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那么你要变得笨一点)

小时候天资还算过得去,经常被爸妈的朋友夸赞:“看这小子这么机灵,以后肯定有出息。”当时妈妈回道:“我倒希望他笨一点。”估计妈妈她当年是被熊孩子折腾得够呛才这样小小抱怨一下,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聪明一点?但这些年来,大智慧没有,小聪明倒是有一把,却经常误事,深受其害后才觉:要是“笨一点”,也不至今日活的如此拮据。

知乎

相必大家对知乎这个社区都不陌生,在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知乎刚好放开注册,我差不多是第一批注册知乎的普通用户。大家都知道,这一届的知乎er出了很多很强的人物,当然,我不在其中。其实当时我有凭我的小聪明,是看到知乎的潜力的。知道渠道后,没有技能怎么办?我的计划是“经营自己”。因为大学生活即将开启,同期的新生和整个大学生群体以后肯定会占领知乎的一大片领土,努力经营一个“大学生”的角色,肯定会有不错的成果。
想法不错,现在知乎的现状也印证了我当年的想法和方向都是正确的。可惜的是,“聪明”的我在思索完计划后,又开始有了别的想法。早在2011年,知乎上就有人提问“知乎放开注册会怎样”,回答都比较悲观,“劣币驱逐良币”的言论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我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决定“再等等”,再等等免得用错力。
结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知乎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随着众多用户的涌入,先机已永远失去。
微信

几乎是同时,微信公众号也开始面对大众开放。不知道在业内是否引起了轰动,在我的身边还是一片平静。但是有着小聪明的我想到:qq现在越用越不好用,电脑端还好,移动端的qq真的不好用,微信以后肯定越来越多人用,有机会。大好的机会就在微信公众号这方面出现了。人们想到有机会当然是往前冲,我也不例外,抢占了公众后,我的毛病又开始发作了。当时的微信运营知识哪有现在丰富,我的聪明的脑袋在飞速运转:不如就搞一个“微信运营”的教导型公众号,迎着浪潮上。
没有金刚钻,这瓷器活肯定也就没能成功揽下。也是年少轻狂,当着这么多媒体前辈打了套花架子。
学习
因为小聪明,我在大学几乎没有认真听过课,因为每次在考试前几天翻翻书也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明眼人都知道,一个认真听课的学生和一个考试考突击的学生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认真听课的同学知识面广,考试只是对他所学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进行考核,而考试突击的学生,就连死记硬背的考试范围,也会很快忘记,谈何积累。
笨拙=大智慧
很多时候,“笨拙”和“大智慧”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一代大儒曾国藩就是一个“笨笨”的读书人。别人都以为他是天资聪颖,读书有法,但他表示自己读书重在一个“耐”字。他曾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这位大儒在临死前仍在背诵“四书”,去世的前一天还在阅读《理学宗传》,还记下了笔记。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也是这么一位笨拙的大人物,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显得笨头笨脑的他用坚持感动了银幕前的所有人。
艺术家刘士铭说过:一个人性情上的天真,是一种赤诚的好。而在创作上,看似笨拙的一种稚气,确是最成熟的自在。
【成名要趁早(那么你要变得笨一点)】在这个追求物质的社会,很多年轻人喜欢把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当至理名言。其实,说不定笨拙地坚持一条路去脚踏实地走完,才是功成名就的最佳捷径呢。
成名要趁早(那么你要变得笨一点)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