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可不是让他自己玩,自己睡觉
前言: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然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独立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往往认为让孩子自己去玩耍,去睡觉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结果却助长了幼儿的依赖性、束缚了幼儿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怕孩子没有独立性。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企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去玩,让孩子自己去睡,让孩子自己吃饭等等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孩子粘着妈妈,或者是要妈妈陪睡,妈妈就非常担心了,生怕这会伤害孩子的独立性。
有个妈妈跟我说,我老公总说孩子粘人。我一看,其实呢,孩子只有三个月。爸爸显然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
还有个妈妈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持让他自己睡觉,回想起和大宝分床睡的这3年半,几乎都是在纠缠和不痛快入睡的。本来是想培养独立性结果却适得其反,还增加了他的焦虑。吃手,咬指甲一个行为接着一个来!
看了这些故事,我真的是很心疼这些孩子。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也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怎么发展的,一味认为,让孩子自己做事就是培养独立性了吧,其实适得其反。
第一,粘人很正常,通过粘人将来才能发展出独立性。
小宝宝粘人,这很正常。一方面他行动能力弱,需要主要照料者的照料。另一方面,他通过得到主要照料者(以下我都用妈妈来代替)的照料,建立起和妈妈的亲密关系。
孩子怎么建立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呢?
有一项婴儿研究观察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他/她,还没开始喂奶,他们往往已经渐渐止住哭声。这说明,在每天稳定的生活中,他们认识了妈妈的照顾行为,所以当妈妈靠近时,他们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就慢慢停止啼哭。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信任,然后逐渐建立对外部世界、对其他人的信任感。
从整体来看,长期来看,妈妈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样,他们才会信任妈妈。
当他们信任妈妈,才敢于去探索新世界,才能发展出独立性。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在焦虑,惊吓的情况下,他不能积极学习,这个时候他大脑的任务是确保生存。只有在他感到安全的时候,才有可能去学习。当他信任妈妈,他就知道,一旦有危险,我害怕了,就可以随时回到妈妈那里,妈妈会保护我,那我就不怕了。婴儿最初的安全感就开始建立了。他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就会大胆地去探索世界了。
所以妈妈给他的安全感,他跟妈妈的亲密关系,是他们独立的基础。
妈妈不要急着先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你把孩子推开,急着让他离开你去适应新环境,你觉得这是在锻炼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伤害亲密的亲子关系
有很多妈妈跟我说,孩子老找我玩,我就尽量让他自己去玩。我想培养他的独立性。
这样做其实并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他还在不断认识和建立跟妈妈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急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急着把他推开,恰恰让他感到不确定,妈妈到底是不是爱我?所以他就要越发黏上来,越发要时时刻刻证明妈妈到底爱不爱我。他需要寻求这样的关注。这样,妈妈既破坏了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又和想培养独立性的想法相去甚远。
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玩,不要看表面的现象,不要去纠结这种小事情。关键是,要问问自己,
我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孩子能不能完全信任我?
孩子能不能把我当成安全基地?
我有没有给孩子温暖的支持和爱?
在孩子焦虑的时候,我有没有去帮助他减轻焦虑?
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都调整好了,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第二点,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
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不是说,哦,他自己做事就说明他独立了啊。大家问问自己,孩子自己睡觉,但是觉得内心是焦虑的,这种叫独立吗?孩子自己去玩,看到妈妈在刷手机,他心里怀疑,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这叫独立吗?这些不是真正的独立好嘛!
独立性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
首先,他得发展自我概念self-concept。3个月的孩子都没有自我概念,讲什么独立性啊?自我概念的发展是逐步的过程。
两三岁,他们会这样描述自我:“我叫宝宝”。“我有一辆红色的卡车”。“我会刷牙。”他们先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特点,比如,名字,拥有的玩具,会做的事情。
到三四岁的时候,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爱好和态度。三四岁的孩子会说:“我喜欢画画,我画画很好”;“我讲故事很好”。
五岁的孩子,会描述自己的个性,比如“我很友好”,“我爱帮助别人”。
第二,他得发展能力感sense of competence。也就是说,他得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他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一些事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决定权。如果父母包办代替,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替孩子做很多决定,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哪些事情,暂时还做不到哪些事情。一个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人,怎么可能有独立感?
第三点,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
刚才说过,在成人看来,独立和亲密是两件对立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独立和亲密是一致的。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有了亲密才能更好地独立。怎么建立亲密的关系呢?上面已经说过,父母给孩子提供温暖的支持。
2、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也就是说,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我家的孩子,5,6岁的时候,就会说,妈妈,这是你的看法,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他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独立的基础。
如果只看重表面现象,只让孩子自己背个书包,自己去买个菜,这就算是培养独立性了。而在本质上不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在思想上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有责任感,更谈不上独立的判断和人格。
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选择,支持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引导他们逐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从而成为独立的人。
3、在孩子能力的范围内,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父母的监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独自留在家里,让孩子独自留在车里,这都是有安全隐患的。
有些人说,哎,美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儿童自己去募捐,自己去卖东西。千万不可盲目效仿。美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我们学校年年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卖东西去募捐,但是,每年筹款活动之前给父母特别发一张通知,强调注意孩子的安全,绝对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募款,必须有家长陪同。
所以不必流于表面,也不必走形式。很多人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地看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看到一些父母替孩子背书包,就痛心疾首,认为父母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自己背书包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有时候孩子的书包太重,帮孩子背一下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自己能上下学确实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鉴于现在路上车多,坏人也多,去接送孩子上下学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可不是让他自己玩,自己睡觉】关键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出力所能及的一些选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慢慢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样才能有独立性。
推荐阅读
- 遇到一哭二闹三打滚的孩子,怎么办┃山伯教育
- 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2)胡老师讲座感悟
- 装聋作哑,关系融洽
- 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优秀!说的是你吗()
- 孩子不是实现父母欲望的工具——林哈夫
- 历史教学书籍
- 五年后,我要成为独立自强自信的女性
- 爱,为孩子撑起一片空
- 给予孩子心理平衡的机会
- 六一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