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高通不再安于智能手机一隅( 二 )


对国内众多有所追求的手机厂商来说,高通几乎是除了联发科以外唯一的选择。由此基本可以肯定,高通的企业行为和芯片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机厂商的行为决策。自从2017年发布口碑上佳的骁龙835以来,高通与众多手机厂商的配合渐入佳境,以每年一款旗舰级芯片的节奏配合手机厂商的步伐。
例如小米一直是高通的“忠实粉丝”,多次抢得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也乐于以此作为最大的卖点之一。
但这种影响是双向的,高通多个芯片系列和逐年递进的研发节奏,确实为手机厂商进行快速迭代提供了便利,再加上几乎来者不拒的行事风格,在事实上促进了竞争;但“高通税”的存在,也直接抑制了手机厂商的利润,此前苹果与高通展开一系列诉讼,但最终苹果被迫以47亿美元代价寻求和解,不得不继续向高通“缴税”。
针对此,各家手机厂商普遍采买了联发科的SoC。在1983款市售智能机型中,有544款使用联发科SoC,同时有关消息称,OPPO FIND X5或将首发联发科最新旗舰天玑9000——在此之前,OPPO FIND X系列几乎都使用高通芯片——很明显,这不仅是基于成本和产品定位的考虑,也是在未雨绸缪地降低高通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面对高通在专利方面的垄断,有实力的厂商基本都开始或计划布局手机芯片。但限于企业整体的科研实力和文化调性,目前华为、三星和苹果排在第一梯队,他们拥有自研SoC的能力——这些庞然大物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手机厂商,也不是纯粹的Fabless(无晶圆厂),而是同时拥有手机业务和IC设计业务的综合型企业(三星要更特殊一些),但或多或少都受制于高通在通信方面的专利壁垒。
剩下的大多数手机厂商几乎都没有自研芯片的实力,多是围绕手机本身进行某些功能的强化,其中国内以小米和OPPO为主要代表:小米除已有的影像芯片澎湃 C1外,还有充电芯片澎湃 P1;OPPO则专为影像打造了基于6nm工艺的NPU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其余手机厂商就要更落后一步了。
总体而言,由于高通的专利壁垒在事实上分润各家手机厂商的利益,因此手机厂商在更换芯片一事上就有了充分的动机。在高通芯片能够为手机厂商带来正面利益的时候,手机厂商自然对其他付出给高通的代价视而不见;可一旦这种利益缩减,那么手机厂商就能立刻感受到“高通税”带来的的种种不适——现在正是这种利益逐渐缩减的时期。
步步紧逼的联发科、苹果对与中国SoC来说,高通占据超过1/3的市场份额,在手机SoC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有海思、紫光、三星Exynos、苹果和联发科。
其中海思受到制裁后出货量骤减;紫光增长迅速,但在主流机型中的存在感依旧薄弱;三星Exynos正在逐渐降低本品牌内的占有量;苹果同样不外卖,但安卓和IOS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态和应用,而且稳占高端市场,所以和安卓阵营为主的高通产生“错位竞争”;同时受世界环境变化影响,安卓手机厂商纷纷意识到“被垄断”的风险,于是在中低端市场具有竞争力的联发科就获得了大量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两年高通都在旗舰芯片上“挤牙膏”,但并不意味着高通失去竞争力——与AMD与INTEL的关系类似,要想超过高通,产品就必须有相应的实力。所以大约可以说,高通在中国市场需要直面的竞争对手,只有联发科和苹果。
作为性能方面不敌高通的SoC厂商,除手机厂商需要规避风险外,联发科直接得益于骁龙888和骁龙8 Gen1的糟糕表现。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联发科2021年营收1130亿元,同比增长53.2%,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在5G手机芯片销量方面反超高通,以4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世界第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