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时期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论文

美国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第34届总统选举于1926年开始 。共和党候选人胡佛最终击败民主党候选人、纽约州州长阿尔弗雷德史密斯,于1928年冬成为美国总统 。就在胡佛在宝座上沾沾自喜的时候,“黑色星期四”突然到来了!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股票价格暴跌,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崩溃 。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加拿大、西欧国家和日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萧条 。全世界3500万失业工人连饭都吃不上 。一些失业工人实际上出卖他们的眼睛、牙齿和血液来换取一些面包和牛奶 。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 。他宣称“我向你和我自己承诺,为了美国这个伟大国家的复兴和繁荣,我将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 。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至1935年,主要目的是复兴救济;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改革 。罗斯福新政逐步恢复了美国的生产,稳定了社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最终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
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实施了什么政策?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就任美国总统,立即以新政对待经济危机,并号召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防止盲目竞争造成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减少农业产出,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持农业生产;建立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和扩大消费需求;开展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055-79000(《全国犯罪恢复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这部法律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布、工资水平和工作时间,规定了劳动者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间和应付工资 。【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发起了以印度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的“蓝鹰运动”,几个星期后,25万名雇主中的每一个人都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用蓝鹰标记自己的产品,以示遵守法律 。055-79000每期封面还印了蓝鹰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政”效果不错,美国挺过了危机 。
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如何复苏的?
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上台是在1933年初,当时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 。失业、破产、倒闭和暴跌无处不在,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无处不在 。罗斯福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当他宣誓就职时,他发表了充满激情的演讲,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是恐惧本身 。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悦的乐观主义“点燃了新的民族团结精神之火” 。提出了旨在民族复兴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 。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把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就方针政策进行咨询;通过“炉边谈话”的方式,我们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坚决反对最高法院反对新政,并成功地改组了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的邀请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 。罗斯福先后发表各种演说,敦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时代周刊》,《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等 。以惊人的速度 。1933-1934年的新政重点是“复兴” 。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贷,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民破产;1935-1939年的新政策集中于“救济”和“改革” 。主要措施是:更有效地利用行政干预、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的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以及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改革税制,按纳税能力纳税,分层次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 。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并加强了联邦政府 。因此,美国的工业和农业得到了逐步和全面的恢复 。1936年第一个任期结束时,面对国民收入增长50%的局面,罗斯福形容得很美:“此时此刻,工厂机器一起奏响音乐,市场繁荣,银行信用强劲,车船载满乘客和货物 。”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 。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时期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论文

文章插图
论文美国经济为什么衰退 如何拯救
原因:1 。经济市场过热,泡沫化,这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2.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存在很多漏洞 。但是这次疫情只是施加了一点外力,就导致了美国经济的直接崩溃 。措施:1 。首先要解决疫情产生的原因 。只有彻底解决疫情,才能慢慢开始恢复经济 。2.要改变这种经济结构,缩小贫富差距 。信息:经济衰退的表现1 。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就业、投资、企业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同时下滑 。其他伴随的现象包括价格下降(通货紧缩) 。当然,如果经济处于滞胀状态,物价也可能快速上涨 。2.毁灭性的经济衰退被称为经济崩溃 。经济衰退与商品库存过多、消费下降(可能是对未来失去信心)、技术创新和新的资本积累不足、股市的随机性有关 。3.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经济周期,但经济衰退并不总是存在 。在经济学领域,政府干预是否能抹去经济周期(凯恩斯主义),放大经济周期后果的影响(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或者创造经济周期(货币主义),争论很多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约为25%,这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 。大萧条带来的困难不仅仅局限于收入的减少,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还破坏了正常的生活和健康的家庭关系 。4.经济衰退是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一种说法 。认为经济危机只是经济发展中暂时的“衰退”现象 。经济衰退的特点是经济活力普遍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严重衰退将被定义为萧条 。
经济危机怎样结束?1929-1933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解决世界经济危机?
