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是什么意思(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孟子》 。
上次孟子谈到了“志”与“气”的关系 , 因“志”为“气”之帅 , 故而要通过“持志”来控制“气” , 也就是从意识观念上入手 , 去控制行为 。
公孙丑听罢这段教导之后似乎还是不满意 , 不依不饶的追问道:“敢问夫子恶乎长?”
也就是那么请问老师哪方面的功夫修养要更强一些呢?
孟子回答他:“我知言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直译过来就是我能够了解言语中的道理 , 我善养浩然之气 。
“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是孟子自认擅长的两个功夫修养 , “知言”我们之后再论 , 因为后面的篇幅公孙丑会替我们请教孟子 , 这里我们单讨论“浩然之气” 。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 ,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其中用到一个“我” , 还用到一个“吾” 。
单从词义上来看 , “我”与“吾”完全是一样的 , 那为什么一句话中要用两个不同的词呢?
因为这两个字的含义并不相同 , 在这句话中第一个“我”代表的就是孟子自己 , 是第一人称表述 。
而后面的“吾”是用来对浩然之气提供一个侧面烘托 , 说明“浩然之气”不是我孟子自己独有的 , 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拥有的 , 所以“吾”可以理解为是全人类的第一人称 。
古文微言大义 , 一个字的不同 , 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 所以古文中的细节是一定不能忽略的 。
那么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感觉出来 , “浩然之气”这个东西绝对是一个宏大、缥缈的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难言也 。其为气也 , 至大至刚 , 以直养而无害 , 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 , 配义与道 , 无是 , 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 , 非义袭而取之也 , 行有不慊于心 , 则馁矣 。”
孟子张口第一句:“难言也 。”这个东西就不好说出来了 。
老子讲:“道可道 , 非常道 。”这就是形而上学普遍存在的特点 , 对于至高至上的那个东西、道理 , 我们知道它存在 , 但没有办法说出来 , 也没有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 所以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那怎么才能让弟子明白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想到要引导弟子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于是他说:“其为气也 , 至大至刚 , 以直养而无害 , 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 , 配义与道 , 无是 , 馁也”
首先“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 这是它的特性 。
对于这种“浩然之气” , 有两点要注意 , 一个是“以直养而无害” , 另一个则是“配义与道” 。如果能注意到这两点 , 那么便能“塞于天地之间”以及“不馁也”了 。
所谓“以直养而无害”就是完全遵从它的特性去存养 , 也就是至大至刚 , 强力而不动摇的特性 。
比如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 , 他面对忽必烈的招降宁死不侍二姓 , 最终以身报国 , 让元军都大为敬佩 , 可谓是真正养得了一身浩然正气 。
他的《正气歌》也正是由孟子的“浩然之气”发挥而来的 。
其中“天地有正气 ,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 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 , 沛乎塞苍冥”这一段其实便是对“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天地这种特性的最好解释 。
古人的宇宙观中 , 天、地、人是谓三才 , 天能覆 , 地能载 , 也就有了世间万物 , 但这其中还有一些缺陷 , 这就需要人运用智慧去弥补 , 也就是《中庸》所谓的参赞天地之化育了 。
这是把人看做世间万物平常的一部分而非独特存在的一种视角 , 而既然人与世间万物是一回事 , 那么本质上也就没有了什么区别 。
所以 , 天地正气 , 杂然而动形成万物 , 到了人之个体便叫做“浩然” , 也就是“浩然之气” 。
这也就是老子所谓“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的道理了 。
这是古人为人类在天人之际间寻求到的一个合理的本位 , 它其实初步解释了人是什么 ,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哲学问题 。
我们回到主题 , 之后的“配义与道”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典型的儒家观点 , 无论先儒对宇宙天道的探索到达了多么高的地步 , 最终是绝对会回转回来 , 回归人伦之道的 。
如果人做不到“配义与道” , 那么也就“馁”了 。
现代有个词叫“气馁” , 意思是丧失了斗志和勇气 , 为什么会“气馁” , 就是因为自身行为没有“配义与道” 。
比如有些人为了钱想出一些套路去骗老人的存款 , 下决心的时候确实也是坚定的 , 对于诈骗套路也很有自信 。
文章插图
但过程中或是过后心里总是嘀咕的 , 看到别人看自己心中就不自在 , 看到警察更是吓的冒汗 。
有些人中途受不了便放弃了 , 有些人得到钱也不能安心花 , 这就是因为做了“不义”的事情 , 无论之前的“气”多么至大至刚 , 最终总是要“馁”掉的 。
之后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 , 非义袭而取之也 , 行有不慊于心 , 则馁矣 。”这种人伦世界的义理只有彻底贯通、明了之后 , 才能存养真正的“浩然之气” 。
那么这种“义理”该如何贯通、明了呢?
