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我又想起了那句很豪气的话“士为知己者死”,你可以是为了朋友,为了自己的爱人,亦或是为了自己的上司,那是一种义无返顾的付出,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两肋插刀的气度,让你勇往直前。
说到“士为知己者死”,我们得回到那个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豫让是《战国策》上有名的豪侠之士,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豫让誓报此仇。于是豫让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沿街讨饭,待机复仇。被俘后,赵襄子问豫让“何不为范氏中行氏复仇,独为智氏”,豫让说“范氏中行氏以普通礼节待我,我自以普通礼节回报。智瑶以国士的礼节待我,我必以国士的礼节回抱”,语必剑斩赵襄子的衣襟其后自杀而亡。
士为之已者死。士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尊敬和爱护死则是对士的最高回抱。当年若不是太子丹以国士的礼节而待荆轲,也不会有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首歌了。聂政、荆轲、豫让“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身上体现的古代英雄节义、精神价值,永远让后世感佩仰慕。
作为一名领导者, 如果能让下属怀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那么,当你要成就你的事业时就会有一呼百应的气势,你的下属才会殚精竭虑地为你倾力而为。“士为知己者死"用在今天提倡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中,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最佳的企业管理文化。它依托于激励制度管理层面,是一种内化于制度、外化于的“软”文化,能更有效地维系和推动着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说到激励,很多人会想到晋级、加薪,但李小姐的案例却说明,仅靠晋级、加薪并不一定能有效激励员工,作为管理者,还必须掌握其他激励方法,尤其是那些无薪的精神激励,更能体现出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不过,由于精神待遇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它常常容易被管理者所忽略。在谈到待遇时,管理者往往倾向于注重物质待遇,而员工的精神待遇则常常被忽略。但精神待遇是人的一种堪称本能的心理需求,它不会因为这种忽略而消失。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压制员工自主决策及其创造性,而应该强调提高效率,鼓励员工去做新的尝试;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会忽视对员工的成绩适时给予鼓励,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精神方面的鼓励。在这种环境下,优秀的人才才有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也真正认同公司的发展目标,个人也更有成就感,愿意“士为知己者死”。
这种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发展和固化,是与领导者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不可分割的。当你的员工废寝忘食,和你同甘共苦,日夜奋战时,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诠释。
朋友的最高境界是知己。“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士为知己者死”等等都说明了知己的难得和可贵。知己如同合二者为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心心相通。‘高山流水“的典故便是一个例证。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