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二章读书笔记

【《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二章读书笔记】实在论核心思想是:‘‘将物质作为独立的存在实体’‘。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从古典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意大利阿奎那; 到现代的培根和洛克; 到当代的怀特海、罗素、普特南和塞尔,他们的认识也是不断演进的过程。
这里特别要提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对特殊性的严格研究能得出普遍的真理。他特别强调适度和平衡,反对过和不及。他认为教育是发展能力的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幸福的来源,它的形成和发展来源于适度的良好教育,这样就能让人形成正确的个性特征,这将有助于培养出良好的公民。反观今天的教育,教育适度性在充斥应试功利主义教育当今已不再遵循,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练’’,学生身心俱惫,成了刷题练题的工具,成了考试的机器。这也许能成就其一时的高分,但往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人格都差强人意,这怎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呢?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人成长的自我实现,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摒拼铸造考试的机器,因此,不仅要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还要在学习和生话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科学和人文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某专业、某领域的热爱; 更要有思维的启迪和人生价值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具备把握幸福人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追求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具有健全的人格,个性特长突出,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我认为,教育者要遵循适度原则,考试要依纲据本,不随意拔高试题难度,并且题量要适度,尽可能留给学生思维空间; 教育者还要转变观念,从应试课程观向育人的课程观转变,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选择,让学生在不断选择和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我坚信: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孩子们便会还给我们一个个精彩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