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都配得上买买买的生活

不是谁都配得上买买买的生活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这两天被拖进个初中群,一下子多了几十号好友,朋友圈也从单调的心灵鸡汤跳跃到买买买,不停买。
做为一个拿工薪的奶妈,我是羡慕嫉妒恨的。一会儿这个晒去欧洲扫货,一会儿那个露了爱马仕的皮带,就连群中抢红包,也有人发言说,呀,等红灯也能抢到红包。紧跟PO上大奔的方向盘。
我是真的一句话都插不上。
【不是谁都配得上买买买的生活】说来我的生活也不错,名下房子车子也都有,工资还完贷款还有余钱,可真要配得上买买买的节奏,那还真得咬咬牙。
就拿买衣服这件小事儿来说,婚前婚后简直是一部血泪史,想当年逛商场的豪情,那可是三天三夜都消不减。可如今你要我逛上一整天,我一定会挣扎很久。不是矫情,是真的狠不下心,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儿,退休在家的老人,难得休息,真不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逛街上。
同事说我抠,说我算计,我也嘲笑过自己,不就是买奢侈品嘛,顶尖的买不起,轻奢总可以吧。可想归想,我始终处于自我安慰状态。
有次同学聚会,一姑娘跑过来和我拉家常,说好久没见了怎么还是老样子?还没等我反应是谁她话题一转,说你的包挺好看的哪里买的?我傻乎乎的告诉她是歌莉娅的,姑娘惊讶的说你怎么喜欢这么low的牌子,起码要买个coach。我哑口无言,并不是买不起那些个名牌包包,我只是买不起同等价值的全套东西。平日里习惯了帆布鞋棉T恤自行车,不可能为了一个包包而替换掉现有的全部生活。况且,我不想打肿脸充胖子。
2.
S小姐是我圈子里最妖娆的一个,买买买对她来说几乎是最大爱好。我曾问她,怎么舍得?她说,这些物质需求提醒着她更加努力的挣钱,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生活。这些年S小姐从小实习生到副总监,买的越来越走心,朋友圈里不是和爸妈去旅游,就是和爷爷奶奶在餐厅笑成花儿。
我还有一个朋友,单位只要有同事出国,她都兴奋的如自己出去一般,LV、香奈儿那是常事。有一次问我借钱,说这个月给孩子买完奶粉付不起分期还款了,我好奇买什么东西需要分期?她嘟囔着告诉我叫人带的东西刷的是信用卡,我当时就噎住了。这哪里是长面子,分明是在掉价?
我说苏州有句老话,叫要了面子丢了里子,何况做了娘的,总得给孩子存一点吧。朋友接过话,没有那一身身高调的行头怎么好意思出去吃饭购物做SPA?
3.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对买买买的最好解释。物质的占有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和满足的冲击感,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可这正是人们思维的“天生缺陷”。我们不能因自身的外貌对他人产生的社会效应而忽视了自己真正面对的是什么?是多巴胺传递大脑的冲动和欲望。错误的与物质捆绑,只会带我们登上“欲望的水车”,它胁迫着上面的人不断的攀爬,要么登上顶峰,要么落入谷底。
出生、家世、外貌这些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坎儿,但总有我们可以超越的东西,比如自卑。别人有漂亮的衣服,高档的护肤品,我没有,表面看是物质的匮乏,实质是内心的自卑。你在乎的那些小鲜艳小华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我固执的以为,讨好自己的最好方式,是当花掉200块钱和花掉20000块钱时,内心的安全感是一样的。当你面对标签上的数字不再不知所措,那你也够配上买买买的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