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三年大赚22亿,揭秘18A最牛“倒爷”

投稿|三年大赚22亿,揭秘18A最牛“倒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氨基观察
创新药不赚钱?不好意思,那可能是你不会玩 。来看18A最牛“倒爷”云顶新耀是怎么玩转创新药的 。
2019年,云顶新耀从Immunomedics手中获得了TROP-2 ADC药物Trodelvy的中国、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独家权益 。
正是借着TROP-2 ADC带来的想象空间,云顶新耀完成了港股IPO计划,正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
不过,在上市2年之后,云顶新耀又把Trodelvy的权益,“还”给了Immunomedics 。
一买一卖之间,云顶新耀可谓收益颇丰:最高回报可达3.3亿美金,也就是20多亿人民币,是当年首付款和里程碑款3.6倍 。
不仅如此,这门生意还使得云顶新耀的实控人“顺便”拥有了一家市值40亿港币的公司,身家15亿人民币 。
看起来,Trodelvyv买卖的背后,一场多赢的结局就此达成 。不过,也有人受伤,那就是投资者:
从上市到今年8月15日,云顶新耀股价跌幅达69.35% 。今日,在公布退回Trodelvyv公告后,云顶新耀股价再度大跌19.10% 。
01 最牛“倒爷”是如何炼成的?2019年云顶新耀买下Trodelvy时,或许没能料到未来会做起“倒爷”的生意 。
时间回到2019年4月,此时云顶新耀以6500万美元的预付款+7.7亿美元的里程碑款,从Immunomedics手中拿下了Trodelvy的权益 。
就当时来看,云顶新耀眼光可谓“毒辣” 。彼时,DS-8201还未显露拳脚,ADC也并未像如今一样火爆 。
并且,2019年2月FDA刚刚因为工艺原因拒绝了Trodelvy的上市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云顶新耀仍然选择买入Trodelvy 。
事后来看,这是一笔极为成功的引进 。2020年9月,吉利德宣布以2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Immunomedics,看中的便是Trodelvy 。
虽然吉利德耗费巨资,但中国、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独家权益依然属于云顶新耀 。
随后,云顶新耀Trodelvy研发也一路顺利 。今年6月,Trodelvy在国内成功获批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TROP-2 ADC 。
按理来说,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云顶新耀继续将Trodelvy商业化,成功跃升Biopharma 。
但现实总比想象的要精彩 。在Trodelvy成功问世仅两个月后变故突生:
8月16日,云顶新耀和吉利德子公司Immunomedics签订协议,将此前买下来的Trodelvy商业化独家权力退回给Immunomedics 。
02 云顶新耀的自救之路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Trodelvy的研发顺风顺水,为什么云顶新耀却突然要卖掉这款肿瘤领域的当家产品?
