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堡垒(B

空中型堡垒(B-29超级空中型堡垒)
二战著名飞机B-29是美国研制的四引擎螺旋桨战略轰炸机,也是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轰炸机 。由于集成了多种高科技和武器装备,也被称为“史上最强轰炸机” 。同时延续了B-17“飞行堡垒”的命名模式,增加了一个“超级空中间堡垒”的昵称 。顾名思义,B-29最大航程6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574公里/小时,可在10000米空高度巡航 。也是第一种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应用火控系统和全增压设计的轰炸机 。它于1940年研制,1943年首飞并服役 。美国陆军航空兵空原计划在英国沦陷后对德国轰炸B-29,并称之为半球防御武器(短程相当于现代全球战略打击的一半) 。下图是首架编号为41-0021的XB-29超级空中级底座 。
XB 29号 。41-0021第一个搁板空用于保护底座
XB-29三观
【空中堡垒(B】1943年,B-29轰炸机服役后开始了强大的战役生涯,通过对日本的高强度战略轰炸和空投下原子弹而为外界所熟知 。9吨弹药尤其是燃烧弹的低空轰炸,对于火力薄弱、木屋众多的日本来说是灾难性的 。1945年3月10日的东京大轰炸,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堪比核武器的毁灭性空攻击 。300多架B-29投下约2000吨燃烧弹,东京约1/4被夷为平地,近10万人丧生,26.7万栋建筑被烧毁 。由此可见B-29的威力 。
二战期间投在日本的所有炸弹中,91%是B-29投下的,至少33万日本平民在空攻击中丧生 。作为二战中最杰出的轰炸机,完美的完成了:在帝国的领土上完成了战争,加速了日本帝国灭亡的任务 。
战略轰炸
B-29机群的大规模战略轰炸,使日本的军事生产能力和物资供应迅速下降,战争潜力基本耗尽 。其次是B-29空,投下两颗原子弹没有给日本任何喘息的机会,直接促成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
空投下原子弹
随着战后喷气式时代不可阻挡的到来,完成历史使命的B-29从重型战略轰炸机退居到中型轰炸机 。主要任务由B-36和B-47轰炸机接管 。到1960年6月21日,B-29全部退役 。这期间有个小插曲 。1952年9月20日,一架B-29在中国领土防卫空执行侦察任务时被击落在长江口,成为中国国防空作战中第一架被击落的入侵外军战斗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这种型号的仿制品也将进入我军,并发挥巨大作用 。
B-29战略轰炸机
回到正题,这样的战略杀手先后在美国、苏联、中国服役过 。不要惊讶 。指望美国人卖给中国和苏联B-29战略轰炸机是不可能的 。但在战争期间,事故无处不在 。如果你不能得到正常的方式,你必须找到另一种思维方式 。古语有云:“山到山穷水尽,必有路 。”作为关键的中间环节,苏军也想这么做 。作为苏军B-29最重要的传输环节,苏联早就对该机羡慕不已,虽然到1944 -1945年,苏联空早已超越德军,成为二战中最强大的空战术力量 。大家要讲究“战术力” 。此时,苏联拥有各型战斗机15000多架,但不具备关键的战略打击能力 。根据美国的分析,苏联只有32架老旧的Pe-8四发重型轰炸机 。这种最大飞行速度443 km/h,最大航程3700km,载弹量4吨的轰炸机和B-29相比,真的不是一个档次,所以苏联羡慕B-29也很正常 。
Pe-8四引擎重型轰炸机
早在1943年7月19日,受到长期缺乏重型战略轰炸能力限制的苏联,就向美国提出能否在事先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向苏联提供B-29轰炸机 。当然,答案是不可能的 。被断然拒绝的苏联没有放弃 。他们多次要求美方根据租赁法提供B-29战略轰炸机,但毫无意外,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拍着脑门就能明白真相 。虽然二战时美苏是盟友,但苏联作为美国的潜在对手,在战争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战争也差不多结束了 。这几乎就像一记耳光 。谁在乎空?
