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偲睿洞察 , 作者 | 寇敏 , 编辑 | Emma
8月22日晚 , 科大讯飞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23亿 , 较上年同期63.19亿 , 同比增长26.97%;实现净利润2.43亿 , 较上年同期4.61亿 , 同比下降47.29% 。翻开历年年中报 , 这一净利润着实不好看 , 可以说一朝回到3年前 。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究其根本 , 无非就是 , 花得多 , 赚得少了 。扒开各细分业务的营收、成本及毛利率 , 我们发现: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营收增长 , 净利润下降的局面不仅不利于科大讯飞去年提出的千亿营收目标 , 更不为投资者所乐见 。其股价自2021年6月至今 , 下滑超过40% 。半年报公布之后 , 多家券商下调估值:
中金表示 , 受疫情影响 , 以及收入结构变化 , 比如学习机硬件占比提升 , 导致销售费用率大涨 , 因此下调2022、2023年收入预测 , 分别下调2.7%、2.8%至236.67亿、308.38亿元;
中信证券则基于毛利率短期略有下降 , 以及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波动较大等情况 , 对其2022-24年净利润预测由原先的21.26/28.72/40.27亿元下调至18.50/26.50/36.76亿元 , 降幅最高达12.98% 。此外 , 德邦证券、申万宏源也纷纷下调营收预期 。
其实 , 为了增长 , 科大讯飞一直很拼命 , 依托AI语音核心技术 , 其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多个赛道上铺开阵地——截至目前 , 产品横跨8大领域 , 种类高达13种 , 在A股市场 , 你很难看到有这么广阔的业务线 。然而 , 落实到财报上 , 却呈现出一种“割裂感”:
智慧教育扛起业绩大旗:营收同比增长26.73% , 总体保持稳定 。在宏观经济无差别影响下 , G/B端业务增速明显放缓 , 但幸运的是 , GBC三端业绩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双减”等一系列政策下 , B端打开“课后服务”业务等新增长点 , C端 , 个册及学习机业务持续放量可以贡献营收;
智慧医疗没能成为“下一个希望”:本来有望成功复制GBC模式的智慧医疗 , 但现在G端推进无力 , 还在大本营安徽打转;B/C端则更处于规划大于实际的阶段 , 现实之下 , 尽管增速高达40% , 但1.4亿营收规模尚小;
广散网的各种业务 , 或空间有限 , 或前景不明:开发平台及消费者、信息工程等业务 , 虽为科大讯飞80亿营收贡献一定力量 , 但高成本、低毛利率等特点 , 导致其难以有力支撑估值;汽车业务 , 这个备受券商和科大讯飞关注的业务 , 却喜提营收下滑 , 而且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格局和生存空间;讯飞超脑2030 , 作为新推出的、最具有星辰大海般理想的业务 , 目前进展迟缓……
本文 , 我们将根据最新财报 , 对科大讯飞2022年基本盘进行详细分析 。
智慧教育:G端放缓 , B/C端支援智慧教育业务是科大讯飞的重中之重 , 也是撑起现在科大讯飞股价的关键 。
2022年中 , 智慧教育领域营收23.28亿 , 同比增长26.73% , 占总营收29.19% 。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在上半年艰难的环境下 , 收入能取得近30%的增长 , 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稳健性 。而这种稳健的来源 , 来自科大讯飞在G、B、C三条业务支线之间的“腾挪” 。
财报数据 ,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业务GBC三端的资金来源分别为:
