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1,“芯”事重重( 四 )
各家企业对于市场景气度回升的估计不足,导致需提早半年至一年做产能规划的晶圆芯片上游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增加产能,这是另外一大直接原因 。
- 供应链根深蒂固,导致产能错配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市场环境相对稳定,全球供应链配合无间,芯片供给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突如其来的需求暴涨,使得晶圆代工厂瞬间陷入满产状态 。代工厂的满产,转移给上游的设备厂商,再由设备厂商传导给其上游的零部件厂商,导致部分零部件的交期从原来的1-2个月延长至半年 。上游的供应不足,接着反过来传递给下游,进一步加剧了电子行业缺货的状况 。
文章图片
此外,成熟制程的扩产节奏缓慢也是本轮芯片短缺的一大原因 。近些年来,不论是云计算、5G射频器件需求的快速增长,还是物联网概念的飞速普及,亦或是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全部都为成熟制程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需求量更大,扩产节奏缓慢,自然会呈现出供求不匹配的状况 。
2022年,缺芯还会延续吗?2021年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在即将开始的2022年,芯片行业又会出现什么情况?“缺芯潮”是否还会延续下去,会对其他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 投资扩产,难阻缺芯
文章图片
问题来了,这样就能解决芯片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普通消费者可能觉得目前市面上只缺少先进制程芯片,实际上几乎各行各业所有品类的芯片都面临着缺货问题 。
富士康全球采购处经理鲍三华曾表示,“目前除了RF PA的价格曲线相对平稳之外,包括模拟IC、功率IC、逻辑IC、分立器件、以及传感器、存储器都供货不足,导致价格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尤以模拟IC中的MCU、Power Stage、以及ASIC/ASSP的Audio、MOSFET和PC DRAM最为紧缺 。”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是晶圆厂产能跟不上需求量,特别是8英寸晶圆产能尤其短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各家厂商都在扩充产能,但是新产能预计要在2-3年内才能投入使用,8英寸晶圆制造在2022年上半年预期仍不易缓解,车规级MCU等前期短缺的芯片还会继续维持紧缺状态 。
- 国产芯片厂商受益
在“缺芯”风波和国家规划的指导下,2021年,长城、五菱、北汽、吉利、上汽等国内车企巨头都纷纷加入了造“芯”大军 。去年2月,上汽宣布和国内智能芯片独角兽公司地平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联合国内芯片厂商打造自主自动驾驶芯片,其他车企也开始积极和国产芯片企业形成有效互动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政策|浙江省“抢人”:创业失败贷款不用还?官方回应来了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k50|Redmi K50电竞版开卖:“奔驰联名款”海鲜市场需加价千元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