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无人机物流运行标准“出炉”,配送赛道硝烟渐起

投稿|无人机物流运行标准“出炉”,配送赛道硝烟渐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谈擎说AI , 作者|郑开车
近日 , 无人机物流行业接连迎来好消息 。
先是在9月13日 , 交通运输部批准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无人机物流配送运行要求》(以下简称《标准》) , 接着在10月24日 ,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 , 包含4项无人机配送相关标准 。
说到无人机物流 ,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规模化落地仍比较遥远 。但事实上 , 近年来 , 顺丰、京东、美团等代表性企业已在多地开展了支线、末端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特别是在医疗样本运输、生鲜配送等业务场景中 , 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商业运营 。
 根据L.E.K.咨询公司(L.E.K. Consulting)的预测 , 随着无人技术和网络规模极大地降低成本 , 到2040年无人机配送可能会占到当日包裹递送量的30% 。
但是 , 由于技术、政策、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诸多原因 , 无人机配送距离规模化落地 , 乃至构建“空地一体”的智慧物流体系 , 还有较远的一段路要走 。
那么无人机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 , 对于解决当前无人机物流行业的痛点有哪些促进作用?对无人机物流的入局企业来说 , 无人机配送带来哪些新的商业机会?让我们一探究竟 。
为何技术优势不能成为无人机配送的“入场券”?与卡在L3的自动驾驶行业不同 , 无人机送货最难的其实不是技术 。
无人机技术由来已久 , 即使是民用无人机行业 , 在前些年消费级无人机的内卷竞争中 , 其关键技术已经颇为成熟 。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 大疆与零度智控、亿航、极飞等国内无人机厂商几番搏斗 , 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半壁江山 , 在技术的研发迭代和成本控制方面 , 大疆有相当大的领先优势 。
然而大疆纵然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 却并没有入局无人机配送 , 甚至没有与快递巨头合作 , 成为后者的供应商 。相较而言 , 在自动驾驶行业 , Waymo、百度、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要么自己造车 , 要么向主机厂提供自动驾驶技术 。
这其实说明 , 仅有无人机技术层面的优势 , 想要在无人机配送赛道分一杯羹还比较困难 。
值得注意的是 , 早年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竞争的亿航 , 由于不能撼动大疆的行业地位而向B端客户转型 。2018年5月 , 亿航天域获得全国首批无人机物流航线与空域批文后 , 与永辉集团达成合作 , 尝试无人机+新零售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
虽然尝试较早 , 但只是单个商户采用无人机配送的尝试 , 和现在美团、顺丰们布局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相比 , 在规模上不可同日而语 。
事实上 , 行业中排名前十位的快递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 , 而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大疆却难以入局快递行业 。这其实说明 , 在无人机配送目前的发展阶段中 , 技术不是主要门槛 , 掌握了技术优势也不足以形成优势 , 有物流和配送业务场景来承接无人机配送模式的落地或许才是关键 。
对末端配送单量极为庞大的美团来说 , 无人机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劣势相对容易弥补 , 而且从试运营到规模化落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无人机技术的自主研发 , 所以并不急于和大疆进行合作 。
另一方面 , 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地位有点类似智能座舱领域的华为 , 就像上汽为了守住自己的灵魂而忌惮与华为进行合作 , 美团或许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
事实上 , 美团在入局无人机配送其实也不是完全从零开始自研 , 据天眼查显示 , 美团收购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无人机技术研发商Airlango(北京二郎神科技有限公司) 。 
毕竟外卖行业一家独大的战果来之不易 , 收购小公司而后自研的好处是 , 可以避免因技术合作再养出一个外卖行业的竞争对手 。
由此看来 , 当前无人机送货最难的点其实不是技术 , 而在于政策监管层面 , 包括空域资源的审批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那么此次无人机行业运行标准的发布实施 , 对这个赛道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安全有序飞行的前提 , 是行业标准的实施对无人机的监管之所以严格 , 首先为了保护居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
由于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大、楼宇密集 , 路线规划不合理或者天气恶劣的情况下 , 极易发生空中碰撞事故 。
