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科医务人员陪患者姚小芒度过的日日夜夜

我们科医务人员陪患者姚小芒度过的日日夜夜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01】
“嘀嗒……嘀嗒……”
2016年12月30日凌晨4时 ,我院120急救车一路拉着鸣笛快速驶入医院大门,直奔CT室,我科值班医生孟大夫早已等侯在CT室门口,救护车刚一停下,温大夫和CT室的值班医生快速冲到车后,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把患者推入CT室。
患者CT显示:右侧尾状核体部出血并溃入脑室系统内,出血量大于30ml。
随后,患者被迅速推入我科抢救室。
患者生命体征:
T:37.4℃P:123R:24BP:153/90
值班护士快速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25%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输入,留置导尿,以及一系列药物应用。
患者的丈夫紧张地守在病人床边,紧紧地拉着病人的手不放松,嘴里不住地喊着“小芒……小芒……,你醒醒啊!醒醒啊!……”
妻子姚小芒,始终双眼紧闭,昏迷,呼之不应,烦躁,大小便失禁。
医生下达患者病危通知书,患者丈夫颤抖着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
患者姚小芒今年才刚刚49岁,身体肥胖,平素血压高,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发生脑出血了,前三次都侥幸挺了过来,看来这次是‘僧多粥少’,能不能醒过来,就要看她的造化了。
【02】
2016年12月30日上午08时,离患者发现脑出血已经过去4个小时,患者仍然昏迷不醒。
范毅伟主任决定请院内会诊。
病房内,我院李峰院长、付亲院长、范毅伟主任、主管医生孟庭苇以及我科其他医务人员等个个表情严肃地围站在患者姚小芒病床旁边,李院长认真地查看患者病情,给患者仔细地做着检查。
医生办公室内,患者姚小芒的几张CT片子清晰地挂在观片机的屏幕上,李峰院长、付亲院长、范毅伟主任、主管医生孟庭苇以及我科其他医务人员等,围站在观片机前,紧张而又严谨地讨论着患者病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在患者的治疗上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
上午8时30分,在征得患者家属的意见,李院长和范主任以及主管医生孟大夫等决定为患者进行钻孔血肿抽吸术+脑室穿刺引流术。
术前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备皮(剃去头发)、青霉素皮试、气垫床应用等。
【03】
2016年12月30日下午16时,离患者发现脑出血后12个小时。
患者生命体征:
T:38.3P:112R:19BP:135/97
患者被推入手术室。
手术有李院长亲自主刀,范毅伟主任、孟庭苇医生的等辅助。
患者在局麻下行钻孔血肿抽吸术+脑室穿刺引流术,术程顺利,手术于下午17时30分完毕。
患者被医务人员推入CT室复查。
此时,虽然已超过下班时间,但是我科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安静的等候在病房,没有一个脱下白大褂回家的。
直到患者于17时40分被安全送回病房。
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大家才终于舒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暂时放了下来。
这是我科开科以来做的第一例脑出血钻孔手术,所以我们科全体医护人员既兴奋又紧张。我们知道这才仅仅是在患者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的第一步,对我们科医护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更大更多的考验还在后面,还会继续。我们科医护人员会和患者及家属一起去面对,一起去和病魔做斗争。有了我们医生护士的陪伴,这个时候我们的病人和家属是不孤单的。因为有我们医生护士的时刻陪伴,给了家属莫大的鼓舞以及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手术后的第一个夜晚,患者安全地度过去了。
术后13小时患者生命体征:
T:37.6P:138R:25BP:131/75,
头部引流管通畅,引流液呈淡红色血性液体。
【04】
2016年12月31日
患者术后第一天
早晨我领着护士查房,患者姚小芒仍处于昏迷状态,由于夜间时有烦躁,值班医生已给其用了镇静剂,烦躁已好转。体温38.9℃,间断冰袋物理降温,心率、呼吸稍快,血压平稳。
