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学-反思

有时反思自己的整个课堂,总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注意外在的东西太多,眼睛睁得很大,可学生却没有看到眼仁儿;眉头锁得挺紧,可学生却感觉不到思考;声音好听,可学生却丝毫未被打动……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外在形式弄得心浮气躁,而应有的感动或体语却没有发生。教学效果反为过分花哨的形式所累。

分析个中原因,从我的从教的经历来看,一句话:教师的功底没在火候,教师的底蕴和学养迫切需要提升。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努力:
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

很喜欢看云说的一句颇有见地的家常话:“说到教学,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能意畅辞达了,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大量的、有品位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习语文的不二之法,可是,如果教师自己是厌恶读书的,他又怎么可能有兴致有激情作为榜样去督促和影响学生读书呢?他又怎么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深入课文、挖掘课文,并把课文的美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呢?如果一个教师忙到没有时间去读书、思考,那都是瞎忙。是在挥汗如雨经营那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认为,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第一要做的是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要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只有读了《论语》、读了陶行知,读了杜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养。

二、教师要钻进去,深下去,要积蓄内力。

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美丽的,也是漫长的。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的未来生活在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立志做一个为鲜活生命奠基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形象能够丰满和高大,教师必须学会学习,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足够教书育人的内力。而这个内力包括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的,自然也不可能引领学生得到对课文的最高层次的感情。引用朱永新市长在《我的教育理想》中一句话就是:“教师必须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充分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惟有厚积薄发,预告个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积了真诚的感动,才有可能调动一切力量,唤起教育的激情。

三、教师要学会反思,要勤于笔耕。

【读书-教学-反思】王蒙说:“一个事无巨细都操心的人不会有成绩;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所作为;一个热衷关系学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建树;一个拼命做表面文章的人不会有深度。”而一个关于反思、勤于笔耕的人,却可以不断得到提高。从看云和玫瑰的交往来看,他们交流和分享最多的、给他们帮助最大的就是随笔和心情的记载。文字对他们来说就是随笔和心情的记载。文字对他们来说,已是一种调养、一种灌溉,更是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快速通道,文字所体现出来的真挚、清新、深刻、精准,慢慢地影响了他们彼此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玫瑰总说:“已四十了,觉得自己'惑'还挺多,觉得自己还在成长。”所以我们要坚持写教育随笔,写读书笔记,在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由此看来,学会反思,勤于笔耕是提高文化底蘊和学养的又一好的途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