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随笔

今天看到圈友分享出L先生的文章,于是马上关注了,非常有思考深度的一个人,期待出书。
文章中有句话我非常认同:“写作,不但是一种跟世界沟通的方式,更是一种挖掘内心,确认【存在感】的方法。所以,我喜欢写作,不仅仅是因为能够传达价值,也在于,通过写作,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当然,我希望别人能喜欢我,喜欢我的文章。但是,我做这件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喜欢,而是追随自己的内心。乔布斯说:“不要让其他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觉,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有幸知道几本认知方面的书籍:1.蔡垒磊《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2.古典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3.采铜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4.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5.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6. 孙圈圈 《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随便看其中一本都可以让你终生受益。
也是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人在微信里推荐的,于是去图书馆借了,只借到圈圈的小黄书,然后发现特别干货和无比烧脑, 再接着就是自己去买了一本回来,然后顺理成章加入了圈外商学院。
最近在看《精进》,同样也是干货满满,里面提到长短半衰期事件,我们应该去做的就是长半衰期的事情: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2.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的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等等。
用【时间之尺】让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
而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角度来阐释了四个格局- 看不见,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
【2018-04-27随笔】概率上讲:1111个人中,有1000个人是盲众,100个人是逐利者,10个人是理念人,1个人是至善之人。
听了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个人就是看众生的“至善之人”,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富有责任,呼吁我们去努力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
我坚信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未来的我一定会很厉害,与自己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