上半年 , 尽管地方财政多呈现紧平衡状态 , 科大讯飞G端区域级因材施教方案增速也明显放缓 , 报告显示 , 今年上半年区域级智慧教育方案在安徽芜湖市、绵阳涪城区、贵阳观山湖区、三明沙县区、河北保定市5个市、区/县先后落地并快速形成常态化应用 , 目前已累计在40+个市、区(县)级应用 。
与2021年 , 新增20多个地区的增速相比 , 今年上半年5个市、区/县的数据增长似乎有点慢 。我们扒取了近两年科大讯飞政策采购项目的中标数据 , 中标金额上 , 今年目前12253.6万元 , 仅为去年的9.1%;中标数量上 , 最新中标日期为8月15日 , 共计26个项目 , 也就是说 , 可预见的下半年G端业务增长性也十分有限 。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科大讯飞近两年中标数据 图源:投标人在线)
G端增速不给力 , 压力来到了B端和C端:
B端业务基本盘稳定 , 逐渐探索出新的增长点 。
一是行业需求推动 。截止2021年底 , 智能阅卷技术在高考中的应用从9个省拓展到12个省 。英语听说考试新增4个省市高考、29个地市中考 , 累计覆盖14个省市高考、87个地市中考 。在科大讯飞掌控了考试端标准后 , B端用户仍有增长空间 。
二是科大讯飞自身紧跟政策 。例如 , 基于“双减”政策 , 科大讯飞升级了智慧分层个性化作业方案 , 方便采集学情数据、提升作业质量 。目前 , 北京、浙江、合肥、深圳、南京等多地均已应用智慧作业方案 。
在大众所期待的C端 , 科大讯飞上半年火力甚猛:
为了抢夺学习机市场 , 科大讯飞一边布局低价市场 , 一边加速开店 。
针对价格的问题 , 科大讯飞今年6月底推出X3Pro和Q20两款学习机 , 前者包含翻译笔学习套装最高6498元 , 后者仅需3298元 , 提供了高、低两个价位选择 。
据悉 , 2022年 , 科大讯飞AI学习机授权专卖店预计新增2000家达到3000家;全品类官方直营店当前已建成36家店 , 今年还将累计布局70+家 。
持续加码下 , 2022年上半年 , 科大讯飞AI学习机销售额增长超101% 。
除此之外 , 个性化学习手册在双减政策推动下 , 用户大幅拓展至K12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平台方面 , 在近期券商调研中 , 科大讯飞表示 , 在调研的上千个城市中 , 80%的城市已经明确家长可以付费 , 意愿在600-1000元一学期不等 。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 , C端学习机放量的同时 , 其硬件成本占比也在提升 , 也就是说 , C端营收提升是真 , 侵蚀利润也是真 , 一句话 , 营收增长是有代价的 。
总体来看 , 26.73%的收入增速、52.16%的毛利率等指标 , 均能体现智慧教育业务已经成了科大讯飞最大的“现金牛”业务 , 且具备了一定的“抗周期”能力 。
而除了智慧教育 , 其他“根据地”业务表现如何?
谁是下一个“现金牛”业务?首当其冲被寄予“第二增长曲线”厚望的业务 , 自然是医疗 。但是半年报数据有些拉胯 。
2022年上半年 ,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营收1.4亿 , 同比增长40.17% 。从2019年智慧医疗取得1.85亿营收算起 , 兜兜转转三年 , 科大讯飞该领域年营收还没过4亿元大关 。按此速度 , 要实现2025年200亿营收目标 , 几乎不可能 。
在上半年机构调研频繁“拷问”中 , 科大讯飞终于拆解了智慧医疗板块的业绩目标分配:
先看G端 , 业务推进似乎遇到了阻力 。
数据披露 , 目前科大讯飞智慧助医业务覆盖208县区 , 每个机构营收30~35万 。其中 , 105个基层机构来自安徽省 , 还没有大规模“出圈” 。以单个机构最高营收35万来算 , 科大讯飞当前智慧医疗G端业绩空间 , 满打满算共计7.28亿 。
这并不难解释 。在智慧医疗或智能驾驶中 , 充斥着“长尾场景” , 也即 , 一个负面的应用个例就会对整个行业前景产生质疑 。在没有安徽本地的支持下 , 发展更是限制重重 。
再说B端和C端 。有意思的一点是 , 科大讯飞自己就稍显“底气不足”——在多次调研中 , 提及医疗B端和C端发展 , 科大讯飞往往一两句带过 , 简单陈述目标 。
