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文章图片
《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有声音的标题,鲜活的图画,这是一本让孩子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书!不过,我是在准备这次分享时才发现作者是“菅野由贵子”,以前一直看成“管野由贵子”。

【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言归正传……


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文章图片
血盆大口!惊悚的开始!“完了,这下完了!”猫太边哭边被吞到了大鱼的肚子里……咦?!原来大鱼是一条船,它的名字叫卡米特。鱿鱼是导游,卡米特里有窗户、新鲜空气、软乎乎的床。背鳍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乘坐卡米特,可以到达那么那么多的地方!猫太喜欢这里,他愿意一直住下去!



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文章图片
有一天,鱿鱼突然要走了。猫太不懂。鱿鱼告诉他:“猫太,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那时侯,如果你想离开卡米特,变成屎就行了。很高兴认识你,有机会再见吧!”猫太不明白。他开心地又住了好久好久,甚至变成了这艘船的主人。


理解、接纳——《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文章图片
有一天,猫太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他喜欢的生活,却把他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噼哩噗噜”,“变成屎吧!”猫太离开了卡米特。直到现在,猫太还会想起在卡米特上的日子;卡米特,一直在很深很深的海底,不会消失……


从前看书,我总想寻求“意义”、“作用”。那些孩子喜欢而我无解的书,只能单纯地纵容,或者与他们一起体验那份快乐。上周有幸听姚莉老师的亲子阅读课,她说:“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爱一本书,一定是这本书中的某个人物有他自己的影子。”原来如此!豁然开朗:因为相像,所以连结!看孩子爱的书,还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孩子们向往这样无拘无束、惊喜不断的漂泊生活。这种向往,也许存在于很多人内心深处,比如我自己。这样好吃懒做、闲到冒烟!逃离日常,“说走就走” ,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认识一群陌生的人。没有目标,无需努力,只是享受!

更进一步,姚老师还解释道:“好书承载了人性的温暖、魔性的阴暗和神性的光辉。”读者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内心的人、魔、神三面,释放魔性,感受人性,沐浴神性。因为看到,推己及人,所以慈悲。

最近笑笑练琴很顺利,因为每天给老师发练琴视频,因为换成能听懂的爸爸陪伴。但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笑笑又开始犯小懒病:偷工减料,老师布置三个作业,只完成两个便急急去玩儿。一对一的课程,当面对老师的时候,所有的自欺欺人便大白于天下。以前出现类似情况,面对老师的不满,笑笑总痴痴呆呆,而我非常的尴尬,离开教室还会对她大发雷霆。因为,学不会可以反复练习,但偷懒和耍小聪明是不能被容忍的。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认识到自己想偷懒的心,懒惰和贪图享受本就是人性的一个侧面,尤其是孩子,更容易贪玩怕累。所以,笑笑再变小逃兵时,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愤怒了。

离开老师家,我告诉笑笑,妈妈也偷懒,接到任务会嫌烦,拖拖拉拉不想开始。不过,我知道有一条deadline,期限之前,一定要完成。拖拉的代价就是熬夜加班。懒惰可以理解,但任务还是要清晰,因为,总是要被检查,横竖逃不过的。

笑笑是个大开心,见我没有生气,还告诉她我也总想偷懒,瞬间把我当成知音了。我知道她以后还会偷懒,我的唠叨她只听到“妈妈也偷懒”这一句。但这总比数落她,让她二目无神强多了。不知怎样才对时,我至少可以选择比较好的那个不完美的方案。更何况,笑笑因为被理解,回家后二话不说,把老师不检查就偷偷没写的作业,都认真地补了起来。看来,让孩子知道妈妈和她都有一样的缺点,也支持她继续偷懒,反倒会激发她的自律。她不再因自责而呆傻,反而更加主动地去改正。果然,让孩子心情愉悦,自在放松,就是妈妈能做的最好的事——姚莉老师还提到:“好妈妈最重要的特征是情绪稳定。”

赖在卡米特上的猫太,很像我们性格中“阴暗”的那一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阅读时的舒畅愉悦,或者嫌弃不屑,其实都因为内心的那一面被唤醒。接纳他,便轻松愉快;否定他,会更加排斥与紧张。我想,所谓“成长”,其实是消除“非黑即白”的偏见,用宽容和慈悲的心,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