一、罗斯福如何实施新政?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这段历史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 。在此之前,1929年的夏天,美国还是歌舞升平 。在夏天的三个月里,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268涨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涨到258 。人见了面,只聊股票 。直到9月,美国财政部长向公众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种繁荣景象将会持续下去” 。然而,10月24日,美国金融板块崩盘,股票一夜之间从5000多亿美元的高峰跌入深渊,一夜之间抹去了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 。价格跌的太快了,连股市的自动显示都跟不上 。股票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持续了四年的大萧条 。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而蒸蒸日上的美国 。8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国家金融部门处于窒息状态,数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之东流,GNP从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锐减到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增至1700多万,占整个劳动力的四分之一以上,整体经济水平倒退到1913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农民把牛奶倒进海里,当众烧粮烧棉的事情屡见不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代替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 。他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史称“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个r”来概括,即恢复、救济和改革 。因为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引发的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从整顿金融开始 。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与金融有关的法律占1/3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国内几乎没有银行,支票也无法在华盛顿兑现 。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了《工业复兴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和许可的制度,并允许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恢复营业 。从3月13日到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获得重新开业的许可,相比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已有10797家银行被淘汰 。罗斯福整顿财政的非常措施,在收拾烂摊子、稳定人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舆论评价这一行动仍像“黑暗天空中的一道闪电” 。在整顿银行的同时,罗斯福还采取措施加强美国的对外经济地位 。自1933年3月10日停止黄金出口以来,采取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措施:4月5日,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有价证券,停止用美钞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六月五日,公私债废,以金支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由国家证券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美元贬值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的国外竞争力 。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通经济生活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 。“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极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和《紧急银行法》,成为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 。
罗斯福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规定每个企业的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为工人设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间(原工人每周工作55小时,工资总额仅为60美分,调整后的标准为: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最低工资为12美元),从而限制垄断,减少和缓和紧张的阶级矛盾 。在被大企业勉强支持后,罗斯福接着想尽办法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很重要,“而富有成果的领域在于小雇主,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中坚力量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计划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并迅速将各种救济资金和物资分配到各州 。次年,简单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从而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 。在罗斯福执政初期,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全部依靠州政府、市政府和私人慈善机构的帮助和施舍 。然而,这部分财力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只有联邦政府才能解决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是敦促国会通过公民资源保护小组计划 。该计划专门吸收18岁至25岁身体强壮、失业率高的年轻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汛抗洪、水土保持、道路建设、开通森林防火线、设立森林瞭望塔等工作 。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布各州的1500个营地工作 。美国参战前,有200多万年轻人在这个机构工作,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 。平均每个人工作9个月,月薪的大部分用于养家糊口,从而扩大了全社会的救济和购买力 。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直接救济穷人和失业者 。新政时期,美国有各种救济机构,可分为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和土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两大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包括校舍、桥梁、堤坝、下水道系统和邮局、行政办公室等公共建筑,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就业 。后来,几个新的救济组织成立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国会拨款50亿美元设立的项目设立机构,以及专门为年轻人服务的国家青年管理局 。他们雇佣了230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联邦政府已经在各种项目上花费了180亿美元和少量的直接救济费用 。通过这种手段,美国政府修建了近1000个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和800多所学校建筑和医院,不仅为工匠、非技术工人和建筑行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数千名失业的艺术家提供了各种工作 。到目前为止,这是美国政府实施的最雄心勃勃、最成功的救援计划 。这笔钱经过劳动者的口袋,经过不同的渠道和消费,又回到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拉动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爆水”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第二次“新政”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不能照顾老人和病人,不能为强者提供工作,不能将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不能让不安全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就不能存在或应该存在 。”社会保险要对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负责 。为此制定了《农业调整法》 。法律规定,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获得10美元至85美元的养老金 。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帮助个人在未来被解雇时避免依赖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来缓解经济困难的影响 。”保险费的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支付,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另一半由联邦政府支付 。这部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欢迎和赞扬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广受关注的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立法的演讲 。讲话承认“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 。“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衣着寒酸、生活贫困的人的生活水平 。我们知道,当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人失业时,加班和低工资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 。”国会没有对该法案采取行动,1937年10月12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通过 。这是《全国工业复兴法》(也叫《社会保险法》) 。其主要条款包括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40分钟;禁止在危险行业使用16岁以下儿童和18岁以下工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将来会有所调整 。这些社会立法虽然属于社会改良的范畴,但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雇佣劳动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资金来源问题,罗斯福首次实行了根据收入和资产数量的累进税 。净收入50,000美元和遗产40,000美元的31%,遗产500万美元或以上的75%;过去,公司税一直是13.75% 。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税率降低到12.5%,高于5万美元的税率提高到15% 。罗斯福发明了“炉边谈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全国人民讲述国家政策和原则,鼓舞了美国人民,促进了经济危机的复苏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 。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部分措施都是美国摆脱危机、将危机后果最小化的具体考虑,也有一些是基于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目标的长远规划 。它的直接作用是防止美国经济大崩溃,帮助美国走出危机 。自1935年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加到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到800万 。恢复了民众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免于社会剧烈动荡,为美国后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而且应该承认,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壮大国家资本,以克服经济危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是在常规疗法失效的情况下,他试图治愈资本主义社会疾病的一种实验疗法 。事实上,“新政”的一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往往成为他的政敌攻击的理由 。
