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觉醒》内容摘要|《设计的觉醒》内容摘要 - 草稿

田中一光〈著〉

手法可以借鉴,概念绝不混搭
田中一光一手策划和缔造了无印良品才是他一生最好的代表作,它实现了他倡导的,设计定要向社会发言的理想
设计的觉醒过程,就是设计师在日常中对生活认知不断觉醒的过程,这意味着司空见惯的东西里也有大量值得我们去再发现的未知的部分。
无印良品的思考
无印良品有三个特征:材料的选择、工序的检查、包装的简化
人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便宜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让人安心其实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的作用在于寻找功能和社会间的接点,在功能足以说明一切的前提下,装饰成分是可以截止的,如何把握节制的度是考验一个设计师是否成熟的标尺
平民时尚这种说法很早就有了,它指的是使用合理而又舒适的生活形态,无印良品现在已经成了这种潮流的代表。
为了突显商品或商店的信用而为相同的商品加上不同的标签,我觉得是“品牌性”对商品本身的过分参与,对于那些吧商标去掉的话,就不再具有其商品性格特征的商品来说,强调功能而品质又稳定统一的无品牌产品,反倒是种对照,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更能获得知性群体的认同
如果说“好的产品”+好的推广信息+好的展示环境,三者缺一,将都无法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成功。所以如果空间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策划这三个方面不能很好的默契前行,就很难使往后的商品推广获得成功。
今后,没有性格特征的产品恐怕很快会被淘汰出去。
非必要的改版换代,每季必发的时尚新品,以及在本质上缺乏创新的新商品开发等,总让我觉得其中的思想已落后于今天的时代,与快速消费的崭新商品相比,如今的人们已渐渐发觉,品质好寿命长的商品更具有美感。
在平面设计的领域内,我们具有企业代言人和广告释义者的一面,即被称为艺术指导这层身份,但是如果只存在于这样的关系中,现如今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反倒是将个人观点剔除修饰后表达出来,才能获得更多的强烈的共鸣。这种追求精神性的广告与设计,不喜欢添加甜美的调味,而是越来越强烈的共鸣。
海报在传达信息这一基本要求中始终蕴含着一条高度凝练伏线。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今的各国各地也就不会举报如此盛大的国际海报竞技活动了
在这样的信息洪流中要制作出一个能深入人心的广告,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心思的。好的广告应该是有创意的。好的广告应该是有新意的,从一个与众不同的点切入,提现非比寻常的主题思想并用高度完美的新鲜造型要成执行。塔还要能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亲切的感受
纯粹靠西欧直接进口来的文化来设计是不行的,不得不完全按照西欧标准来进行价值判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艺术和设计领域,已经到了设计者们将各自国家和民族固有的东西通过现代手段表现出来,并互相争鸣的时代了
这个有趣的时代充满了差劲,虚假的东西。戏仿这个经过伪装的简单主义竟公然得到了称赞。贵族和上流阶层中磨练出来的东西与大众的兴趣相结合,这几乎是二十世纪艺术的重大特征。不知从何时起,为获得冲击力二付出的心血开始堕落了为向大众时代谄媚的东西了
虽然设计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或广告,但是他超越了这个界限,如今该到了自立的时候,设计已经超越了它与技术领域,经济领域的关系,开始指向文化层面。
设计绝对不能变成痛苦的工作,如果感到痛苦的话,就会深陷困境而不可自拔
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观察世界,观察人类,观察文化。
无论怎样,先去多看看好得东西
越观察越会引出新的兴趣,从而得到比较高的能力
有正确的观察,才能获得反思的能力,而对我们设计工作来说,“具有反思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反思”与“创想”是直接关联的,这是改变视点的源头,我们平时都是在有限的范围来活动,无论再怎样努力奔跑,我们的脚也不可能离开地面,舒适何不舒适,孝顺和不孝顺,依赖和不依赖,在思考这两极对比之间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的过程中,灵感往往就诞生了。
只有努力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灵感。
越高水准的设计师,就越丰富地在脑中积累着这样的创想启示。
年轻的时候,创想带着滋润的水汽闪闪发光而来,有时又恰好在内在意向上与时代相合拍。但是,这种本能的灵光一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减弱。
到了这种时候,不妨将自己清空,沉浸到对方的主题和要求中去,当然这么做是以能够牢牢地把握对方核心的观察力为大前提的,相比靠自己随机的灵光乍现,这种方式简直就像医生问诊,在详细了解对方的要求跟性格后,准确的做出“诊断”。对我而言,标志工作就是这种性格的产物。
