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二陈汤加减

二陈汤加减(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陈汤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是一种祛痰药 。是治疗湿痰的主方;治疗一切痰病的总方;是治痰的基本方(祖传方) 。
处方来源:
此方最早见于宋代《和记方菊》,是当时的代表方剂之一 。历代医家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祛痰方剂 。
处方组成:
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原来的配方里有生姜和乌梅,现在经常不用了 。
功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适应症:
痰多、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 。
按照中医对痰的理解,痰是致病因素,“百病皆可同时有痰”,痰是致病因素 。朱丹溪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血痰郁” 。前人也说:“顽痰生奇症” 。
狭义的痰,是指局部咳痰,有形,有痰,浓稠粘稠,有黄、白、灰、绿等色 。广义的痰是看不见的痰,可见于全身任何地方,可引起局部的痰病:
1.顽固的痰导致奇怪的症状 。患者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胸腹部有一种凉飕飕的穿越感 。
2.“不痰,不头晕” 。-头晕,头晕 。
3、迷茫——神志不清,疯狂 。
4.痰阻经络,肢体局部麻木 。
痰的成因:
1.风寒犯肺:风痰化为燥热,精液化为 。
2.脾虚湿盛:脾虚运化不畅,水谷微妙难生 。
3.肾阳不足:肾水脏,肾水泛,气水不能融,水湿泛 。
方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 。
1.健脾:运脾阳,除痰湿 。
2.清肺:清除肺中的痰 。
3、温肾:水不泛 。
另外还要加理气类药物,因为气滞能生痰,气随痰消 。其中,主要是补肺理气 。
痰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心悸、头晕、背寒、胸闷、关节痛、皮肤麻木、皮下包块、癫痫、躁狂等 。
痰的诊断依据:
1.痰多,喉咙嗡嗡响 。
2.这个病人肥胖 。
3.有脾虚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 。
4.脉滑弦 。
痰的种类:
1.风痰:患者体胖,头晕,痰多,咽部有痰,四肢麻木,舌强,癫痫,脉滑 。
2.热痰:痰黄稠,不易咳出,面红口唇干,脉滑 。
3.寒性痰:痰白稀,有时手脚冰凉,脉沉滑 。
4.痰湿:痰多,易呕吐,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倦怠嗜睡,脉缓滑 。
痰湿又称“湿痰”或“浊痰”,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或恶心,舌苔厚或腻 。这些症状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粘液增多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积聚在气管和支气管 。但除了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也可有“湿痰”的表现 。陈治湿痰,因其有祛痰、止呕、镇静作用 。
5、干痰:痰干,成小块,咯出,咽干,鼻干,咽痛,脉滑 。
6.痰:痰干,咽干,咯痰,胸胁腹满,脉弦或脉弱 。
二、陈二易分析:
陈汤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痰和胃方药 。
半夏、陈皮为主药 。半夏性温燥,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 。陈皮性温燥,理气化痰;气顺则痰降;气化了气,痰就化了 。痰生于湿,湿去则痰消,故用茯苓健脾利湿 。益甘草健脾,健脾,化痰祛湿 。本综合方药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
下面说说方中半夏和陈皮的配伍 。祛痰药中,常配伍理气类药物 。因为气滞易生痰,而痰阻是气机的因果 。所以在祛痰药中加入调气之品,可以顺气,气顺了痰就容易消 。本方用陈皮理气,帮助半夏化痰,使气机通畅,痰液易于气化转化 。符合“先治痰,先治气”的方法 。半夏与半夏配伍可增强祛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两味相合,久陈有价值,故无燥害,故有陈二之名 。
三 。临床应用加减:
本方为祛痰主方,临床应用常以本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痰证 。
痰:加胆星、竹沥 。
寒痰:加干姜、细辛 。
痰:清香扑鼻,苦橙 。
湿痰:加苍术、白术 。
化痰:加瓜蒌、杏仁 。
疑病痰加皮肤内膜白芥子,四肢麻木加竹沥 。
四 。处方变更:
温胆汤:陈二汤曲乌梅加诸乳、枳实、大枣 。主治:胆虚、痰热内扰、虚烦失眠 。
导痰汤:去除乌梅的二陈汤,加入南星和枳实 。可用于治疗一切痰厥、眩晕、痰瘀、中风 。
涤痰汤:即人参、菖蒲、竹茹制成的导痰汤 。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舌强不能言 。
金水汤(现改名为地黄二陈汤):二陈汤加当归,用地黄治疗肺肾阴虚、湿痰 。
半夏白术汤: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加强化痰熄风的功效,主治风痰引起的头晕头痛 。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1.内耳眩晕症属于湿痰,疗效较好 。患者出现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胸闷、纳差、脉滑、苔腻 。生龙牙生蚝磁石温胆汤 。
2、神经官能症:痰热内扰,痰多,易怒,失眠,惊悸,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数 。龙骨、牡蛎、磁石、琥珀、朱砂温胆汤 。
3、癫痫(痰阻):温胆汤加明矾、姜黄、龙牙、牡蛎、全蝎、蜈蚣 。痰加胆,远志 。
4.心动过速:治痰热内扰,患者心神不宁,呆滞,胸闷,脉滑,舌苔黄腻 。痰热清心 。温胆汤加黄连、柏子仁、远志、紫应时、龙牙 。
5.神经性呕吐:用温胆汤加旋覆花、赭石代替 。寒性者加生姜;加入黄连加热 。半夏作为生半夏,剂量不超过一元半 。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二陈汤加减】一天一篇,陪伴中医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