要做「成为涅盘助缘的布施 。」成为涅盘的助缘的布施,并不是说这种布施成就我们证入涅盘 。而是说我们做这些布施,当这些布施带来的果报都可以助成我们,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成为我们的福德因缘,而且可以为我们的禅修创造很好的条件 。比如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在禅修的时候为饮食犯愁,不需要为袈裟衣服而犯愁,不需要为住所而犯愁,不需要为有病的时候没有人照顾,或者说我们的身体会很好很健康,我们要去哪里,比如说以后我们听到一个地方有很好的善知识,有很好的禅修导师,那么接着会有很多人会来帮助你,帮你出车票,会护持你啊 。所以,有布施跟没有布施的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把这种布施成为我们证悟涅盘的助缘的话,那么这些布施都会助成我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把我们带到法上,而且很容易使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障碍,减少这些没有必要的一些因为一时欠缺,因为没有人资助等等这样的障碍,这个是对于布施的区别 。第二种是持戒(sila),持戒是指不同品类的戒,对于比库来说是比库戒,比库尼来说是比库尼戒,沙马内拉来说是沙马内拉戒,如果是(sila行)来说持十戒,十戒女要持好十戒,八戒女要持好八戒,对在家人来说要持好八戒跟九戒 。这个是不同的戒,如果自己已经持好戒,佛陀说:「如果我们今生有持戒,至少可以保证我们在下一生不会堕落到四恶趣 。」 一个有德行的人,也就是一个持戒清净的人,可以保住他不会堕落恶趣,可以保住他在下一生仍然能够投生为人跟天 。即使一个人没有任何的禅修,如果他持戒清净的话,也是可以投生为人天善趣的 。然后我们就结合着下面的禅修来讲,禅修(bhàvanà)可以分为两大类的禅修: 第一种是samatha bhàvanà(止禅),Samatha bhàvanà就是我们修止,对禅定业处、禅修业处的修习;第二种是vipassanà bhàvanà(观禅),Vipassanà bhàvanà是对观(vipassanà,毗婆舍那,观禅,内观)的修持 。如果一位禅修者有戒行,而且也修各种的业处,如果他还没有证得禅那的话 。那么,这种持戒清净跟禅修的这种善业,可以支持他在下一生投生为人或天 。而如果在禅修的时候,他已经证得了禅那,而且这种禅那可以保持到他临终的时候不退失的话,这种禅定的业是成为一种极重、极强而有力的业,使他能够投生到梵天界 。刚才我们说到了业障里的五种无间业,五种无间业是极重的不善业 。这种不善业没有任何其它的业可以跟它匹敌,使一个人堕落到无间地狱,堕落到四恶道 。而如果一个禅修者有了禅那,而这种禅那可以维持到临终的时候,而且他又有意愿想要投生到梵天界的话,这种禅那的业也是一种非常强而有力的业,可以支助他能够投生到梵天界 。当然,如果一位已经有禅那的禅修者,因为他已经对许多种业处已经善巧了,所以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继续投生为人也可以,投生为欲界或天界也可以,如果他愿意的话,他还可以选择投生为梵天界 。而如果一个禅修者修vipassanà(观禅,内观),修观智,观智因为只是属于欲界的善心;如果一个禅修者在修vipassanà(观禅)的时候去世,或者说他修vipassanà(观禅)这种业支助至他投生的话,下一生他还是会投生为人界或天界 。然后再下一生,因为今生已经修vipassanà(观禅),下一生的有分心是属于观智的心,所以他要证果,要证得禅那也是很容易的 。再从果报上来说,我们有持戒,可以支助我们在轮回过程中可以保住人身,可以资助我们在善趣当中,因为唯有善趣,我们才可以听闻佛法 。我们不可能向一个动物说法吧?是不是?在饿鬼当中即使有时候能够听闻到佛法,但是他们都是属于无因结生的,即使它们听闻佛法,它们也肯定不可能证得任何圣道圣果的 。所以唯有人身跟天身,跟梵天人才有可能证得圣道跟圣果;当然除了无色界梵天,如果无色界梵天乃是一个凡夫的话,他也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的 。除非是一位索答般那以上的人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他才有可能证得更高的果位 。一个凡夫投生为无色界梵天,是属于八难之一,他不可能听闻佛法,所以他也在无色界梵天那么漫长的岁月里面,不可能证得任何的道果 。因此,我们也要持戒清净,因为持戒清净是很强的助缘,可以使我们在轮回当中,能够继续的在人跟天趣当中,继续轮回,而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听闻佛法,精进禅修 。第四种是恭敬 。恭敬在我们前一次的讲座当中已经谈到了,我们恭敬的对象有五种,分别是佛陀、法、僧、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导师,在这里我就不想再讲 。然而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就是我们出家人应当恭敬的 。我们在这里首先应当恭敬的是佛陀、恭敬佛法、恭敬僧团;还有作为出家人,作为比库,应当恭敬自己的导师(àcariya,古译为阿阇梨),自己的戒师、自己的依止师、自己的业处的师、教导自己禅修的、教导自己佛法、教导自己戒律的这些导师,这些都是在巴利叫做àcariya 。