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猎云网 , 作者丨韩文静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 , 迎来了一位重磅玩家 。
10月10日 , 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世科技”)登陆港交所 , 发行价27.8港元/股 , 开盘28港元/股 , 涨幅达0.72% 。截至发稿前 , 健世科技每股涨0.9%至28.05港元 , 总市值来到117.02亿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来源:截图
自成立以来 , 健世科技尚未实现盈利 , 且一直产生重大经营亏损 , 2020年至2021年累计亏损就有8亿 , 但丝毫不妨碍这家公司被资本市场中众多重量级机构看好 。
去年5月 , 健世科技科技完成了数亿美元的C轮融资 , 背后有着高瓴资本和春华资本的影子 。此轮融资后 , 高瓴资本对健世科技的持股也接近10% , 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 。
此外 , 公司还获得了中金浦成、人保资本、华夏基金、金浦投资、辰德资本等机构的青睐 。
健世科技何以引得上述知名机构纷纷押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 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 估计于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490亿元 。随着介入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 , 健世科技未来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
高瓴重仓 , 又投出一家心脏瓣膜上市公司在医疗器械赛道 , 高瓴反复投资着同类产品 , 这其中就包括心脏瓣膜领域 。
健世科技B轮融资的时候 , 高瓴资本就通过珠海屿恒持股5.69% , 招股书显示 , 珠海屿恒是珠海高瓴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 。
2021年5月 , 高瓴资本旗下的AUT-VII HK Holdings Limited领投健世科技的C轮融资 , 金额高达7250万美元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来源:健世科技招股书
本轮融资完成后 , 健世科技的投后估值达到13.64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97.06亿元 , 较2020年B轮融资后25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大幅增加 。
在B轮和C轮两次出手 , 也将高瓴送上了健世科技最大机构股东的位置 。
上市前 , 高瓴资本对健世科技的持股比例高达9.87% 。
IPO后 , 高瓴资本持有健世科技9.68%的股份 , 春华资本和辰德资本则分别持有5.97%和6.02%的股份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来源:健世科技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 , 心脏瓣膜介入赛道整体上并不大 , 但高瓴却对这个赛道进行了多个项目布局 。
启明医疗、微创医疗、沛嘉医疗背后 , 都能看到高瓴资本的影子 , 这三家公司被称为心脏瓣膜三巨头 , 也纷纷登陆了资本市场 。
去年2月 , 心通医疗上市 , 发行价12.2港元/股 , 首日上市高开76.23%报21.5港元/股 , 最高市值超5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 , 高瓴不仅是其投资方 , 更是作为其基石投资者 。
买遍心脏瓣膜企业 , 高瓴看中的是心脏瓣膜这个确定性赛道 , 反复投资同类产品 , 可以有效地获得赛道的增长红利 。
在二级市场上 , 截至发稿前 , 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心通医疗市值各为40.31亿港元、42.17亿港元、53.67亿港元 , 对比来看 , 健世科技当前市值称得上是行业第一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 2021年 , 全球有约2.21亿名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 其中约3700万名患者在中国 。
尽管结构性心脏病 , 尤其是瓣膜性心脏疾病的患病率高 , 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却寥寥无几:药物疗法仅有助缓解症状 , 但无法根治疾病;传统开胸手术可能有效根治疾病 , 但具高入侵性及高风险 。
近年来 , 介入疗法凭借创伤小、痛苦少以及恢复快等特性快速发展 , 正逐渐替代传统结构性心脏病疗法 。
健世科技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产品 , 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不同类型结构性心脏病 , 包括三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及心力衰竭的一系列治疗解决方案 。
招股书显示 , 健世科技的核心产品LuX-Valve是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 , 专为重度三尖瓣返流及高手术风险患者而设计 。
LuX-Valve毋须进行常规开胸手术 , 可以人工瓣膜支架替代患者具功能障碍的原生三尖瓣的功能 , 具有治疗重度三尖瓣返流的潜力 。LuX-Valve及LuX-Valve Plus是中国仅有的已知正在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在研产品 , 而目前全球仅有3款产品进入到确证性临床阶段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来源:健世科技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 鉴于LuX-Valve为世界首款完成确证性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的在研产品 , 预期其将成为全球首批获准商业化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之一 。
2023年 , 预计中国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的市场规模将为8560万元 , 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8.5亿元 , 2023年至2025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5.2% 。预计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的市场规模于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203亿元 。
健世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 , 公司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 , 并将开发一个全面、多样化及强大的心脏瓣膜疾病及心力衰竭产品管线 。
两年亏8亿 , 高管来自微创系招股书披露 , 健世科技的研发团队共有77名成员 , 并由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技术官吕世文先生及副总裁李毅斌先生监管研发活动 。
需要注意的是 , 吕世文和李毅斌二人均来自“微创系” 。微创集团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 , 目前“微创系”已有微创医疗、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5家上市公司 。
作为健世科技的创始人 , 吕世文在医疗器械行业有超过20年的经验 , 是中国介入式心血管器械行业首批企业家之一 , 健世科技是他的第四次创业 。吕世文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在微创医疗担任品控部及生产部经理 。
从2000年开始 , 吕世文先后在微创医疗、先健科技、普惠生物、康沣生物等多家企业负责研发和生产管理 。其中 , 康沣生物专注微创介入冷冻治疗领域 , 也在今年递表港交所;先健科技则是健世科技本次的基石投资者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
文章图片

来源:健世科技招股书
目前 , 健世科技的核心产品在同一适应症的竞争中 , 临床节奏领先 。率先上市后 , 将会有较长的市场独占期 。
不过 , 与大多数港股上市的医疗企业一样 , 目前健世科技并没有商业化的产品 。
目前 , 健世科技拥有共计10款在研产品 , 但暂无一款商业化 , 在报告期内公司并无营业收入 。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3亿元、5亿元及7350万元 。公司的营运亏损绝大部分源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 。
报告期内 , 公司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7亿元、人民币2.65亿元及人民币0.845亿元 。期内 , 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成本及开支的56.4%、51.9%及67.4% 。
健世科技提到 , 预期研发开支于可见将来将继续占据公司的经营开支总额的大部分 , 原因是公司将目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推进至进阶临床试验及将临床前项目推进至临床试验 , 以及对在研产品进行持续临床开发 。
健世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即LuX-Valve和Ken-Valve) 的研发、制造和商业化;产品管线中其他在研产品(包括LuX-Valve Plus、KenFlex和二尖瓣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和产品注册;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
【投稿|高瓴押注,宁波跑出一个IPO,市值117亿】今年以来 , 港股市场的走势持续低迷 , 在市场震动期中 , 健世科技的未来走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