“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进行了抵制和诋毁 。甚至《公平劳动标准法》和其他两个法案,都是新政前期的重要内容,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违宪 。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准确的,“使人们重返工作岗位,振兴我们的企业”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把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障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以工代赈形式建设的大量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也使美国经济受益巨大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大萧条重演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进入二战和战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罗斯福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美国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总统,永载史册 。二、新政的实质: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主要措施:1 。整顿银行和金融部门,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重振工业(中心措施):蓝鹰行动[防止盲目竞争造成的生产过剩;3.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减少大面积耕地,宰杀大量牲畜,由政府支付补贴,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4.实行“以工代赈”;5.大力建设公共工程,缓解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6.根据《工资工时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管理规则,在市场上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防止盲目竞争造成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四 。效果和影响:美国经济回暖,失业人数大幅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了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和发展 。我们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通过改革挽救了资本主义的危机,防止了法西斯主义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时期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论文

文章插图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现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包括1929-1933年的大萧条,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1987年的股灾,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次贷危机 。面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拯救经济和国家 。(1)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大萧条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一场突然的股市崩盘 。10月29日抛售1638万股,美国股市当月市值全军覆没,损失比二战同盟国欠美国的战争债务还多5倍 。过去三年,美国股市暴跌85%,失业率高企,平均18.8% 。在此期间,美国的GDP呈下降趋势,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间下降了24% 。消费价格指数也呈下降趋势 。与1929年相比,1933年的GPI下降了24.6% 。面对大萧条,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个R”来概括,即恢复、救济和改革 。第一,罗斯福新政从整顿金融和加强金融立法入手 。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定的15部重要立法中,与金融相关的法律占了1/3 。罗斯福整顿财政的非常措施,在收拾烂摊子、稳定人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罗斯福政府在解决银行业问题的同时,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工业复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规则,规定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为工人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间,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救灾工作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并迅速将各种救济资金和物资分配到各州 。次年,简单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从而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机美国,石油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7%,工业生产下降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固定资本投资总体下降23.6%,企业设备投资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和企业银行倒闭都创下了二战后的历史记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825万人;道琼斯指数从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了41.9% 。危机伴随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1974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11.4%,1975年上涨11%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政府大幅修改了国内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了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 。二是国际上,美国发起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能源署,主要职能是推动其成员国建立紧急石油储备或战略石油储备;当石油供应因突发事件而中断时,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石油分配 。(三)1987年美国股灾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指出下跌508点,跌幅22.6%,当天全国损失5000亿美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当天美国股市市值损失5600亿美元,是1929年大萧条时期总损失价值的两倍 。为了抵御“泡沫”破灭的洪流,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开始实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时期 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论文】(四)互联网“泡沫”本世纪初的2000年3月中旬,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指其不断下跌,网络“泡沫”危机全面爆发 。当年9月21日,纳指迅速跌至1088点,为三年来最低 。与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峰值相比,下跌了78.8%,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自2000年1月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互联网公司宣布破产,导致近万人失业 。就像倾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行业的危机迅速蔓延到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和运营行业 。许多电信公司股票下跌,利润恶化,宣布裁员 。整个信息通信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为重灾区 。为了避免网络“泡沫”危机拖累美国经济,美国金融当局和美联储当时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主导产业的行业迅速重新坐上了经济的“马车” 。因此,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在振荡和下降之后,它们很快恢复了 。它们在2003年初触底,并在2004年初恢复到之前的繁荣状态 。(五)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2月13日,美国的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开始 。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 。4月24日,美国3月成屋销售下降8.4% 。于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全面爆发 。到2008年初,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为8500亿美元 。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2008年初,美联储提出了防止高风险抵押贷款的建议,这也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二是采取降息政策;第三,采取两项新措施增加流动性,即定期招标工具,并决定启动一系列定期回购交易;第四,美联储联合其他四国央行宣布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租金,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第五,对银行资本实施更严格的监管;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