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禽|音韵学初步(简易入门与简易研究史)

1 音位结构。

音节的构成需要三个元素。声母、韵母、声调。声母通常情况下都是辅音,也可能没有声母。没有声母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韵母又分为三个部分:韵头、韵腹和韵尾。韵头又叫介音,由i uü三个高元音充当。韵腹又叫主要元音,由元音充当。韵尾可以是高元音也可以是唯闭音还可以是鼻音。有些自成音节的辅音单独发音的时候是没有韵母的,这种音节我们称之为零韵母。介音和韵尾也不是一定要有。声调我们大家都学过,此处不赘。
另外,凡是主要元音或是介音含高元音的音节,我们都有专门的名称。含i者称为齐齿音,含u者称为合口呼,含ü者称为撮口呼。若不含高元音,则称为开口呼。韵尾处,凡含唯闭音者,我们称之为促音尾,又叫入声韵;含鼻音者称为鼻音尾,又叫阳声韵,以上两者合称闭音节。凡是韵尾是元音的音节,叫元音尾,无韵尾者,叫开音节,以上两者合称阴声韵。
2 反切。
【翠禽|音韵学初步(简易入门与简易研究史)】反切是一种用两个字表示一个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首先要找到被注音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找到一个和被注音字声母相同的字,在找到一个和被注音字韵母、声调都相同的字。把这两个字按顺序放好,就能够拼出被注音字。记作,xx切。
3 韵缓改字。
所谓改字,就是叶(xie,阳平)韵。古人在探索音韵发展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前人的作品按照当时的读音是不押韵的,于是就把“出韵”的字的读音改成押韵的。就是所谓叶韵。另一种学说,韵缓说,认为“古人韵缓,无需改字。”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之所以有很多字看上去不押韵,是因为古人的用韵要求比较松,韵部较宽,而不是读音的演变。
这两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但是并不代表是不好的。在当时这个时代,人们能够认识到今古音韵的不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学说的出现,不是论者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4 明清文人的音韵学研究。
在明代,首先有学者认识到了叶韵说的不科学。陈第在他的《毛诗古音考》中批评了叶韵说,认为所谓叶音,其实就是古人的本音。这之后,顾炎武作《音学五书》,以研究诗经韵读为主,其他经书为辅,把古韵分成了十部。这之后,江永,段玉裁,戴震等人相继在他的研究成果之上更进一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5 韵尾构拟的分歧。
韵尾的构拟,对于入声韵与阴声韵两者的关系,学界有较大争议。历来,阴阳入韵尾三分是学界传统。然而有些学者构拟阴声韵的时候,把和入声韵部相对应的韵部的韵尾拟成辅音。刨出了唯闭音韵尾,鼻音韵尾,浊辅音韵尾之后再看起来,只有少数几个韵部是开音节了。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在学界有两个派别。一是考古派,一是审音派。前者倾向于把阴声韵拟成浊辅音韵尾,后者则相反,倾向于将其拟成开音节。我更傾向於後者。
6 韵腹、介音与辅音构拟的分歧。
韵腹构拟的主要分歧在于上古音一个韵部里面是有一个韵腹还是更多。介音构拟的分歧在于其区分一、二等韵的职能的存在性,甚至在中古音系中的存在性。而辅音构拟的分子则在于上古复辅音的存在性问题。以上问题,在学界尚存争议,并无定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