B端业务上 , 科大讯飞表示和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合作 , 在语音能力平台、VTE智能评估、智慧服务评级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合作 , 至于推广效果如何、营收多少 , 都未表明 。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至于C端的智能助听器、血压计、血糖仪等产品 , 目前 , 讯飞官方只透露出 , 智能助听器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证书进行销售 。总体来看 , C端医疗硬件还未到大规模放量阶段 。
智慧医疗之外 , 半年报中 , 科大讯飞的智慧汽车业务及“讯飞超脑2030”业务是被提及较多的 。
最近一年来 , 科大讯飞造车声音纷纷扬扬 , 从去年6月 , 科大讯飞董事长说进军智能驾驶业务 , 到今年6月 , 科大讯飞智能驾驶科技总部落地无锡 , 都透露出科大讯飞在汽车方面的蠢蠢欲动 。
其实 , 在正式进军汽车领域之前 , 科大讯飞也算和汽车打足了交道 , 其汽车业务从最初的“汽车前装 , 语音交互系统” , 慢慢扩展至整个智慧座舱语音和人机交互服务 。截止目前 , 科大讯飞已能提供包括智能交互、智能音效、智能座舱等场景解决方案 。
生态数据也是相当可观的 , 2021年 , 科大讯飞前装700万辆车 , 达成合作的车企40多家 , 储备了1100多个车型 , 2022年 , 智能汽车业务新增前装出货量仍超过375万套 , 累计出货量超过4,275万套 , 正在交付的车型项目合作超过140个 。
但是 , 兑现在业绩上 , 汽车业务营收1.69亿 , 同比下降5.59% , 远远不及预期 。其实这也反映了智能座舱领域竞争之不易:
这个行业留给第三方软件商的空间已然不多 , 因为 , 除了一部分二三线品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 大部分一线汽车品牌都在强化自身的软件 , 尤其是应用层的自研能力 。
在传统车企等不具备自研能力的阵营 , 车载语音前装市场又竞争激烈 , 前有强敌Cerence , 后有百度、思必驰、同行者等后起厂商拼命追赶 。
如此艰难下 , 难怪科大讯飞频频传出“造车消息” 。
至于今年初新提出的“讯飞超脑2030计划” , 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全方位感知人和环境 , 懂各行各业知识 , 有通识和情感 , 能灵活运动 , 会多维表达 , 打造可持续自主进化的机器人 。简单说 , 就是一个服务机器人 。
目标是星辰大海、造福人类 , 但是落地很难 。
按照科大讯飞的规划——2022-2023年 , 公司将推出可养成的宠物玩具、仿生运动机器狗等软硬件一体的机器人 , 同期推出专业数字虚拟人家族 , 担当老师、医生等角色;就是说今年下半年应该就见产品了 , 但是半年报中 , 只字未提 , 也没有相关消息报道 。
投稿|智慧教育后,科大讯飞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图源:科大讯飞2021年年报)
比较详细的信息还停留在“研发投入”上 。根据调研纪要 , 在2021年“讯飞超脑2030计划”项目发布的前期 , 讯飞投入约0.5亿 , 2022年 , 该业务预计投入会在1~2个亿左右 。
而对比同行 , 小鹏造仿生机器人 , 1亿+美元融资打底;小米的铁大暂且不提 , 就是去年发布铁蛋 , 卖光700台 , 就亏本2800万 , 今年小米年度技术大奖颁奖典礼上 , 铁蛋团队更是获得了百万美金大奖……简单说 , 别人造机器人 , 洒洒水的钱都可以比肩讯飞正儿八经的投入 。
总的来说 , 除了教育业务 , 科大讯飞被寄予众望的医疗和车联网 , 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 前景不明 , 至少2022年上半年 , 它们还未能展现“第二增长曲线”的实力 。
至于讯飞超脑2030 , 按目前的计划和进展 , 更像是“星辰大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