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
——培根
1.读书之因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境界。
唯在纷乱繁复的世界寻求心灵一净土,书如清泉飞溅荡涤内心,洗涤灵魂深处的污垢,阐释人生真谛。

今天我一朋友看了我头条上的文章后留言骂了我,说我写的全是八卦文章,丝毫没有读的必要,还质问我的世界观是什么。
我一开始觉得委屈,自从决定写文以来每天坚持码字,累的腰酸背痛。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仔细想来自己最近忙写作读书读的不多,灵感缺乏,写了一些干瘪的鸡汤文。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读书不能只重功利,更重要的是内涵,是情操,是精神,是品味,是真情。
于是我开始捧起心爱的书,在书里寻找那个本真的自我。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读书之道
我们早已进入快餐化阅读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家庭孩子都要兼顾,阅读时间变得很少。
怎么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碎片时间来阅读成长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在《谈读书》一文中提出了好的建议: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
首先我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并且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习惯。
当然我也利用碎片时间来听书,现在各大公众号都推出了听书。
当我一边煮饭洗碗拖地洗衣时,一边聆听着播音员优美动听的声音,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同时又受益匪浅。
其次选读经典著作。
现在各种海量的信息冲刺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可以选择的书带多太多,加之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穷尽一生我们也读不完,并且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去读。
朱光潜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重要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值得读的书,预期十部书都泛读一遍不如将一部书精读一遍。”
我们选择读什么书要有一个目标,比如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史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心中要有一个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材料和诸家的意见,权衡推论,推求结论。
读书无穷无尽,唯好书不厌百回读。
比如读古代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春秋》,《论语》《大学》,《中庸》《老子》等。
诸子百家学说是中国思想学说的全盛时期,出现了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纷纷作书立说,广纳门徒,他们的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儒家的修身养性和崇古,墨家的博爱和苦行僧似的修行,道家崇尚自然呵呵无欲,法家的法治治民,名家形而上学的辩论,农家古代集农业技术和经验的大成,纵横学派的离间和笼络人心。
简单朴实的语言蕴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当朋友来看我们时应怀感恩快乐的心好好招待朋友,把为人处事的人生道理说的如此亲切自然。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要我们远小人近君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读史书首选《史记》。
《史记》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之首,他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开创了本纪,世家,列传等纪实的方法完成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刻画。
《史记》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赞为“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写作目的是“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可谓用心良苦,造福后代子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和血的教训。
当然很多人因读巜史记》而获益良多,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据载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读巜史记》,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实行开明的政治策略,开创了千古未有的“贞观之治”。
他临朝谓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逝,遂亡一镜也。”
因此史书会为我们提供了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我们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和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们要向唐太宗学习多读史书,以古为镜,学会处理日常生活的得失。
当然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司马迁长江大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章魅力。
读诗歌当然首推《诗经》,《乐府诗词》,《离骚》,《唐诗宋词三百首》等,《诗经》是中国诗纯文学源头,很多经典诗歌被传颂。
比如《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当我读时仿佛看到一娇俏可爱热恋中的女孩正在自言自语,焦急的等待自己的情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让我领略到少女时代真挚纯洁的情感。
唐诗宋词在我国流传很广,民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
读诗会让我在隽永悠长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集大成者的报国忧国感春伤秋的各色情怀。
我醉倒在烟波流淌的溪亭日暮之际,小舟翩然而至,一群鸥鹭飞过,醉眼朦胧,感受到清照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举杯邀月明月共有,把酒问天今夕何年,我握着心爱的宋词,穿越到千年与大文豪苏轼举酒杯邀月共赏,忧国忧民把酒言欢。
哲学类可以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对话录》,柏拉图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一门三杰世间罕见。和他们对话,在那看似简单却又平凡的话语里我学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隽永悠长。
我们读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我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周国平早就给出了答案。
他曾在《哲学就是谈心》中提到:哲学其实没有什么好神秘的,即是经常和自己谈心。谈心不是谈事,而是解决心里的问题,我们平时往往陷在事里面,哲学要你跳出事来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尽量想明白,这样心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更超脱。”
可见哲学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在漫漫人生路上给我们照亮前进的路,让我们走的更踏实更沉稳,同时也开启我们的智慧,升华我们思想,让人生变得更厚重更有意义。
三学会读书的方法很重要。
一泛读和慢读相结合。凡是值得我们读的书可以读两遍,第一遍泛读,着眼醒豁理全文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以批评态度衡量叔的内容。
二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书上标注精彩的句段,给出评价,还可以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抄下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经常写文章。通过写文章可以将我们读书过程中收集的素材运用到文章中,会使读书升华成一个极高的境界:获得知识和思想并把它们明确化严谨化,系统化和有机化。
当然更为了写文章你只得去读新的书和文章了。读书和写作就可以相互促进提高了。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读书之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小时候家穷无钱买书,我唯一的梦想就是想读《红楼梦》。
当初中语文老师偶尔拿出黛玉写的诗词和我们分享时,我内心对《红楼梦》更加的渴望。
终于到了高中,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红楼梦》。
我刚借到书变跑回寝室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连晚饭都忘了吃。
我流连在美人如玉香车美眷,风景如画的大观园里,和贾宝玉一起嬉闹调笑,化成林妹妹读书赋诗,悲悲戚戚。时而又如女汉子的史湘云一样在大观园里的石头上酣眠,睡到夕阳西下地老天荒。
我更想和有趣的刘姥姥一同逛逛大观园,看她可笑滑稽的样子是多么的可爱,在贾府被炒后又那么知恩图报深明大义。
我为王熙凤的泼辣能干而佩服万分,更为薛宝钗的聪慧稳重情商高而赞赏不已。
一部红楼道不尽人间坎坷事,数不尽人世几多愁。
当我读着我心心恋恋的好书,我便会进入书中,和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一起哭泣。
书变成了我的挚友,变成了永不遗弃的爱人,相爱相守,共同成长。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书数十载,我发现书之乐和书之趣,全在那小小方块字的嫣然一笑中。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读书之志

中年才重拾笔头的我,难免后悔莫及以前在读书上的荒芜,很想写出好文以实现儿时的梦想。
结果我在慌忙中未读书便写出的文章失去了应有的饱满和风骨。
其实读书写作目的不是金钱,不是功名,也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情操,坚守原则,真诚善良的文明的传播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让我可以跳脱“伪文人”,“假清高”的世人的指责,做一个踏踏实实读书做学问的明智之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虽然我不会再遭遇大诗人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养生春又来”艰苦生活的煎熬,也不会像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
而是活在烟波流淌花开半夏的悠悠时光,在静谧的午夜我捧书夜读,和着闪耀的星辰放飞自己的梦想。
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里写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趁人未老,花未谢,捧起你我心爱的书吧,在书里看尽草长莺飞,潮起潮落,惊涛拍浪,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趁人老,花未谢,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