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年轻人收入不如父母退休金?警惕未富先老的软阶层社会

经济|年轻人收入不如父母退休金?警惕未富先老的软阶层社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ifengOPINION),作者 | 徐瑾,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最近有则新闻很热,说年轻人出来工作几年,结果却发现收入不如国企职工父母的退休金:“随着家庭中老年人的退休,尤其是60年代老人退休,年轻人逐渐成为家庭收入中的‘最低人群’,收入被退休金倒挂 。父母退休金的丰薄,真实地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 。”
这条新闻出来,引发很多讨论 。有的人觉得,这就是父母一辈辛苦应该的,很公平;也有人说,退休人的收入都超过工作的人,不公平,难怪年轻人要躺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情况?这不仅是工作的年轻人和退休老年人之间的冲突,而是软阶层社会的新趋势 。
养老双轨制促使年轻人考编上岸谈论一件事公平不公平,往往是相对的,视乎你的位置而定 。
确实,如果只是从退休人员角度来看,工作一辈子,默默上班,哪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他们能够拿到不菲的退休金,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
至于他们的养老金是否合适,则需要平行对比 。最需要对比的对象,其实不是年轻人,而是首先和其他退休人员比,比如私企员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退休金是否真就拿得理直气壮?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类似新闻或者身边生活中,退休老人能够拿稳定退休工资外加高福利的,多数都是体制内工作 。对比之下,如果是体制外工作,哪怕看起来很高大上,常年拿着白骨精的薪酬,多年缴纳高额税收,社保常年三倍顶格缴纳,但公司缴纳的部分多数被社会统筹了,最后拿到手一算并不多,不要说和自己工作时收入差一截,和体制内的类似资历退休金相比,差距也不小 。 
症结在哪里?中国养老金是双轨制,简单说,体制内是一套标准,体制外一套标准——而体制内在退休时候更占优势 。 
原因何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养老金的变革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仍实行相当传统的国家主导的社会保险制度 。1984年之后,中国开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两年后,各地开始全面推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90年代初期,伴随着《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中国决定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探索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协力的养老保险制度;到了1997年,中国政府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定“统筹兼顾”的养老金制度,也就是将养老保险分为社保统筹与个人账户两个部分 。进入二十一世纪,养老保险制尚在不断完善之中,而财政性社会保障开支已经开始大幅增长 。 
简单而言,我们当下正处于养老金新旧制度交替之中 。但抛开现象看本质,体制内人员基本还是在养老方面占据优势 。以2021养老金为例,2021年全国人均养老金大概略高于3500元,但人数更多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仅仅为3300元,二者的差额揭示了一个真相,即体制内养老金明显高于企业退休养老金 。这还不包括体制内有各种医疗、疗养等隐性福利 。
有意思的是,在养老金的舆论场中,过去不少意见批判双轨制;到今天,舆论更多是鼓励年轻人,努力进入体制,争取多拿点养老金 。变化的观点背后,是时代变迁的痕迹 。
软阶层社会的双重窘境养老金双轨制其实一直存在,为什么到今天,会重新引发关注?社会到底发生什么变化?
关于养老金的话题,过去之所以没有引发太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 。
一方面,体制内外的当下收入差距,足以覆盖未来的不确定性 。体制内虽然一贯稳定,体制外虽然一贯“拥抱变化”,但体制外配套的市场化薪水,过去远远高于体制内薪水 。这样,如果大家更看重眼前的、能拿到手的收入差距,就不太在乎或者说会忽略多年后才面临的退休金情况,那么可谓各得其所 。
另一方面,对未来的预期不同 。此前,经济向好,年轻人的收入增长预期很高,尤其在资本雄心加持之下,有人甚至做着四十岁前财务自由、环游世界的春秋大梦 。不少人觉得自己大概率不会靠养老金退休,对于父辈死守养老金的行为,简直是不屑一顾 。当年流行的鸡汤标题,往往是“你还守着那份死工资”之类 。 
到了今天,经济下行,流行梗是“每一年的经济都是过去十年最好的一年” 。形势比人强,稳定终于压倒了变化,体制不再是僵化和平庸的同义词,相反则成为上岸和安稳的象征与归属 。 
这一转变,自然也体现在对退休金的态度 。更深层次地看,社会的集体心态变化,其实更多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对此,我将其总结为“软阶层社会” 。未来,更多城市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经济下滑的前景,伴随着这一群体的增加,社会也进入了软阶层社会——其特征是收入不平等拉大,软阶层群体可能面临收入下滑与阶层下滑的双重窘境 。这个时候,大家的选择和价值观会更保守 。
工作收入不如父辈退休金,从一个角度暴露了软阶层社会的真实情况 。 
在过去,逼着父母掏空钱包凑首付的行为,多少还有点啃老的羞耻感;到今天,盘算着父母的养老金过日子,这一代年轻人谈论这个话题,好像毫无心理压力,观众也不再有对啃老的指责 。原因在于,形势比人强,年轻人要在大城市安家,靠自己越来越不现实了,啃父母盘算老辈养老金,似乎顺理成章 。 
“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名言 。她老公出生时候有九斤,儿子、孙子、曾孙体重一路下滑,直到六斤 。九斤老太在过去的阅读理解中,可能是作为守旧人物的代表,在当下的内卷情况下,她的感叹有一种预言家式的味道:仅从收入变化来说,这代年轻人有一部分可能不如他们的父母,甚至不如他们的爷爷奶奶 。
但这一情况,不独在中国,也是全球情况,甚至可以说发达国家先行一步 。
全球如此,但中国更应重视未富先老在日本,中年宅男依靠父母的养老金过活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不少日本老年人无法安度晚年,在老后还面临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美国,几年前就首次出现一个新景观:四十多年来,中产首次不是社会的最大多数人口 。从最广泛的定义来看,美国当下中产占成年人口的比例一半,60年代则高达超过6成 。按照职业分类,社会学家发现今天美国年轻人的机遇并不比他们的祖父母一代好 。
在美国80年代出生人中,从找到好的工作而言,社会学家发现只有50%多的人找到的工作好于父母,对比40年代出生的群体中,这一比例是三分之二;从收入而言,经济学家发现,在这批80后中,只有一半的人收入超过了父母,而在40年代出生的群体中,这个比例为90% 。
中产能否维持的标志,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子女能否维持自身的阶层 。从这个意义而言,年轻人职业机会不如父母,需要依靠父母的养老金,是中产退化的标志,也是社会软阶层化的标志 。
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对我们的警示意义更突出 。对于子女收入不如父母养老金的新闻,有人说中国社会正在日本化,但我们需要知道,日本普通人养老金所能提供的生活水准,要高于中国多数人,日本变老的时候已经变富 。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很快将突破3亿 。对比之下,2000年时,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仅为7%,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中国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速度也很快 。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今天,对如何解决软阶层社会的养老问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从社会制度建设与个人理财储备等方面,都需要未雨绸缪 。
不少小镇做题家,本身就是出生农村,父母连基本的养老保险都没有,属于总理所言的月收入1000元的6亿人 。他们未来面临问题如山,首先是父母的养老,其次则是自己的养老,至于孩子的未来,也沉甸甸地挂在他们心头 。 
【经济|年轻人收入不如父母退休金?警惕未富先老的软阶层社会】这一问题,尤其值得重视,也需要解决,养老金的全覆盖与延迟退休将是题中之意 。否则,小镇做题家的兴起,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而他们的没落,也许更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