acariya包括很多种:有dhamm àcariya,有kamma??hànaàcariya,有vinaya àcariya,也就是分别跟我们有恩的、传授我们禅修业处的、传授我们佛法知识的、教导我们戒律的、乃至到我们去问他们,他们能够回答,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的老师(àcariya),我们都应当恭敬 。还有应当恭敬比我们先受比库戒的,这是对比库来说的 。因为在《律藏》里面规定,比库只能够礼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后受具足戒的比库应当礼敬先受具足戒的比库;第二,就是依注而如法说的这些长老,这些上座也应当礼;第三是一切人、天、梵天都应当礼敬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就是佛陀,这是恭敬,我们恭敬也是一种善业 。在斯里兰卡的传统里面,当一位比库受人恭敬的,经常会念一首偈颂:「如果一个人时常礼敬有德者,有四法可以得增长,就是色、寿、力、乐 。」如果一个人经常礼敬比库,恭敬应当值得恭敬的对象,他可以增长自己的容貌,自己的容貌可以变得更庄严、更漂亮,还有可以增长寿命,可以增长健康跟可以得到快乐 。这是《法句经》里面的一首偈颂,因此,恭敬也是一种善业 。第五种是服务(veyyàvacca),相对于布施来说,布施是以物品的布施,而服务是更偏重于体力方面的,体力方面的服务 。比如说帮僧团做一些事情,帮比库做一些事情,乃至到我们扫扫地、帮寺院搬一些东西,有建筑的时候,帮寺院提提水泥、提提沙,这些也是属于服务 。或者说在有必要的时候,如果是沙马内拉或者在家人,可以帮寺院清洁卫生、除除草……这些对僧团的服务,做比库的净人,这些都是属于服务 。服务,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 。最高的服务是我们对寺院的服务,然后是对比库的服务 。乃至到我们对一般人的这些帮助,比如说我们走在路上,见到一个老人,我们帮他扶一把,这个也是属于服务 。当然,这种服务在世俗上,一般称为慈善事业的,在这十种功德事当中就是属于服务 。当然,世间的慈善事业也包括在布施里面,如果是出财、出物的话是属于布施,如果是出人、出力的话,是属于服务这一类 。服务的范围很广,只要我们是作为一种奉献,我们就可以说是属于服务 。第六种是属于分享功德 。分享功德,我们可以说是举手之劳的 。当我们布施之后,我们有持戒、我们每天的禅修、我们去礼敬、礼敬长老、礼敬僧团、礼敬比库、乃至我们去礼佛,还有我们做任何的善事、闻法等等,之后都可以回向功德 。回向功德就是把我们的功德回向给一些众生,回向我们导向涅盘 。虽然回向的内容是我们所做的善业,然而回向本身也是一种善业 。回向可以克服吝啬、可以克服悭吝,把我们所得的成就,我们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一些众生 。跟回向相应的,第六种是随喜功德 。回向功德的对象,主要是自己所做的功德;而随喜功德是他人所做的功德,他人的成就,我们可以随喜 。随喜功德又可以分为两种,两大类: 第一类、当我们随喜的时候,如果别人做了一些善事,一些善行,我们说“Sàdhu!Sàdhu!Sàdhu!”这个我们说“sàdhu”的时候内心感到欢喜,这个就是属于随喜 。在斯里兰卡有一种传统,就是当你捧着要去供养比库或供养僧团的物品的时候,如果有其它人知道你要去供养比库的话,通常他会很恭敬的用手碰一碰你所供养的物品,然后再拿去供养,这个就是一种随喜的行动 。因为对别人所做的善事,对别人所做的善行,感到欢喜,感到随喜;对他人所得的成就,也是感到随喜,这个就是属于随喜 。还有另外一种随喜,我们是说赞叹,赞叹他人的功德 。比如说别人的性格很好,我们说:「他的性格很不错!他的性格很好!跟他相处很快乐,很和善!他持戒很好!他持戒很清净!他的修持很好!他很精进地禅修!他可以修到vipassanà(观禅)!他有定力!」这些我们都是可以赞叹,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赞叹之后,所缘是他人的成就,这种所缘的成就是他人的德,而通过我们的语言说出来 。我们说出来的时候,不是很平淡地说,是很欢喜地,对他人所得到的成就以及功德我们感到欢喜,而感到欢喜我们由衷地说出来,赞叹别人,这个就是一种更强的随喜 。所以,并不是我们说“sàdhu”才叫随喜,我们赞叹别人,这个也是随喜 。因此,我们在平时,如果跟人交往的时候,多点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学会如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多点去赞叹别人的长处,发觉别人的长处;不要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看到别人的缺点说出来就属于毁谤;如果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长处,说出来,这个是属于随喜,何乐而不为呢?是不是?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很柔软的心,对别人的成就,对别人的功德表示随喜,表示赞叹;这个是属于随喜 。第八种是闻法(dhammasavana),就是听闻佛法,听闻佛法的开示 。我们在经典里面可以看到,如果一个禅修者要证悟初果,有四种必须具备的:第一种是亲近善知识;第二种是听闻佛法;第三种是如理作意;第四种是法随法行 。