答案是,云顶新耀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
在国内,Trodelvy获批的适应症是三阴乳腺癌 。此前,Trodelvy可以说是独霸三阴乳腺癌领域 。但是如今,一个强大对手正在蓄势待发,随时都有可能抢占Trodelvy的市场份额,这个对手就是DS-8201 。
第一三共的明星产品DS-8201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乳腺癌领域,三阴乳腺癌领域也不例外 。
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HER2 ADC药物DS-8201公布了名为DESTINY-Breast04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即便针对HER2低表达患者,DS-8201也仍然有效 。
在DS-8201的HER2低表达组中也包含着三阴乳腺癌的患者 。这也就意味着,DS-8201和Trodelvy存在患者重叠,DS-8201或多或少将会侵蚀Trodelvy 的部分市场份额 。
在美国,DS-8201给的压力已经给到Trodelvy 。8月5日,DS-8201在美国新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HER低表达乳腺癌患者 。未来,DS-8201在国内登陆只是时间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云顶新耀必须快速将Trodelvy的商业化铺开,在DS-8201登录国内之前,尽全力榨取Trodelvy的市场价值 。
然而,这并不容易 。做为一家刚刚有产品问世的Biotech,云顶新耀的商业化团队搭建才刚刚开始 。截至2021年年底云顶新耀用于销售开支1.98亿元,商业化团队不过128人 。
那么,现在开始烧钱搞商业化这条路,对于云顶新耀来说行得通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毕竟在生物制药寒冬下之,云顶新耀的手头也不富裕:虽然截至2021年末现金资产达到26.40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7.3亿元 。
也就是说,可能商业化还没完成,钱就先烧完了 。更何况,Trodelvy商业化之后,还需要根据产品销售情况给予吉利德14-20%的销售分成 。
在这种情况下,把Trodelvy的部分权益转手还给吉利德,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而自己还能赚上一笔 。
权衡之下,云顶新耀目前的做法无疑是最合理的 。
03 看起来大赚却不被市场买帐看起来,一买一卖云顶新耀并不亏 。
根据协议,云顶新耀将获得总额4.55亿美元的对价,具体包括预付款2.8亿美元和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1.75亿美元 。
虽然预付款中的50%也需要云顶新耀在Trodelvy在达到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后才能拿到,但总体来说概率很大 。
更重要的是,云顶新耀将不需要再支付剩余7.1亿美元的里程碑款 。而未来,云顶新耀还能最多获得4.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7亿元 。
在不计算临床费用的情况下,一买一卖之间云顶新耀最多能“赚”3.3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2亿元 。而按照云顶新耀说法,可以带来3.6倍的回报 。
三年时间,22亿元、3.6倍的回报,看起来做“倒爷”这门生意,可比卖创新药来钱快多了 。
不过,看起来资本市场对于云顶新耀的这笔“倒爷”生意并不买账 。截至收盘,云顶新耀股价跌去19.1%,市值蒸发9.69亿港元仅剩40.99亿港元 。
资本市场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毕竟 Trodelvy一直是云顶新耀肿瘤领域的核心产品,此前华安证券曾预测,Trodelvy的销售峰值能够达到33.52亿元 。
而如今,云顶新耀却将支柱产品以30.67亿元卖出,云顶新耀的未来预期大打折扣,投资者用脚投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
04 丢了面子,挣了里子?当然了,回归理性来看,云顶新耀这波操作虽然丢了面子,没能稳住股价,但也算稳住了“里子” 。
毕竟生物制药寒冬之下,缺钱是一众Biotech的共同写照,云顶新耀也不例外 。正如上文所说,云顶新耀手头并不宽裕 。
而这笔交易,无疑可以暂时缓解云顶新耀的资金压力 。对于云顶新耀来说,未来依然有可能继续壮大管线 。
目前,云顶新耀管线中的五款产品中,最接近上市的两款产品分别为Nefecon和Xerava 。
投稿|三年大赚22亿,揭秘18A最牛“倒爷”
文章图片

其中,Nefecon是云顶新耀引进的一款口服靶向布地奈德缓释胶囊,是FDA批准的首款能够减少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治疗药物 。
目前Nefecon正在国内正在进行临床3期研究,预计2023年将在国内上市 。根据华安证券的预测,在国内尚无批准的 IgAN 治疗方法不足的情况下,2023到2025年Nefecon销售收入将分别为2.87亿元、5.31亿元、9.63亿元 。
新型抗生素Xerava则预计2022年在国内上市,预计2022到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11、4.49、8.4亿元 。
虽然与Trodelvy相比,这些产品的想象空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手握现金的云顶新耀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能撑下去最黑暗的时候,未来机会就仍然存在 。
事实上,不再在意面子的药企不只是云顶新耀 。面对生物制药寒冬,已经有不少药企都开始放下面子,以砍管线、裁员、变卖资产、出售药物权益等多种手段断臂求生 。
【投稿|三年大赚22亿,揭秘18A最牛“倒爷”】毕竟,诗和远方虽然很美,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度过眼前的苟且 。而这,也将成为寒冬下,药企的生存通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