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虽然苏联在台面上公开向美国求援无果,但私下其实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一批B-29战略轰炸机 。因为美军大规模轰炸日军B-29,如果受伤,燃料耗尽,多数情况下选择就近降落苏联基地 。正是这种客观的盈利能力给了苏联更多的机会 。到1945年8月,苏联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三架完整的B-29和两架飞机残骸 。
第一架完整的B-29(编号42-6256)于1944年7月29日在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迫降 。当时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东北执行轰炸日军任务返回时,失败,不得不转向苏联迫降 。然后苏联根据《苏日中立条约》,找任何理由用飞机拘留人 。这架B-29是第一架 。42-6256《不剃头的流浪汉》,而这部造型很好的漫画在苏联时期就被保留了下来 。
第42-6256期《不刮胡子的流浪汉》
第42-6256期《不刮胡子的流浪汉》
1944年11月17日,第二架完整的B-29号 。42-6365“阿诺德海军上将”号在轰炸日本时被雷电损坏,被迫降落在苏联机场 。
1944年11月21日,第三架完整的B-29号 。42-6358“鼎好”轰炸日本时被战斗机拦截 。受伤后,它被迫降落在苏联机场 。
编号42-6358“顶级商品”
编号42-6358“顶级商品”
苏联接受了所有这些天赐的“飞机”,机组人员可以随意回家,但B-29必须留下来当客人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全权负责B-29轰炸机的测试和技术分析 。1945年1月9日,苏联飞行员终于按照英俄词典中的对比说明,将B-29飞上了蓝天 。经过几轮飞行试验分析,他们向苏联高层递交了一份激动人心的报告 。内容大致如下:B-29轰炸机相当先进,飞机上使用的轻质铝合金、飞行员加压舱、遥控航炮、大功率发动机、诺顿投弹观测仪、航电等都远远超过苏联联合航空空的技术水平 。在这份报告的加持下,苏联仿制B-29,建立自己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决心更加坚定 。
1945年6月22日,苏联正式启动代号为“B-4/ Product R”的四引擎战略轰炸机计划,即图-4(B-29的仿制品,为便于阅读,以下统称图-4) 。为了保证图-4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取消了自制远程轰炸机计划(64计划),1945年1月才启动 。同时,该计划的总工程师图波列夫被任命为图-4项目的总工程师 。三架完整的B-29轰炸机一架用于拆解和测绘(编号42-6365),一架用于参考(编号42-6358),一架用于测试ASH-73TK发动机(编号42-6256) 。
拆除的B-29轰炸机42-6365
在斯大林的高度关注下,苏联航空空工业开始了紧张的测绘和仿制过程 。由于复制品必须与原型完全相同,每个拆卸下来的零件都必须测量并拍照,以供仿制使用,尤其是仪器和控制系统 。许多线路需要被标记、编号和记录 。复制工作量真的挺大的 。B-29共有10.5万个部件,需要画40万张草图 。而且美国技术标准和苏联的差距绝对让科研人员抓狂 。比如美国用英制单位,苏联用公制单位,原机身强度达不到苏联标准,需要改进 。比如B-29标准铝合金的厚度是十六分之一英寸(1.5875 mm) 。当时苏联还生产不出这么薄的铝合金 。
图-4三视图
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图波列夫尽力去解决 。最终的图-4的重量只比B-29重约1%(340公斤) 。虽然是“抄”,但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 。图波列夫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在苏联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其性能进行了改进 。
首先,更换发动机
B-29轰炸机标配R-3350发动机,可产生2200马力,而苏联采用了自己设计的ASH-73K发动机,可产生2400马力 。更强大的发动机使图-4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让美国人目瞪口呆 。
ASH-73K发动机
第二,用机枪代替机枪 。
图-4将B-29所有炮塔上的12.7mm机枪换成23mm机枪,这符合苏联重视火力的传统(包括后来的米格-15/17等 。使用23mm机枪),可以在空形成火力优势 。只要战斗机打中一枪,它就能回家 。
23毫米机枪取代12.7毫米机枪
1947年,苏联生产了第一架图-4,并于同年5月19日首飞 。图-4没有做样机就直接量产了 。当年生产了22架,其中两架在试飞过程中起火坠毁 。总的来说,图-4项目的仿制是相当成功的 。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自制的战略轰炸机,终于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了 。至于模仿过程造成的小病,也不急着慢慢改 。
第一架图-4战略轰炸机
1947年8月,图-4战略轰炸机在苏联节空上首次公开亮相,三架图-4轰炸机在西方国家驻苏联武官的注视下飞过300米空 。由于两者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西方一致认为这些可能就是失踪的美军B-29轰炸机,引发了新闻热议 。谁也没有想到,苏联居然把它们反过来抄袭了 。
图3 -4首次公开亮相 。
从1948年开始,图-4作为一种新型战略轰炸机开始进入陆军服役试验 。此后,更多的图-4开始参加各种活动,公开露面秀肌肉 。看看下图是不是有点美国战略轰炸的视觉感 。如果不能做点好事,那就值得耀眼!
更多的图-4公开亮相 。
从1948年图-4轰炸机正式服役,到1950年,苏联已经拥有9个战略轰炸机团 。北约给图-4起了个“公牛”的外号,虽然起步比美国晚,但至少在短时间内让苏联具备了战略轰炸能力 。图-4的出现为美苏在随后的核威慑时代带来了神奇的战略平衡,也间接促成了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稳定 。我只是不知道美国人会对这种B-29的公牛仿制品作何感想 。如果我知道会是这样,我就能赢得个人好感了!