亲近善知识是第一种,然后,我们还要听闻佛法 。因为听闻佛法,我们才知道如何禅修,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应做、什么是不应做 。而在中部的《小业分别经》里面说到:「我们经常去亲近沙门、婆罗门、亲近比库、听闻佛法,是属于我们智慧的因 。」 如果我们过去生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我们今生是智慧的原因 。有些人很聪明,就是因为曾经听闻佛法,曾经询问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应做、什么是不应做 。因此,听闻佛法等于说我们让别人帮我们打开慧眼,使我们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 。而如果在禅修的道场,我们可以通过听闻佛法,可以了解我们应当如何禅修,应当如何排除障碍,应当如何解决我们禅修中碰到的问题,应当如何持好戒律,应当如何积累善行,所以,听闻佛法是有很大的功德的 。同时,佛陀也说过:「梵行的全部都依靠善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跟善知识在一起,我们不听闻佛法,这个就跟汤匙放在汤里面一样 。如果我们有听闻佛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吸收,这个就象舌头去尝汤的味道一样 。因此,跟善知识在一起,如果不询问、不听闻、不恭敬,那就好像汤匙放在汤里一样,永远也尝不到汤的味道;如果能够听闻佛法,那就好像是舌头尝汤的味道一样 。而且,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能够依照次第,次第分明,很有系统地禅修,也是因为我们听闻佛法的原故,听闻禅修导师那种或者简短,或者详细的禅修解说,这个我们都可以说是闻法 。当然,闻法更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如果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开示、一些佛法的讨论,我们都去珍惜这样的机会,去听闻,这个也是属于听闻佛法 。而听闻佛法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恭敬地听、很用心地听、很认真地听,在听闻佛法的过程中,我们生起几乎都是属于喜俱的智相应的心 。喜俱智相应的心如果大家是很主动的来的话,这种是属于无行的心,这些都是很强的善业,是不是?而且它又可以使我们能够成为以后很聪明,很有辩才,很有智慧的因 。因此,听闻佛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善业、积累福德因缘的因,一种很好的机会 。第九种是说法 。当然,说法就不是随便说我现在一知半解,半桶水,就到处去说,说法还必须得是自己对佛法有透彻的了解 。如果自己懂得戒律,才能够讲戒律;自己懂得法,才能够讲法;自己懂得禅修的业处,有禅修的经验,才可能去指导别人 。要不然的话,那就很容易造成误导,使别人混淆,乃至到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这样子就很不应该 。因此,说法,如果自己不行的话,介绍别人 。比如说,把一本很好的书,禅修指导的书,或者说佛法的书,介绍给别人,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说法;或者说,哪里有闻法,我们去鼓励别人说:「现在某某地方有说法,我们去听闻佛法,听闻佛法是很有利益的 。」这样的话,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虽然自己还不能够说法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方法,就是如果我们去助印佛法的书籍,禅修的指导书籍,这个也是说法 。因为,有些大长老解释,因为自己不一定有能力说法,因为说法必须得要有精通教理(pariyatti)的人,才有资格说法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人,他想要在这方面积累巴拉密,积累福德因缘,又没有能力的话,他可以通过去助印一些佛法开示的书籍,一些禅修的书籍,来积累这种善业,因此,在这里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一种是正直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知见(ditthijjukammavasena) 。对于正直己见,自己的见解,有两大类的解释方法,帕奥禅师曾经解释:正直己见就紧扣着禅修来的,第一种就是,如果一个人证得了禅那,在禅那的心路过程里面的慧就是属于禅那正见;而如果一个人修vipassanà(观禅),在修vipassanà(观禅)的时候,他的观智就是属于这里的正见,而如果一个人可以证得圣道与圣果,在圣道与圣果里面的慧,就是这里所说的正见,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另外一位大长老解释,正直己见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皈依三宝,以三宝为自己的信仰;而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修四念处,提升正念,这也是属于正直己见 。