她的丈夫王明强眼神忧郁,一脸疲倦,头发凌乱。
我和护士李依然、林青青给病人姚小芒翻翻身,协助家属给病人用温毛巾擦洗面部、身体和四肢,交代家属如何护理患者等等。
上午8:30左右,责任护士开始给她做各种治疗和护理,如静脉输液、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膀胱冲洗等。
上午9时病人的体温逐渐降至37℃左右,生命体征平稳。头部引流管通畅,留着尿管通畅。
范毅伟主任查房后指示:患者目前病情平稳,治疗上继续以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制酸、补充电解质、保肝降酶。患者发热,继续给与间断物理降温,暂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上午九时,主治医生孟大夫为促进患者颅内残余血肿尽快吸收,减少血肿的物理占位效应及血肿内物质释放带来的化学损失,在助手刘涛大夫的协助下,根据无菌操作原则,向患者血肿腔内缓慢注入尿激酶,注药结束后,将脑室引流管三通阀门关闭。
孟大夫交代护士六小时后再开放脑室引流管引流,并记录脑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等。嘱咐护士加强护理,给病人勤翻身、拍背,预防吸入性肺炎,保持气道通畅,预防窒息。
【05】
2017年01月01日
患者术后第二天。
患者仍昏迷,持续发热,护士给与间断物理降温。
患者心率、呼吸稍快,血压处于平稳状态。头部脑室引流管通畅,24小时引流出淡红色液体约200ml,尿量尚可。24小时出入水量平衡。
治疗上继续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制酸、补充水电解质、保肝降酶,辅以物理降温、药物退热,保护脑细胞。
护士加强护理,勤翻身、拍背,预防吸入性肺炎,预防压疮,头偏向一侧,保存气道通畅,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06】
2017年01月04日
患者术后第五天
病人脑室引流管通畅,24小时引流出淡红色液体约100ml。
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
根据患者姚小芒的病情,为了给病人增加营养,促进病人快速恢复,护士给病人留置鼻饲管,定时给予患者往胃内缓慢注射流质饮食。
患者姚小芒的体温仍然不稳定,波动在37.5℃—38.8℃之间,为保护患者脑细胞,护士给与间断物理降温,必要时肛纳退热药物。时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动态监测病人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
【07】
2017年01月09日
术后第十一天
患者姚小芒眼睛已经能够慢慢睁开,只是定向力不太好,她的丈夫王明强有时候喊她:“小芒,小芒,睁开眼看看我,你还认识我吗?”
她反应很迟钝,甚至没有反应,虽然两只眼睛睁开着,瞳孔转来转去,眼睛也会一下一下的眨着,就是没有定向力,不会随着声音转向,睁眼、眨眼完全没有意识,像个芭比娃娃。
今天,根据病人状态,可以拔除头部脑室引流管了。上午8:30分,外科吴奇隆医师在范主任和孟庭苇医师的协助下给病人拔除头部脑室引流管。
由于患者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太好,虽然我们科室已经给患者减免了很多费用,患者本身也有农合和低保,但是家属仍感负担太重,要求出院回家疗养,我们表示理解。
由于患者饮食困难,不能拔除胃管,让患者带着胃管回家,便于家属给予打食,我科医护人员交代病人出院回家后鼻食饮食及其它护理注意事项,然后给予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之前,我征得姚小芒丈夫的同意,给他和姚小芒照一张照片留着纪念。
我看着姚小芒,她睁开着眼睛,还无意识的一眨一眨的。我很感动,对着她的眼睛说:“姚小芒,你就要回家了!回家了!”
我不知道她此刻是否能听得懂,但愿她能听得到,但愿她能快快的醒过来。希望她回家后在她丈夫的辛苦照顾下能有奇迹发生,毕竟她才49岁呀!她的孩子还没有结婚。
下午五点多,我院120急救车把姚小芒和她家属安全送回了家。
从患者姚小芒12月30日凌晨四点被我院120急救车接到我们科到做手术及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我们科医护人员都至始至终的、尽心尽力地陪伴着病人一直到最后,虽然病人由于经济和其它的原因提前出院,有些遗憾,但我们在病人住院期间对病人的所做所为,问心无愧。
【我们科医务人员陪患者姚小芒度过的日日夜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