图-4机群的快速生产
苏联有了图-4这个大平台后,将其应用于空投原子弹成为战略核打击的基本力量空,还在图-4的基础上发展了空加油型和运输型 。在空导弹蓬勃发展的时代成为KS-1“彗星”巡航导弹(可携带常规/核弹头)的发射平台 。但随着喷气式图-16的到来,公牛终于成为历史转型期的产物,结束了短暂的使用寿命 。
空中油型
图-4显示了米格-15空的加油情况
图-4轰炸机搭载两枚KS-1“彗星”巡航导弹,成为第一代空巡航导弹平台 。
空中的启动平台
苏联总共制造了1200架图-4战略轰炸机,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从苏联空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空陆军退役 。替代机型是大家熟悉的图-16中程轰炸机(轰-6原型机) 。镜头再次切换到中国 。1949年底,华航空代表团访问苏联谈判华航空援助事宜时,苏联承诺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当时中国称之为Du -4) 。正式验收前,中方派员熟悉设备 。前面说过,中国曾经击落过一架入侵领的B-29轰炸机空,但没想到这两者关系密切 。图-4作为B-29的仿制品,很快就会被我所用 。1953年3月,这些图-4在苏联机组人员的驾驶下飞抵石家庄,移交给中方 。中方精心挑选了一批空和地勤人员组成“独立4团”来使用这些轰炸机(其中两架因特殊目的被调出,未纳入编制) 。该团由三个旅组成,每个旅有三架轰炸机,另一架作为团长的专机 。经过一年的训练,于1954年进驻南苑机场,并参加了当年国庆5周年的检阅 。
独立第四团图-4战略轰炸机的涂装风格 。
图-4轰炸机
图-4轰炸机
空与地面融为一体,图-4战略轰炸机的身影出现在空坦克方阵经过的时候 。这也是中国战略轰炸机的首次公开亮相 。
阅兵中的图-4轰炸机
回顾了米格-15战斗机和图-4战略轰炸机的混合编队,两种机型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阶段 。Tu -4在当时的空军中绝对是一个婴儿般的存在 。
图-4和米格-15进行了审查 。
建成陆军后的图-4战略轰炸机绝不仅限于展示用途 。装备空军后多次参加实战 。包括:50年代末用于西南地区的平叛作战,主要执行轰炸、空补给和投放照明弹等任务 。后来到了60年代,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执行巡逻警戒和远程侦察任务 。由于图-4具备远程战略打击能力,印军害怕遭到报复,下令绝不发动战斗机攻击 。好的一面是,这样的战略威慑往往是在不经意间释放出来的 。
同一时期,图-4轰炸机由于机空大,延时长空,还承担了在广阔土地上空夜间防御的任务 。当时由于歼-5A夜间作战能力有限,图-4利用自身的雷达、探照灯和照明弹指示目标,配合歼-5A攻击的P-2V、RB-57电子侦察机和飘空侦察气球 。为此空军还改装了两架图-4,去掉了机头下的炮塔机枪,安装了强光探照灯,可以跟踪1000m以内的低空敌目标 。反正我找不到照片了 。拿一张二战时期的“李”探照灯反潜战效果图,仅供参考 。反正原理都差不多 。
“李”号探照灯反潜战效果图
除了执行各种战备任务,图-4这么好的平台上的科研人员自然不能放过 。图-4作为空军当时唯一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在空的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无人机、预警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航空空行业开启了一个动手改装的超级能力 。图-4的进化史让大家都清楚的知道 。
图4进化历史
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改装机型,分别是无人机母机和空预警机 。20世纪60年代,图-4首次改装成无人机母机,搭载两架苏制La -17无人机 。一切都是原装进口,或者说主要是苏式设备 。空中我们第一次有了无人机侦察平台 。
La -17无人机母机
20世纪60年代,在国土防御空战役中,歼-6频繁击落美制“火蜂”无人机,多次获取较为完整的样品,后又仿制长虹-1/乌镇-5无人机,参考美国做法,将无人机挂载在改装的图-4轰炸机上 。两者结合使我国获得远程战略侦察能力,为后续发展运-8E无人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积累 。
非侦察-5无人机母机
运-8E推出长虹-1无人机效果图
图-4真正的战略应用是将其改装成空中型预警机 。1969年9月,以图-4为舰载机平台研制预警机,代号“926飞机” 。飞机中段被改成了雷达舱,配备了小型843高度计雷达和多普勒导航系统,以及飞行员电脑和坐标电脑等电子设备 。为了应对改装带来的气动变化和重量增加,将原ASH-73TK活塞发动机更换为涡桨-6涡桨发动机,整机功率提高67%,达到设计要求 。
1971年6月10日,“926飞机”在陕西武功首飞成功,命名为“空 P-1” 。在图-4平台上改装的预警机也成为中国第一架空中型预警机 。
空警察一号
空P-1的多次模拟测试性能如下:1 。图-16(轰-6)中高空的模拟探测距离可达300-350km;2.安-24(运-7)海上低空的模拟探测距离可达250km第三,对海上大型猎潜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 。整体性能不逊于同期其他国家预警机 。然而,由于电子技术水平落后,雷达性能已不能满足作战要求 。虽然最后下马了,但积累的经验最终还是在国产预警机上得到了继承、学习和应用 。
空警察一号
作为二战的传奇之一,B-29战略轰炸机于1943年开始作为战略轰炸的主力机型在美军服役,为二战的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自动送上门,被苏联以图-4的形式发扬光大 。而是以战略打击为首要任务的模式,成为冷战初期美苏核平衡的关键,为世界和平带来保障 。世事无常 。眨眼间击落B-29的中国,也获得了图-4轰炸机,在国防空和科研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 。直到80年代才正式结束服役生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