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得要把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知见,对佛法、对三宝的这些学说、这些见解,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通常,根据上座部佛教,我们对于佛法的理解,对禅修的指导,都是依照巴利三藏的、依照《律藏》、依照《经藏》跟《论藏》、依照佛陀的教导,以及佛陀在世的时候那些大弟子们的一些教导 。而对于三藏跟注解以外的,通常就不是我们上座部佛教所应当过分去宣扬和持的 。因此,我们说正直己见,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想要对于佛陀的教导,对于三宝,对于戒定慧有正确的了解,有更好的认识,我们必须得具备有一定的经论知识 。我们可以去看一些很好的,那些大长老们的开示,可以去看三藏,最好是自己看三藏了,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也必须得要可以去学习一些《阿毗达摩》,具备一些《阿毗达摩》的知识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很容易给一些其它似是而非的学说而混淆,才可以把自己的对于佛法的理解,对禅修的理解,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种正确的态度 。那今天就讲到了,如果我们要积累福德因缘,有十种方法可以积累: 第一种是布施; 第二种是持戒; 第三种是禅修; 第四种是恭敬; 第五种是服务; 第六种是分享功德或者叫回向功德; 第七种是随喜功德; 第八种是听闻佛法; 第九种是说法; 第十种是正直己见 。如果我们很清楚地了解这十种做功德的事情,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积累巴拉密,这十种事情都是巴拉密,不要以为说只有禅修才是巴拉密,任何的善行都可以成为我们禅修的助缘,乃至我们禅修本身,有时候回向我们都说:愿此功德成为我们证悟禅修的助缘 。同样,听闻佛法,布施、持戒、礼敬比库、礼敬长老、回向功德、随喜功德、听闻佛法,都可以把我们所做的这些善行善业,作为我们的巴拉密,我们证悟涅盘的巴拉密 。那同样的,在我们做这十种事情当中,只要我们知道了应当怎么去做,而且,都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些善行,是我们证悟涅盘的助缘,是证悟涅盘、断尽烦恼的巴拉密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 。而如果这种智慧出现在我们所做这些善业的心路过程里面,造下的就是属于三因的很强的善心,如果这些善心能够成熟的话,如果在我们今生临死的时候,我们做这十种善行当中的任何一种,在临终的时候成熟的话,下一生我们肯定可以投生为人或天 。如果,在今生曾经证得禅那,而且这禅那能够维持到临死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投生为梵天界;这些都是我们禅修或直接或间接的助缘,它都可以助成我们在禅修当中去除障碍,排除障碍;都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更快速地让我们达成最高的目标,使我们能够更顺利地证悟涅盘 。因此,当知道了我们应当避免哪一些障碍,应当积累哪一些善行,哪一些福德,哪一些巴拉密之后,以后就可以更加清楚、更加明确、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 。在这里,就希望大家都能够排除禅修的障碍,都能够去除禅修的一些没必要的盖障,更好地积累巴拉密,能够使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能够尽早地证悟涅盘,断尽一切烦恼 。Sàdhu!Sàdhu!Sàdhu! 萨度! 萨度! 萨度!我们下面再一起回向: Idam me natinam hotu,sukhità hontu nàtayo (3x) 愿此为我亲,愿诸亲快乐!(三称)Iminà punna-kammena,mà me bàla-samàgamo. satam samàgamo hotu,yàva nibbàna-pattiyà. 藉此义行功德名,愿我不遇愚昧人!愿我只遇有智能,圣洁的人,直到我达至涅盘!Idam me punnam àsavakkhayàvaham hotu. Idam me punnam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nnabhàgam sabbasattànam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m punnabhàgam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 。为证涅盘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Sàdhu!Sàdhu!Sàdhu! 萨度! 萨度! 萨度!
【南怀瑾 报身成就 如何成就报身,法身成就后如何修报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