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好人更懂的人,不如好人幸福 。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和“求知”的重要性,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困难在于他们学不会,人们对游戏和娱乐的兴趣超过了阅读 。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有知识的人是知道应用在自己行业的知识,但又不得不学习某种技术来谋生的人 。一个好的人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学习是为了追求勤奋和目标 。但是在好学的人当中,有些人过于看重学习的结果,希望自己能取得更高的分数,最终导致自己压力更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快乐 。而享受学习的人是最高层次的,因为一个享受学习的人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学习,而只是因为他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享受学习的人不学习就会觉得不舒服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不容易”,“知道好就更难了” 。让自己不仅好好学习,还要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更是不近人情 。比起那些大手大脚、贪财好色、喝好酒喝多了、游手好闲的自发“喜欢”,好学的“好”实在是无聊到让别人吃不消 。俗话说“学海无涯” 。除非出于无奈或者功利的目的,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学海,不是吗?
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学的人,这些好学的人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变得睿智而快乐 。无论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都是好学的,那么他们的好学秘诀是什么呢?我认为促使人变得好学的神秘动力是“人类神圣的好奇心 。”把未知变成已知,把知识变成有用的原始动力,最关键的一环是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激发人的意识 。
那么什么是好奇心呢?好奇心是一种激起人们巨大的探索欲望,并将问题问到底的心态 。它激活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试图从生活的细节中挖掘线索 。我们被这样的问题驱使着到处寻找答案和灵感,从相关的书籍中寻找;从与他人的讨论中;从孤独的沉思中;从梦的裂缝里;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心痒痒 。可能会很长,但是会很有意思 。这就是求知的过程 。
这个过程不仅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 。当我们不仅在横向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我们也会在纵向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新事物 。因此,未知的新知识向我们招手,唤醒灵魂对真理的记忆 。
求知欲引领我们走向探索之路,从这个未知走向下一个已知,激发更多的未知,周而复始 。
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自己无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 。比如我们画一个圆,圆的里面代表我们知道的,圆的外面代表我们不知道的,那么我们知道的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它和外界的联系就越大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我们不知道的越多 。总之,知道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 。
随着人类知识的高度不断向更高的高度攀升,人类文明也迅速发展,包括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以人文学科的进步来源于好学、好学、好奇,好奇来源于发现问题 。比如,科学的来源是一个问题——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出现了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 。他观察了生命中的一切,发现世间万物都不能靠开水滋养,于是他认为世界的起源是水,水是万物的基础,是世界的最初元素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世界起源的“四因”理论 。任何事物都有四个因素——材料、形式、目的和动机 。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激发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也在不经意间开启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
比如哲学、宗教、佛教,似乎都源于一个问题——人无时无刻不在逃避生老病死 。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苏格拉底说:“哲学是学习死亡 。”哲学是练习如何看待死亡的学问 。哲学家帕拉图也说过类似的话:“哲学就是在精神上实践死亡 。”也就是说,在死亡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哲学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超越死亡 。这样的超越并没有让我们长生不老,而是让我们从容淡定的看待死亡 。
对世间万物为何而死的好奇,也催生了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考验着我们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心理学也来源于这样的问题——潜入我们自己的意识深处,探索我们内心的秘密,了解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
好奇心必然会激发人的求知欲 。如果一个问题让你产生了好奇心,却没有激起你进一步的求知欲,那么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点燃你的好奇心 。这可能只是暂时驱散你的无聊,但你的好奇心并没有真正被点燃 。被点燃的好奇心才是真正强烈的好奇心——它促使人们去学习,但又停不下来 。
“学而近知”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去我们的好奇心 。当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好奇,那么我们的精神就真的衰老了 。人的生理发育依赖于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人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 。不仅是身体上,还有精神上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高" 。要让我们的求知欲像野草一样顽强,我们只需要让我们的好奇心幼苗不死,好奇心的死亡,也就是精神的死亡 。当我们失去了活泼的好奇心,我们就失去了精神生活自我更新的活力 。
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到这样一个情节:要培养优秀的武功,必须全神贯注,否则身心会分裂,容易走火入魔 。可见,人的身体和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同步发展 。如果我们的身体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日新月异,但精神却日渐衰老、萎靡不振,那么我们一定会像练武的人一样走火入魔——不仅不能对生活充满爱、纯真和快乐,还会对自己感到厌倦,对生活感到厌倦 。所以我们的精神更新应该和身体的代谢更新基本相等 。如果身心能够并驾齐驱,就能真正达到身心的和谐,真正实现身心的动态平衡 。
所以,归根结底,当我们的精神不能像身体细胞一样新陈代谢、更新时,精神就会衰退 。人的精神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求知若渴,抵制精神的堕落 。这样,当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时,它永远是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天都是一次精神上的重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