去年1月25日 , 重庆举行的大型无人机表演测试中发生“集体炸机”事件 , 数百架无人机突然失控撞向大楼后纷纷坠落 , 现场有不少无人机散落在地面和江面上 。此外 , 之前还曾有无人机失控从天而降 , 或砸伤路人 , 或妨碍车辆行驶等新闻爆出 , 这些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无人机安全问题的担忧 。
对无人机配送运营方来说 , 当人们知道有无人机从头顶飞过 , 就有义务而且需要有能力确保飞行器本身和整个运输系统的可靠性 , 以便让人们相信它是安全的 。
即使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 , 也存在风险发生的可能 。据澳洲媒体报道 , 近日一架由Alphabet子公司Wing运营的送餐无人机降落在高架电线上并起火 , 导致当地2千多户居民停电 。可见虽然是货运无人机 , 但发生意外所致的后果依然可能极其严重 。
在这种背景下 , 《标准》的发布实施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不过 , 行业《标准》的事实也应当从正反两面看待 。
此前 , 在城市地区飞行的无人机需要申请空域 , 而申请空域需要同时和公安局 , 民航局 , 军区等相关部门打交道 , 普通个人申请空域较困难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各项标准的确立 , 部分无人机公司或将面临“出局” 。
但另一方面 , 在《标准》中 , 详细规定了支线和末端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基本要求、场地设施要求、作业要求、信息交互和安全要求等 , 对各自为战的无人机快递参与方来说也很有必要 。
以无人车配送为例 , 在湖南某高校 , 曾经发生过两辆无人配送车在会车后互不相让的尴尬局面 。这种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 , 如果有两架分属不同快递公司的无人机在空中碰面时无法识别出对方 , 可能也潜藏着安全隐患 。
因此从航路权和安全性角度来讲 , 无人机配送除了应防止对地面造成损害 , 还应当避免空中与其它无人机或障碍物发生碰撞 。
针对这些意外情况 , 在《标准》的安全要求部分中 , 规定了承运人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迫降、控制链路丢失、恶劣天气等情况应制定应急预案 , 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 。
总体来看 , 《标准》的实施将会有助于引导无人机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时合规操作 , 提高运输衔接效率 , 意味着我国的无人机物流业态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
无人机送iPhone , 美团攻入京东“腹地”?无人机配送行业《标准》的出台 , 可以看作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 。其实在《标准》出台之前 , 美团、京东、顺丰等企业在城市和支线的无人机物流试运营就已经开始 , 而且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
不过 , 由于城市地区人口密集、情况复杂 , 对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为苛刻 , 所以顺丰和京东着重布局农村地区和支线物流的无人机配送 。
2016 年年初 , 京东在宿迁展开无人机送货实验 , 如今是京东全国无人机运营的调度中心 。无人机运送的重量在5-30公斤 , 一般一个架次会配送 5 到 6 单货 , 多时可达到十几单 。因为固定线路是提前勘测好的 , 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00公里/每小时 。
在长三角丘陵地貌的影响下 , 这里的地面配送员需要翻山过河才能到达村庄 , 即使从配送站到村庄的直线距离只在 10 公里以内 , 有时也需要耗费半天时间 。这样的场景正是无人机配送大展身手的地方 。
顺丰的思路也类似 。四川雅江县是有名的“松茸之乡” , 但是松茸的采摘效率和物流速度较慢 , 商业价值难以挖掘 。而有了无人机配送之后 , 菌农只需专心采摘松茸 , 不仅增加了产量 , 高效运输还使得松茸更容易保持新鲜 , 价格也同时提升 。
此外 , 顺丰无人机还助力运输赣州脐橙、阳澄湖大闸蟹、靖州杨梅等时令生鲜 , 积累了丰富的无人机运营经验 。
不过 , 这种高价值的时令生鲜的确和无人机配送比较契合 , 但是由于载重量和续航受限 , 难以将这种模式复用到常规的即时配送 。
与顺丰和京东不同的是 , 美团基于自身高频的外卖配送业务 , 更倾向于搭建无人机配送站等基础设施 。据悉 , 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4个商圈落地 , 航线覆盖10余个社区 , 配送超过6万单 。有了无人机配送 , 与常规地面运力形成互补 , 美团就可以带来更加优质快捷的外卖体验 。
9月16日 ,  Apple iPhone 14 系列产品如期开售 。美团特意启用无人机参与新品首发配送 , 首笔 iPhone 14 订单配送仅耗时5分56秒 。美团相关负责人透露 , 未来 , 深圳部分 Apple 授权专营店将会常态化接入无人机配送 。
不过 , 此时我们不难发现 , 像苹果这样的高价值电子产品曾经是京东的优势业务类别 , 但是 , 无人机配送方式的引入 , 成为美团将业务拓展到京东领地的一个窗口 。
如果真的如美团的预想 , 用户购买 Apple 产品即可体验到“3公里15分钟达”的标准服务 , 那么美团将可以将苹果线下店接入外卖平台 , 京东的本地仓配送将失去配送快的优势 。
既然美团已经宣战 , 那么对京东而言 , 城市无人机配送的布局也比不可少 , 至少在美团布局的城市 , 京东出于战略性防守也要同步跟上 。
【投稿|无人机物流运行标准“出炉”,配送赛道硝烟渐起】如此以来 , 一场货运无人机的“军备竞赛”必将焦灼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