平日里的设计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是普遍性的审美,平面艺术却可以释放我身体内那个被一直压抑着的个性审美。
茶艺以“道”的形式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但发展到现代,他的思想却偏离了最初的坐标。史料就有记载,千利休崇尚幽静灵空的“侘茶,以形式激发好奇心是他的追求,他曾将朝鲜李氏王朝的手作陶碗用作茶碗,又把来自菲律宾的普通陶瓶用作茶罐,并赋予了这种手作的不经意之美以美学价值,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我在这次茶会上深切的体会到了
所谓古典,并不是仅仅与某个时代或某样名作有关'而是包含了深深栖息在人体某处的灵魂
设计师也分两种,一种是执拗的追求自己的风格,不管是什么样的主题都以强韧的个性斗争到完全掌控内容;另外一种则是向处处照顾自己的太太一样,根据主题努力的塑造主题。而在主题的目的性与“订购方”的妥协性之间常常会发生问题,这对于设计师来说简直是恐怖的泥沼。
设计本来就具有无署名性,也就是因为这样,设计师们才会在无数次反复论证之后最终还是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不去赞赏西欧氏那主张的人类力量,而是更欣赏这种放弃人类挑战的境界,将视线集中在一个被自然征服的茶碗上,解读岁月,思考人生,这样的美意识是近代以后的人难以体会的哲学
每当提起设计,总会有很多人将他理解为“构思”,或是“图案”。可我想让人们了解的是,设计其实是一个概念,如果没有图案会很好,那么去掉图案本来就是一种设计,极端一点说,就是在发现造型和工艺不好的时候,果断的将其终止或是舍弃,这也可以说是设计。我的办公室就是这样,房顶的装饰模板被全部拆走了,混凝土墙面上暴露着设备管线,以思考的当时而言,这也是设计
拥有极佳思考能力和出色构思的人,即使不画线不上色,也可以说是设计师。只要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有着认真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做行政或是商务工作的人,也会具有与时代同行的设计感受,而如果在社会和生活中适当发挥出这种感受,就会增加生活的设计感,就会增添生活的设计感并形成高度的文化。
如果物品只能发挥出用途和功能,那是很容易变得廉价而无味,我想如果能在工业产品中更加强调创造性,更加注重渲染我们独特的文化,那么日本的商品也许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贸易的摩擦了
如果能坚持不懈的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并且使每件产品具有文化内涵,那么就可以摆脱制造大国的影响了吧
日本人并不擅长外国人那种大道直接的宣传,他们更加喜欢委婉和耐人寻味的手法,而由于好奇心旺盛,他们缺乏对大胆思想的进行佐证,并以强烈的样式进行统一,建构秩序的能力,虽然可以说日本人在传达意识,但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沉溺于装饰的部分
真正擅长烹饪的高手,即使用冰箱里的残留食物也可以烹调出有谱的料理。而那些一手拿着教科书,一手测量有多少克,多少cc的人早已输掉了这场竞赛。能够根据已有的材料创造出东西来,拥有这样的灵感才称的上是烹饪高手。依奈教科书的人即使买了所有的材料也不一定做的出美味,而有创造力的人即使面对残留的食物也有着令人惊讶的发现,做出美味食物的最大秘诀就是要看透材料的本质,是突出原本的鲜味,还是制造出丰富的调味?这些都要用直觉判断。打开冰箱后脑海里确什么也没有浮现,这不正是与设计师在课题和限制条件面前束手无措一样么
一个设计师不管有怎样的遭遇和体验,都很难将自己溶于到作品中去,山城隆一曾有句名言:设计作品中盛不下悲伤,对于这句话,我也有同感,设计师总要精神抖擞得迎接下一个挑战而不得不暂时抛下一切阴霾的情感。
小结:田中一光先生无愧为日本设计史乃至世界设计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本书之中,不难看出田中先生对世界工艺美术的了解,还有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精通
同时田中先生务实的工作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他在做事时,对于新鲜的事物,必亲手尝试,仔细的去体验,然后再深刻的思考。这些好习惯为他的创作增添了血肉。
同事,他在工作中必投入极大的热情,专注的去工作,工作效率极高,在他这个位置能做到这些更加不容易,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的觉醒》内容摘要|《设计的觉醒》内容摘要 - 草稿】最后,作为一个设计师,他不仅考虑自己的一己利益得失,而且脑子里装着的是日本设计的未来与出路,为日本设计的理论丰富,文化宣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现在自己没上升到这个高度与能力,也尚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但对比一下国内现在设计吃吃不能突破自我,很可能就是缺少田中这样的人了吧,中国多几个田中,或许早就不是这样了,这个层面来看,田中确实非常值得尊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