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化两周反思小记

清单 每天要做的事:

  • 下厨,解决一日三餐,1h
  • 记录,看到时间浪费
  • 看书,扩宽知识领域,1h
  • 早睡,爱护脸和身体
  • 练字,描写一页字贴,10min
    想做还没开动的事:
  • 计划,每日任务规划
  • 反思,计划结果改进
  • 锻炼,身材更棒更美
  • 书写,输出确认掌握
反思 日期:0401-0414
每天要做的事情或保持或改进或退步。
  • 下厨,10/10。满意度9/10。工作日每天完成,有一天聚餐(春暖花开)后把盒饭卖给了爪子。基于之前养成的习惯。基本涵盖一日三餐。开始增加炒菜。做了两顿四天鸡翅烧土豆,味道还可以。和土豆烧牛肉一样的做法。还有一天意面、一天咸鱼(春节从家里来的青鱼干,吃了两个多月终于吃完了)。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要清单化、系统化、流程化。这样一写,发现可以单独拎出来整理和澄清,提高效率(一直想做premeal来提高效率,其实也是流程化后的批量制作)。改进点1,记成任务。
  • 记录,14/14。满意度5/10。因为休息日无法记录时间,所以从markeditor迁移到iTimelog。对时间开销记录的认知又更新了一点,也产生了新的疑问:1. 任务与任务之间的间隙时间就放过不记吗?2. 工作时间拿起手机更新Log总觉得不怎么好。感受是做分类时起先还是要有一个侧重,主要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去把那一块细分,不然真的内容太多,切换时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相信很多人入门时都是死在分类上。不过写着写着有了新的思路。日常生活(没在电脑前)用手机itimelog记录,主要关注黑洞时间。工作时间(对着电脑)可以继续用markeditor,输入法快捷输入时间真的很酷,而且关键是可以在销log时及时记录工作经验,对我来说有帮助,而且这样,工作块在itimelog里就可以简化成一整块,我不需要在工作时拿起手机去更新Log(还有走神的风险)。好期待周一的尝试啊!改进点2,记成任务。
  • 看书,6/14。满意度5/10。报的班太多,信息爆炸,又觉得都是有用有帮助的知识源。信息筛选能力有待提高。也许有些课可以放到更后面去补,整个事件的优先级排列做得不够好,价值观还需要澄清。未来要做的事之一,优先级中,先收集。
  • 早睡,9/14。满意度8/10。有时候完成得不好,一旦晚上有急的任务、或者其他事项就会晚睡。内心清楚是把那几件事的重要性排在早睡之前的。早睡到底有多重要呢?真的超出一切了吗?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认知,所以64%的完成度自己很满意了。
  • 练字,11/14。满意度/10。写得挺开心的,好像也没想到要提到什么高度,每天每一页就可以了。写完这一本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标准。
想做还没开动的事有了起色,感觉很棒。
  • 计划。5/14。虽然上过掌控,也意识到将差距落实到行动,可以用项目化管理的思维,但因为这方面能力不够,又觉得任务少不需要计划,就慢慢搁置。最近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被自己塞满了任务,仿佛要爆炸,又开始捡起了doit,对项目化思维有了多一点认识:每一个不能一步到位的事情,其实都可以拆成项目。项目又可以是一个大项目的子项目。不过doit不支持,而且二级目录也够日常使用了,不需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到doit,完成日计划的任务就可以了。
  • 反思,3/14。写得还是少。听了拆书训练营的课后意识到,自己经常掉入决心泛滥、感慨万千的坑。只能用行动打破这两点、用实践让知识成为经验,才能让发声不空洞。
  • 锻炼,6/14。玩了跑酷,开始每天半小时玩猫爬、侧走、猩跳。好玩儿。
  • 书写,4/14。筷写起来有点啰嗦,针对清明感受、老大博客感受、周末国学课、桌上小架子拆装各专门做了一次记录。写下来感觉踏实多了。以后会调整目标,每周2篇,这样就是满勤啦。
整体
  • 次数是事后补记,略有遗失。下次准备一张纸,写成清单放到板子上,每日打钩确认,方便统计。
  • 花费时间没有很好地记录,原先是想依赖时间开销记录来完成每日仪式化事件的时间记录,但因为时间开销还在摸索中,所以完成得不好。下次要单独对事件进行观察,整天的开销做不好,单独9件事还是可以的(想起来睡眠用了sleep better,运动有我的fitbit,这样只有7件事啦!工具控发现工具真的有大帮助的时候真是比老鼠掉米缸还开心呀!)
  • 【仪式化两周反思小记】书写、记录、反思可以帮助把行动澄清、展示,对自己是提升进化的过程,对别人是势能积累的过程。绝对的高!收!益!一定要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