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补习的那一年

读一个高三的时候,心里隐约是知道考不上的。当时家里人的期望非常高,每次回家都问我考上的把握有多大,这个时候的我往往不知怎么回答。
果不出然,落榜了。那个暑假,我都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害怕面对任何人,但是心里知道不出门总归是不行。强硬起头皮出门,碰到的人都在问:是今年的题目太难了么?还是没发挥好?
其实我是不敢说:我不想读书,是我没用功。小时候积累起来的成绩优秀,到了高中,事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是难以宣之于口,所以现在造成这种尴尬。
后来是爷爷决定要我在复读一年,因为他太期望我能考上大学了。就这样我开始了复读的一年。
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的发条都是紧紧的绷着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上课,复习,做题,除了睡觉,吃饭,其他的时间全都是在学习中度过。一天天的,一月月的。
那个时候,偶尔睡个懒觉,都是负罪感很强。忙对自己说:不能睡,别人都在学习呢,而且今年是复读,再考不上,都没脸见爷爷了。复而督促自己,学,学,学……
但是学习真是个枯燥乏味的事,一天天的坚持,一天天的忍耐,我早就烦了,但是却不敢不学。所以每天其实过的挺痛苦的。
第一次文综考试的时候,我记得考了186分,刚过及格线。看着分数,长叹一声,又要背了。可能有的人说,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这个话我听的比较烦了,那个时候的我,记忆都是问题,谈何理解。
先下笨功夫,背历史,背政治,地理稍微好点,没有历史和政治多。每天规定背诵时间,这样坚持了3个月,我自己明显感觉文综有提升。
所以关于背诵,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的背,背熟了也就就能生巧了。都记得不清楚,怎么理解。那是一知半解,答题也是拿不到高分的。
在学期底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总分考了516,文综200多分,通过踏踏实实的背诵,我提高了20多分,我想这个就是老师那时候说的夯实基础吧。
估摸着这个分数,我心里也比较有底了,考个二本应该问题不大。
也就是因为这个,在下学期,我又开始犯懒了。学习没有那么积极了。翘课,爬墙出去买磁带。偶尔早读也偷懒不去上, 在宿舍睡懒觉。然后二模的时候,成绩就下降了十几分。真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我的心又开始不踏实了。也不敢给家里交代了,虚报了十几分,说和一模成绩差不多,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二本应该没问题的。
跟家里交代完,心里直发虚。但是脑子也笃定:一定要上。
一直带着这个笃定,直到高考。英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和第一年高考的时候差不多,但是文综比第一年的成绩高了40分钟。对答案估分的时候,我心里笑了。我知道我应该能上,果然成绩出来,和我预估的差7分,结果是喜人的——考上了。
回想,真是很幸运,文综中的选择题,我只错了5道,不会做的,我全部猜对了。我觉得老天真是给我开了一道大大的运气门,让我通过高考。
我同学说,你文综怎么考那么高,两年来,高考考的最高,发挥的最好。
是的,很侥幸。
但是在没高考前,我心里就是觉得我能上的,肯定是能上的。
【高三补习的那一年】现在工作多年,我认为那个时候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支配相关行动,产生的变化,然后达到预期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