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大概是因为苏杭经常被人并称的缘故吧,总觉得苏州和杭州是紧挨着的,实则不然。从杭州到苏州即使乘高铁也要将近一个半小时,不过,当苏州那如同水墨画般的轮廓次第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这段时间的等待就成了美好。
苏州的建筑充满了诗意。你看那黒瓦铺就的房顶,多像古代书生头上的万字巾,那毫无赘饰仅著白粉的墙壁不正像读书人身上的白衣吗?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路,穿过仄仄的巷子,我们去寻访湮没在繁华中的诗句。

平江路——

在岁月铺成的平江路上

我迷失在千年之后
推开悄悄掩隐的雕花门
江南的心思玲珑可见
……
2012.东方一帆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江路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历经800多年的风霜,幸而平江河的形态未曾改变,平江路的街道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貌,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
平江路上的房屋看似平常,但仔细看去便能从格外精致的雕花窗廊上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古代匠人不知道何谓专注,他们只会祖祖辈辈用结满厚茧的双手反反复复地摩挲着手中的木料刻画着心中的团圆美好。
拙政园——
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

(明)王心一,拙政园主人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主要以亭楼堂榭,竹坞曲水,廊回起伏,华丽精美闻名于世。漫步园中,总有穿越时空步入《红楼梦》大观园的恍惚。园中一亭一台一楼一馆,要么取自名家诗句,要么与诗词曲赋情境暗合,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置身听雨轩,轩前是一池绿荷,荷花开得正艳,池边是芭蕉翠竹相映成趣,不由得会想到杨万里的“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小阁面阔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外形十分别致……

走出拙政园,回望园门口的题字,更对园主人退隐朝堂以耕读为“拙政”的生活深深向往。
狮子林
……谛视细细苍苔铺,伏而不动非石乎?陡回惊悸生欢娱,洞天咫尺开仙都。……
(清)吴锡麟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狮子林以假山闻名于世,园虽小,但玲珑剔透,怪石如狮子形态,有的群聚嬉戏,有的独立登高,有的回眸远望,有的默默无语……园子里假山巧夺天工,我与女儿在迷宫般的假山石洞中攀爬玩耍,走累了就坐在临水的长廊上,听游人笑声阵阵,闻草木清香。
寒山寺与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哪首诗一次能使三处景观名扬千古,想必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张继,这个名落孙山的举子大约也未曾想到,他能凭借这一首诗在《唐诗三百首》中占据一席之地。
今天寒山寺仍在,关于题写寺名的传说仍在,枫桥与江村桥仍在,古运河仍在,当年张继落榜后的愁绪已经随着那天的钟声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今天的寒山寺里唯留下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的禅机——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周庄——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

周庄石牌坊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庄是我们此行日程表上的最后一站。走进周庄,走进梦里的水乡,踯躅在青石巷陌,看窄窄的河道中船娘唱着小调摇桨,任小船在水面上画两条长长的水痕,再一转眼便消逝了,只留下小船摇曳的背影和小曲未散的余音。
周庄最有名的是沈万三的传说,在古戏台听两句昆曲,品一盏浓香的米露,仿佛踏在历史的画卷中,繁华落尽,不染前尘。
梦醒。回程。
后记:旅行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学习方式。我喜欢把每一个目的地定义为一本摊开的立体的大书,从中可以阅读到不同的文化,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学到平常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旅途中也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

一路放歌,徜徉天堂(下)
文章图片
没错,后半句是我此次旅行中学到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