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要成为更好的人,却不清楚什么才算是“更好”的样子,想要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从哪个一方面开始。


换言之,内在动机是个奢侈品,只有少数人能够对某项事业抱有近乎狂热的喜爱,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优劣势。

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变得更好”只是一个虚幻的方向,它拥有无数的岔道口,你站在起点这端,既无法看到每条路的尽头,也不清楚更适合自己的是哪一条。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要一直等下去,还是要一直试下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本能的清楚,“等下去”是一个不可行的选项,可是如果选择“试下去”,又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穷尽所有的选项?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尝试?精力和时间如何分配?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给出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

人对自己一生的规划,无非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应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事情,再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够只依靠前辈的经验和父母的劝告,也不能够只按照自己预想之中的轨迹进行,生活是个太过复杂的东西,在你没有想好许多因素之前,就已经被命运推着走出门去。

不要拒绝意外,因为意外是让你与世界互相试探的机会,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你的天赋在哪里,如何激发自己的潜力,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并不是你坐在家里苦思,或者跟前辈们聊天就能获取的真知。

你要走出去,去感知,尝试,体验,才能明白自己跟这个世界的合拍之处在哪里,而这些,不是仅仅凭借坚持“周密计划”就可以达成的结果。



世界这么大,想要找到自己很难,弄清自己的优劣势,性格,偏好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但如果你一直等,大概永远也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只是过河问路的那匹小马,也就永远无法确定适合别人的道路是否适合自己。

没有人能告诉你变得更好,什么才叫做最有效的努力。读再多的书,听再多的经验,终究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跟生活的互相试探和碰撞之后才能找到自己。

毫无疑问的是,你得先打开门。

迈出脚,世界才找的到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