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好的约定

一个美好的约定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老人和孩子的小小约定,可谁都认真遵守着,因为他们都知道,被别人信任是多么光荣的事儿。
从上海回来后,丈夫觉得孩子的头发长了,想带他去理发。可孩子却说,他想让爷爷带他去珍珍阿婆家剃头。
珍珍阿婆住在公公家附近的老新村里,人不过刚过六十,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慈眉善目样,人缘很不错,周围的大人也跟着小孩都叫她“珍珍阿婆”。因为家是临街的一楼,就把院子翻建了下,拿它做了间简单的剃头铺。
珍珍阿婆年轻时跟着她做剃头匠的爹,打过下手好几年。后来进厂当了纺织工人,还时不时地回娘家帮忙。退休后,闲着没事,就又拾起了原来的手艺。
珍珍阿婆给人剃头特有耐心,尤其是小孩子,在她那儿都能安静地坐着剃头。又因着收费比市价便宜,几年下来,也积攒下不少的回头客。
有一次,公公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正巧迎面见着珍珍阿婆。都是几十年的老相邻,见面碰到不免寒暄几句。临走前,珍珍阿婆说,等孩子头发长了,可以到我那里剃个头。公公是老好人,便一口答应下来。
果然等孩子头发长了,公公就领着他去珍珍阿婆家去。进了门,珍珍阿婆不急着给他剃头,先拿出糖果给他吃,问问他多大了、喜欢什么样的发型,等孩子和她有些熟了。她才开始让他坐在剃头的椅子上,拿出剪子,开始修剪。别看她做活慢条斯理的,但手脚觉得不算慢,十来分钟后,一个漂亮的西式头就剪好、洗好、吹好了。
孩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挺满意的,表示下次还要来这里剃头,还悄悄和珍珍阿婆添加了微信好友,二人约定好下次剃头先在微信上预约好时间。
后来,孩子又陆续去了珍珍阿婆家剃了几次头。再后来,因为珍珍阿婆家的丈夫突然脑溢血中了风瘫痪在床,珍珍阿婆为了照顾他,剃头的生意也很少做了。除了几个事先约好的常客,一般晚上六点以后,她就不帮人再剃头了。
昨晚孩子去时,事先也是和她有约的,原本他们约定的是下午五点。结果从上海回来,到家有些累了,倒头就睡着了。这一睡就睡到了五点半,他一醒,想起和珍珍阿婆的约定,连忙让我们把他送去公公家。到公公家时,那已经快六点了。
说明了来意,公公就连忙拉着他的手去珍珍阿婆家。路上,孩子不时地问公公时间。公公说,“刚过六点呢,别急,你答应了珍珍阿婆要去,她肯定会等你的!”
赶到珍珍阿婆家,灯是亮的,几个隔壁的邻居在和她闲聊。一个说道,“珍珍,你赶紧关门打烊吃晚饭去吧,这都六点十分了,这孩子肯定不会来了。”另一个接着话说,“这孩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他们的话可不能信哦!”珍珍阿婆听了她们的话,却也不恼怒,只是淡淡地说,“他答应了我,说要来就会来,刚才还给我发了微信,就快到了!”孩子气喘吁吁地闯了进去,珍珍阿婆看到他,眼睛都亮了,一把拉过他,让他坐到小板凳上歇会。珍珍阿婆得意地对着邻居们说,“你们看,我的小客人不是来了嘛!”邻居们见状,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纷纷告辞回去了。
待孩子缓了缓神后,珍珍阿婆拿出几颗巧克力,问他,“乖囡,饿不饿,先吃几颗垫垫饥,这是我老姐妹嫁女儿的喜糖,吃了添喜气的哦!”孩子剥开一颗巧克力,先往珍珍阿婆嘴里塞,“阿婆,我们一起吃,一起添喜气!”珍珍阿婆摸了摸他的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真是个乖宝贝!”
照例的那套剪头、洗头、吹头的老程序,等公公在门外抽完一支烟后,孩子顶着漂亮的西式头,便嚷着让爷爷来看。公公瞧瞧他,一下子精神了好多,开心地就掏出钱包打算给珍珍阿婆付钱。拿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放在剃头的桌上。珍珍阿婆见了,连忙要把五元的那张还给公公。公公说,“外面这剃头都要二十了,你也得涨涨价了,我这给你涨得不多,再说新年新岁,我们推来推去也不好看,你就收下吧!”听了公公这番话后,她朝着这眼前的一老一小笑了笑,说了声“谢谢!”,便不再推辞收下了。
接待完我们这个小客人,珍珍阿婆也要打烊了,她把这祖孙俩送到门口,把孩子的外套的拉链为他拉上,对他说,“下次你要剃头,继续和我在微信上联系,珍珍阿婆等你!”孩子一边挥手和她告别,一边大声回应道:“珍珍阿婆,我记住了,我们下次见!”
【一个美好的约定】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区里的那几株腊梅花都已开了,时不时地飘来阵阵香味,孩子嘴里巧克力的甜味混合着鼻子里嗅到这腊梅香,心里美滋滋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