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880元的理财课,让我成了“双亏”青年

投稿|2880元的理财课,让我成了“双亏”青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人物观,作者 | 未未、程怡,编辑 | 江岳       
DT财经统计过一组数据:40岁以下的投资者中,95后对基金的收益率预期最高,承受能力最差 。
人菜瘾大,说的就是我 。
2021年,我先是花2880元在短视频平台购买了“财商课”,听完几节,觉得自己能力可以了,一头冲进基金圈 。结果一年下来,在基金亏掉的钱,都够我再买一次“财商课”了 。
先亏学费,再亏基金,“双亏”青年的人设,就这样被我牢牢立住了 。
01 “睡后收入”2021年春天,我买了一门价值 2880元 的理财课 。
那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周末下午 。四点,我坐在桌子旁,缓慢而坚定地按下了六位数的花呗支付密码 。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每个月要还250元左右 。
这是除了房租之外,一年内我的最大单笔支出 。
付完款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自己靠“睡后收入”躺赢的璀璨未来 。“睡后收入”,这是我从理财短视频里新学会的时髦词汇 。
我还记得算法推过来的第一条理财短视频:
一个女孩,脚踩细高跟、手提香奈儿,一边涂口红,一边冲镜头走了过来——上一次我看到有人这样走路,还是《小时代》里随时准备继承家业的顾里 。
投稿|2880元的理财课,让我成了“双亏”青年
文章图片

另外一个女孩,背着帆布包匆匆赶地铁,为了能按时打卡一路狂奔 。那局促的样子怎么说呢,哎就跟每天我去上班时候一个样 。
旁白不失时机地响起了:她们都是大学刚毕业,领着6000块的工资,为什么一个还在紧巴巴地过日子,一个已经靠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她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定期理财 。
话音还没落,理财课的购买链接就弹了出来 。
我冷笑了一下,迅速把视频划走了 。这么粗制滥造的内容,就想制造焦虑“骗”我花钱?我的钱是那么容易挣到的吗?
我一直标榜自己是理智的反消费主义者,从小具备了精打细算的技能 。高中住校时,每周三,我就开始在宿舍里“放债”,因为她们都提前把生活费花光了,而我从来不会 。每周日晚上则是我的收款日,回家过完周末的室友们,会如数把钱还上 。
“我没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因为我知道你这么抠门,一定有钱 。”这是大家和我借钱时的开场白 。
多年以来,我的人设在朋友圈屹立不倒,就连办公室同事在冲动消费拼单时,不仅不会想起我,还得避免被我知道,因为一定会受到我的嘲笑 。
但理财短视频的魔力超出了我的预期 。当算法越来越频繁地向我推荐这类视频,“睡后收入”这个词,像扎根一样钻进了我的大脑里,慢慢地,它的场景越来越清晰:我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银行卡的数字在不断往上跳 。
最终决定下单理财课程时,我已经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这课我得上,这钱我得花 。花了就是赚了啊 。
事后想来,“花了就是赚了”,这是多么明显的“韭菜”特征 。
02 转手我是一根时代的韭菜 。
从2020年开始,短视频平台开始发力知识领域 。这是官方说法 。在我看来,就是瞄准了年轻人的焦虑 。通过短视频内容的学习,实现能力或者收入的增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梦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