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豆豆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涯规划师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遇到很多家长提到培养孩子兴趣方面的话题,当然,今天这里指的兴趣范围可能很窄,主要集中在兴趣班的培训,我认为的兴趣范围远大过于此。
在培养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家长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
1. 孩子不想去学,家长希望孩子去学,怎么办?
2. 孩子开始想学,后来不能坚持,怎么办?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觉得有点遗憾,兴趣本来是一个让人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学起来却和快乐相反?每次遇到这样的纠结,我就想和家长朋友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听过很多家长的答案,可能有如下内容:
学会绘画,为了挖掘孩子的潜能;学习舞蹈,为了提高孩子的修养;学习武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学习乐器,为了变成孩子的特长,以后可能还是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其实,这些答案都没有错!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朋友的故事:她女儿从小学习钢琴,我问她为什么想让女儿学习钢琴?她说:因为种种原因,家里就不要二胎了,但是想到有一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包括我们爸爸妈妈两个人会陆续离开孩子,她会多么难受,我不能陪孩子一生,我想给孩子找一个伴儿—让孩子培养一个兴趣,孩子对音乐也喜欢,我想她学习钢琴后,多了一个伙伴,在难过、孤独的时候,陪陪她,她可以弹奏的时候沉浸在音乐中,不害怕孤单。后来,我看到她女儿练习钢琴,没有厌倦的感觉,相反,很喜欢回家练习,有一次考级,她也去参加了,虽然妈妈没有要求她怎样,但是她考得不错,心态也很轻松。
有的朋友听到这个故事觉得很伤感,我听了却觉得很温暖,并觉得这是我见过培养兴趣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兴趣是一个孩子的伙伴
前段时间看电影《一一》,我觉得我们的成长经历就像剧中的人物,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烦恼: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电影《一一》剧照 上小学的儿子洋洋,总被学校女生欺负;
上中学的女儿婷婷,遇到青春期感情的困惑;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爸爸简南俊生意遇到问题,和自己初恋情人相遇, 两人虽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
妈妈敏敏觉得生活枯燥重复,好像白活了,后来去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说其实山上也没什么;
婆婆从来没说过一句话,她知道晚辈的的困惑彷徨,知道他们的快乐欣喜,可是她却老了……
这部影片可能看了会觉得沉重,但是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无法确保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没有这些烦恼和困苦,而这些时候是什么能滋养我们自己,或者仅仅让自己放松调整一下呢,我想这时候才是兴趣最可贵的价值,就像美育老师林曦说的,美育本质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是让孩子可以有独乐乐的一个小天地,是和自己玩儿的能力。其实我觉得也不限于孩子,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的。
电影《一一》中,洋洋用摄影记录我们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婷婷用钢琴和婆婆“说话”,爸爸用音乐放松和减压,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兴趣去表达自我,更好地生活。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电影《一一》剧照 做生涯教育的时候,我发现太多太多的孩子和成年人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前父母和老师总说,先做喜欢的事,再做应该的事,应该的事我都做了,但是喜欢的事我不知道是什么……包括我自己,然后我们再开始各种试错,去寻找自己的特质、优势、价值,有一部原因就是我们过多限制孩子的兴趣。
如果我们对孩子兴趣这件事,从更长远地角度看待,我们还会不会觉得孩子玩土就不如玩积木高级?会不会苦恼于孩子画的东西像还是不像?会不会纠结于孩子练琴3遍和5遍的差异?会不会担心一旦考级结束,孩子就再也不会碰那件乐器?
每次家长焦虑地说,付出那么多,三分钟热度就不学了?现在孩子都在学,以后他什么都不会怎么办?这一点事情就不坚持,将来一事无成会后悔的!
我很理解那种心情,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人把兴趣就看成除了数学、语文外的一门科目,还是想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是看重孩子培养兴趣,还是看重孩子上不上兴趣班,这是本质上看法的区别。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电影《一一》剧照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和孩子个看重培养兴趣,可以做这样几件事:
1. 让孩子分清快乐的事和轻松的事,让孩子明白做有兴趣的事不等于不付出。很多家长说,如果依着孩子的兴趣不介入,孩子就是玩游戏、看电视怎么办?其实这是我们没有分清快乐的事和轻松的事,一味地做简单的事情,寻求的就是感官刺激,很快就容易厌倦,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就像学习钢琴,让孩子看到优雅地演奏,也让孩子看到刻苦地训练,当孩子知道快乐不等于轻松,如果孩子依然感兴趣,那么可以深入学习,免得三分钟热度造成家长催促、孩子抗拒。
2. 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艺术学习的方法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好的老师,是特别会划分学习的进度,给学生学习的规律感,使孩子有次递地前进,所以这方面的学习也不能速成,而孩子真正学习的动力,往往也是来源于这种有秩序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
3. 我们家长也需要享受于此。有一次我问一个弹钢琴的朋友,什么能让孩子喜欢上钢琴?他说听音乐,看音乐会,看电影……他给我举了很多例子,能感受他的喜欢和向往的氛围,描述得我都受到感染。所以如果我们把艺术的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我们也不享受艺术本身,怎么能让孩子爱上,你虽然风雨接送、陪伴督促,可能孩子心里会反问:如果这么好,你怎么不去学呢?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林曦老师讲的,家长需要的只是创造环境,不介入过程。愿你和孩子都有一个滋养你们生活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