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手机CMOS应用“退烧”( 三 )


CMOS之外 , 自研软硬件模块已是行业趋势现阶段 , 阻碍手机拍照/视频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物理层而非软件层 , 例如镜头 , 空间的限制使得手机镜头的镜片片数低于10片 , 且主要为透光性一般的塑料材质镜片 。物理上的限制使手机厂商们在镜头模组上能做的改变并不多 , 只能转向算法和图像处理硬件 。
经谷歌的推动 , “计算摄影”已被认为是提升手机摄影瓶颈的主要方式之一 , 如手持超级夜景算法、多帧合成技术和广角畸变调整算法 , 突破镜头和CMOS物理层面的限制提升手机成像效果 。华为、小米和vivo等国产厂商在发布会上都会强调自研算法的重要性 , 侧面降低CMOS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 。可以说 , 曾经那个可以靠买第三方成像算法提升手机摄影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 品牌想要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 , 还得自己在软件算法上下功夫 。
自研ISP和NPU是另一条提升手机影像实力的路线 , 更准确的说 , 在高端机市场有一席之地的玩家基本都自己的ISP 。今年米OV三家都在ISP或NPU上发力 , 着力构建算法+影像硬件的自研体系 , 将影响手机成像质量的更多技术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 。
【投稿|手机CMOS应用“退烧”】最后要说的是 , 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技术跨越 , 本质上是芯片技术的跨越 , 许多功能的升级都依赖于芯片算力的提升 。对于尺寸有限的手机而言 , “像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 , 一英寸CMOS似乎就是手机影像发展的临界点 , 行业物理层面天花板就在头顶 , 既然更高画质的照片难以靠硬件“堆”出来 , 那不如靠算法和芯片“算”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