要真正自己去学习、实践、体悟 , 而不是但从文字上读来、别人口中听来 , 读来听来的或许是对的 , 但没有自己的切身实修和体悟 , 也还是不行的 。
真正贯通、明了之后 , 行为有一丝不合道义的 , 心中就会产生反应 , 就会心虚、气馁 。
这一点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就会感受到 。有的人嘴上说的非常好 , 但背地里全是小动作 , 而且还自鸣得意 。
有些人则不同 , 即使不小心做错了事 , 也是饭不思、茶不想 , 心里非常煎熬 。
比如笔者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 , 停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了旁边车位的车 , 当时既没有人看到 , 也没有监控 ,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管的 。
但他还是想办法联系到了车主 , 主动赔偿了车主损失 。因此两人还成了朋友 , 因为如果逃之夭夭他自己心里过不去 。
这就是“行有不慊于心 , 则馁矣”的意思了 。
之后孟子批评告子所说的:“告子未尝知义 , 以其外之也 。”
“义”、“气”与我们的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 是一体的 , 任何的义理 , 人伦之道 , 其实都不能认为是外在的 。
如果一味外求不能回归自己的心中去体会 , 最终的结果就是满嘴空话 , 做不到 。
这其实也是人伦道德学养的真谛 。
那么讲到这里 , “浩然之气”的含义也就初步明了了 , 但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质疑?
这个质疑也同样存在于当代以及任何一个时代 , 那就是道理都懂了 , 但为什么一遇到事情就被打回原形了?
比如有的朋友很讲究修行形式 , 周末在家里搞一个蒲团 , 闭上眼睛坐在那里打坐 , 感觉浑身闪闪发光都是“浩然之气” , 心中似乎有了文天祥一样报国情怀 , 可这时突然领导来电话让去加班 , 结果挂了电话张嘴就骂 , 蒲团也不要了 。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字:养 。
文章插图
儒家对于心性、气等等都是提倡要“养”的 , 比如存心“养”性 , 善“养”浩然之气 。
别小看这一个字 , 其中便是功夫法门 。
我们平常都爱学养生 , 又是排毒 , 又调作息 , 吃喝都很讲究 , 但我们都知道养生是一个长久坚持才能够生效的事情 。
那既然身体需要长久地“养”才能变好 , “气”凭什么一学一听就能改变呢?
“气”同样也是需要养的 , 需要时刻用心呵护 , 注意调整 , 时间久了 , 功夫深了 , 心气自然也就变了 。
其实养心或是养气就如同养一只小狗一样 , 如果每天给小狗喂食喂水 , 剪毛 , 打针 , 训练 , 时间久了小狗自然听话懂事 , 而如果放到野外散养 , 那没多久也就成了野狗 , 该胡乱咬人了 。
所以 , 不光是儒家修身法门 , 任何的学养功夫都不能忽略“养”这个字 。
那么孟子对于“养”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法门呢?这个我们下一次讨论 。
【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浩然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
- 文员基础知识 文员自学教程
- 简述新企业注册的程序 公司注册登记在哪个部门
- 夫妻如何相处能长久 夫妻怎样成为一辈子的情人
-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 空调氟加多了会有什么问题 家用空调外机需要清洗吗
- 去皮豌豆哪里有卖_干豌豆皮怎么卖
- 身份证18位号码的详细含意原来是这样 身份证号码的意义是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思
- 阿西莫夫短篇科幻小说 短篇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