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在使用OKHttp访问网络时,无论是同步请求还是异步请求,返回结果都是Response对象,所有的数据都封装在这个对象中。
这个对象常用的方法有:
int code = response.code();
//获取响应码
String message = response.message();
//获取响应消息
ResponseBodybody = response.body();
//获取响应体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body.byteStream();
//获取输入流
byte[] bytes = body.bytes();
//获取字节数组
String str = body.string();
//获取字符串数据
响应码和响应消息很简单,这里不做介绍了,下面主要看response的body方法。
response的body方法返回ResponseBody对象,从ResponseBody对象中可以获取到流,字节数组,字符串等类型的数据。下面重点讲解ResponseBody对象是如何创建的,是怎么从ResponseBody对象中获取到不同数据的。
二,ResponseBody对象的创建 【OKHttp源码分析(三)之ResponseBody】看源码可知,ResponseBody类是一个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一般使用它的子类RealResponseBody实例化对象。
RealResponseBody类的构造方法 源码如下:
public RealResponseBody(Headers headers, BufferedSource source) {
this.headers = headers;
this.source = source;
}
由此可知,在创建RealResponseBody对象时,传递了BufferedSource 对象,BufferedSource 是okio库中的输入流,这里就当作inputStream来使用。
注意:这个BufferedSource 对象很重要,它是网络请求成功后返回的流对象,所有的数据都要从这个流中获取。
在RealResponseBody类中字段source 是私有的,所以需要提供对外访问的公共方法,如下:
@Override public BufferedSource source() {
return source;
}
总结:在创建ResponseBody时,传递过来一个流对象。
三,从ResponseBody中获取输入流对象 从ResponseBody中获取输入流对象的代码是: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body.byteStream();
//获取输入流
ResponseBody类的byteStream方法的原码是:
public final InputStream byteStream() {
return source().inputStream();
}
这个代码很简单,首先调用source方法返回BufferedSource 对象,BufferedSource 就是封装的inputStream,所以可以从,BufferedSource对象中获取inputStream对象。
三,从ResponseBody中获取字节数组 从ResponseBody中获取字节数组的代码是:
byte[] bytes = body.bytes();
//获取字节数组
ResponseBody类的bytes方法的原码是:
public final byte[] bytes()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contentLength = contentLength();
BufferedSource source = source();
byte[] bytes;
try {
bytes = source.readByteArray();
} finally {
Util.closeQuietly(source);
}
return bytes;
}
源码中首先调用的是source方法,source方法返回BufferedSource 对象。然后调用BufferedSource 的readByteArray方法返回字节数组。
四,从ResponseBody中获取字符串数据 从ResponseBody中获取字符串数据的方法:
String str = body.string();
//获取字符串数据
ResponseBody类的string方法的原码是:
public final String string() throws IOException {
return new String(bytes(), charset().name());
}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先调用bytes方法得到字节数组,再将字节数组转换为字符串。
五,OKHttp中实现文件下载 分析ResponseBody类的原码发现:OKHttp并没有提供下载文件放方法。在httpURLconnection中下载文件时是先得到输入流对象,然后从输入流对象中读取数据得到文件对象。在OKHttp中也能得到流对象,所以也可以自己实现文件下载,下载代码如下:
try{
InputStreamis = response.body().byteStream();
//从服务器得到输入流对象
long sum = 0;
File dir = new File(mDestFileDir);
if (!dir.exists()){
dir.mkdirs();
}
File file = new File(dir, mdestFileName);
//根据目录和文件名得到file对象
FileOutputStream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byte[] buf = new byte[1024*8];
int len = 0;
while ((len = is.read(buf)) != -1){
fos.write(buf, 0, len);
}
fos.flush();
return file;
}
五,注意要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ResponseBody类的源码是非常简单的。本质就是从输入流中获取数据,但在初次使用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 在解析ResponseBody前ResponseBody中仅仅有流对象,调用string方法时才开始解析流对象,所以这一步操作仍然需要与服务器有联系,仍然属于访问服务器的范畴,所以必须放在子线程中。只有得到String对象后才能跳转到UI线程修改UI。
- 在解析ResponseBody前ResponseBody中仅仅有流对象,调用string方法就是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这行代码执行完毕表示读取完毕。而此时再次调用string方法就得不到数据了。同理bytes方法也是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所以调用string方法后再次调用bytes方法也得不到数据。
- 从ResponseBody的byteStream方法中得到inputstream对象时,并没有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此时仍然可以从string方法中获取到数据。但是获取string数据后,inputstream对象仍存在,但里面已经没有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