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文章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文章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文章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文章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

文章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载体平台MD-22,最大速度达7马赫,航程达8000公里】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中 , 中国展示了一款非常特殊的飞行器 。 它的名字叫MD-22 , 外形看上去非常科幻 , 性能也非常彪悍 , 其最大速度达到了7马赫 , 最大航程达到了8000公里 。

空天一体战机按照展出它的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的说法 , 这款MD-22其实是一个实验平台 , 是一款用于研究空天一体飞机的载体 。
那么说到“空天往返战机” , 那门道可就多了 。

空天往返战机 , 顾名思义 , 是能直接飞到2万米高空之上 , 越过大气中间层 , 接近甚至是越过卡门线的战机 。 这意味着该型战机的飞行高度 , 超越了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款防空系统的拦截高度 , 甚至能对敌人的卫星造成一定威胁 。
无独有偶 , 在这次的珠海航展中 , 其实还有另外一款战机概念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 那就是“白帝战机” 。 按照相关单位的描述 , 这款白帝战机也是能穿越大气层 , 成为“空天一体”战机 。

更要命的是 , 白帝战机上的很多子系统如果单拎出来 , 我国都是有能力实现的 。
比如高超声速滑翔体 , 这玩意西工大天天飞 。 再比如组合动力发动机和空天往返技术 , 前者西工大实验的高超声速滑翔体上经常性就有 , 后者我国的腾云计划就是专门研究这东西的项目 , 且已经实现了亚轨道飞行 。
所以真要严格说 , 中国目前是有能力攥出一台空天战机的 。
先不说我国攥出来的空天战机性能几何 , 有相较于没有那就是巨大的军事差距 。 一旦这玩意儿真的投入军事领域 , 那空战范围将进一步提升 。

而且这种东西还可能让美国非常为难 , 现在美国面临的局面有点像当初它制定的星球大战计划 。
当年美国搞出星球大战计划 ,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忽悠苏联去的 , 美苏之间展开太空武器竞赛 , 美国方面有着更强的经济能力 , 有希望直接拖垮苏联的经济 。
站在苏联的角度上 , 美国搞高新武器自己跟上去 , 对国家经济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 但要是自己不跟 , 那美国真搞出来咋整?
现在的美国怕是体会到了苏联当初的感受 , 在自身外债危机越来越大 , 且航天产业萎靡的情况下 , 自己跟或不跟中国的空天战机研究 , 心里都膈应 。

那么作为实验平台 , MD-22将会实验哪些东西呢?
从空天一体战机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中 , MD-22很可能是专为发动机 , 和高速、高空、高G飞行准备的实验平台 。
空天一体战机发动机首先是发动机技术 , 要搞空天一体化战机 , 那么现有战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肯定不行 。
MD-22作为“可重复使用”的4吨级实验平台 , 很可能就是专为各种装上空天一体战机的发动机准备的 。

目前最有可能装上MD-22进行实验的发动机有2款 , 为亚燃超燃一体冲压发动机和旋转爆震发动机 。
其中亚燃超燃一体冲压发动机的共同点 , 在于那个“燃”字和冲压 , 区别在于亚燃和超燃 。
其中冲压指它不同于涡扇发动机靠“风扇”吸气 , 而是靠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 , 迎面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来增加压力 。 这样的发动机在理论上 , 有着更高的效率和爆发力 , 可以实现更快的速度和航程 , 且更能适应高空缺氧环境 。

至于亚燃和超燃 , 则分别指在亚音速飞行状态中实现内燃 , 和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中实现内燃 。 而亚燃超燃一体冲压发动机 , 也就是能适应两种飞行状态的发动机 , 既可以用1马赫以下的速度飞行 , 也能用2~7马赫 , 甚至更高的速度飞行 。
介绍旋转爆震发动机 , 则需要了解一下震爆发动机的概念 。
震爆是一种发动机领域很常见的现象 , 指发动机内燃烧室中雾化的燃油 , 在高温高压下自行燃烧 , 以至于出现多个“起火点”的情况 。

爆震发动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的发动机 , 它能通过震爆现象以更少的能源获取更强的推力 。 而旋转爆震发动机 , 指的是旋转结构的震爆发动机 。 它的结构比起另一款主流的脉冲震爆发动机更加简单 , 且理论上能在单次点火后能持续震爆 , 实现动力的延续 。
毫无疑问 , 以上两款发动机不管哪一款投入使用 , 都能让现有飞机飞到更高的高度 。 前者可以让飞机实现高空氧气稀薄环境中的飞行 , 后者因为靠燃料压力点火 , 因此点火甚至不需要氧气参与 。
那么分别装上这两款发动机的MD-22 , 就很符合其可自主起飞 , 或可火箭助推起飞的描述了 。
空天一体战机高速、高空、高G的问题至于高速、高空、高G飞行 , MD-22身上很明显为解决这位问题做过特化设计 。 开过车的朋友 , 恐怕会对于车子速度越快越难低角度转弯深有体会 。 当车子速度快到一定地步 , 猛打方向盘很容易造成汽车侧翻 。

地面上的汽车速度最多不过每小时200来公里 , 而天上的飞机1马赫的速度就相当于每小时1225公里 , 是地面上汽车速度的6倍 。 更何况是达到了2马赫以上 , 甚至是MD-22提到的最大7马赫的速度 。
这样的速度如何快速转弯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 而飞机难以转弯 , 敌防空力量或空中力量就很容易计算出飞行器的弹道 , 便能将导弹打到飞行器飞行轨道上的提前某个点 。
这样这款飞行器就算有着7马赫的速度 , 也有可能被对面打下来 。
那么“机翼”收窄 , 机头非常尖锐的MD-22 , 很可能就是为测试飞行器靠气动布局影响高速转弯的设计 。

在搞定了飞机的高速转弯问题 , 飞机的高G , 也就是过载问题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 7马赫转弯造成的过载人肯定是受不了 , 到时候以MD-22为平台搞出的飞行器极有可能是无人机 。
另外这么快的速度飞机也很可能受不了 , 普通材料做成的飞行器 , 在飞到7马赫后突然转弯 , 机翼折断是必然情况 。 所以中国以MD-22搞空天一体战机 , 在材料学上也需要一定的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