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触心之情化清歌)

虽然民族音乐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至远古,但是“民谣”这个词貌似直到近几年才为我们所熟知,而我们所熟知的当代民谣,又稍微区别于以往。
百度对于民谣是这样解释的:“民间流行,富有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可我觉得,如今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这个词好像已然和民歌划出了界限。
不妨从我国说起,《诗经》作为第一部民谣专集当之无愧(尤其《国风》),而之后的民谣,更多是童谣、顺口溜一类。无论哪种形式的民谣,都实现了传遍民众的特点。
而我想谈的便是当代民谣,它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当然,音乐之所以被我们接受、欣赏,就是因为包含了人的情感。
那么民谣为什么会异于其他音乐呢?因为它反映的是演唱者内心最简单真挚的感情。演唱者不一定要是一位专业的歌手,但歌者一定拥有强烈的情感,急于通过乐声抒发,就好像涂鸦一样,不一定激热似火,也未必沉磐如水,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能让闻者心底发起强烈共鸣,它便拥有了民谣的特质。
民谣不需要交响乐般宏大的器乐组合,任何乐器都可以演奏:一把吉他,一架钢琴,一只手鼓……同样毋需华丽的乐章,一个或几个和弦就已足够——换句话说,民谣是人民的音乐,它并不小众,或者说,正相反,它是生根于人的音乐,不华丽不清高。但越是平淡,表达的情感就越直截了当,受众的心弦就更易被触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民谣(触心之情化清歌)】一首经典的民谣大概有这样的创作历程:歌手经历了很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作为一个歌手,或者说是喜欢用乐音来表达的人,他渴求一种方式抒发压抑的情感,于是手边搁置的乐器被拨动,歌曲诞生。每个想要把音符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都是民谣的预创者,每个人都有创作一首民谣歌曲的能力——因为它就是内心情感的一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抒发方式。
那么现在你是否明白了一点自己喜欢民谣的原因了吗,可能马頔的南山南传到你耳中的时候你经历了一场刻骨的失恋;可能听董小姐的时候你心里恰巧想着一位佳人;可能听好妹妹的时候正巧赶上毕业季……当然你也可能只是喜欢单调平淡的旋律或者跟风,因为这些经典的现代国产民谣早已遍布大街小巷。
可别忘了,不拘于瞬时的情感,将一直以来的经历化为歌声也是民谣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程璧,走过风景数缕,方知心知所向,故以自己的方式对待世界,那便是属于她的音乐,温软如木。别人再怎么大加赞赏,这音乐也只属于她,因为那是她独一无二的感怀。
民谣(触心之情化清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有人感慨着某民谣歌手火了,期盼着不要火,也总有人固执地认为民谣是小众的专属。其实都无所谓,他们只是找了种发泄的方式,把情揉进歌,也算一种释怀,一种感伤,没准时光荏苒,再听只是生些怀旧念情也不无可能。
所以,这发芽于众的歌唱啊,可不是什么小众,更不是什么独特品味,也不是什么文青小清新的专属。就只是孕育它的人,将曾经亦或一直以来触心的一段情,化作清歌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