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华为光储,强弩之末与初生牛犊

投稿|华为光储,强弩之末与初生牛犊
文章图片

文 | 科技新知 , 作者丨王思原 , 编辑丨伊页
“我们现在账上还有几十亿现金存着 , 是安圣给我们的 。”任正非回忆起那次寒冬时说道 。
2000年 , 急剧膨胀的互联网让电信业变得疯狂 。“光通信狂人”罗世杰所在的北电网络在当年仅靠卖网络设备就撑起了300亿美元的销售额 。
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 电信业过度投资建设带来的苦果是整体供大于求 , 直到2003年美国的光纤利用率只有10% , 运营商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北电网络的股价更是从最高时的124美元下跌到了不足2美元 , 从此一蹶不振 。
彼时 , 远在东方的华为虽然还未受到波及 , 但任正非敏锐地嗅到了大洋彼岸传来的血腥气 , “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 , 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 , 冷得出奇 。谁有棉衣 , 谁就能存活下来 。”
在任正非看来 , 不涉及核心业务 , 又具有较高价值 , 华为的这件“棉衣”非华为电气莫属 。
于是乎 , 任正非毫不犹疑地将华为电气更名为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 , 将其从华为的事业部转变为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 , 并于2001年10月与艾默生电气签署并购协议 , 拿到60亿元的“过冬钱” 。
果不其然 , 到了2002年 , 华为作为上游设备供应商 , 订单受到影响 , 利润较上一年缩水58% , 但穿上“棉衣”的华为挺了过来 。
【投稿|华为光储,强弩之末与初生牛犊】只是对于能源业务的损失似乎一直是任正非心里过不去的坎 。2008年 , 随着与艾默生的竞业限制结束 , 华为重回电气市场 , 将光伏作为能源部分的战略方向 , 并且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的第一波东风以及华为在价格、渠道、品牌方面的优势 , 迅速在逆变器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 。
但在光伏行业逐渐进入平价时代 , 且行业加速内卷的当下 , 即便是华为 , 也该为曾经的“小棉袄”加一层棉花了 。
摇摇欲坠的第一        2013年 , 当华为以一个“野蛮人”的姿态杀入光伏行业时 , 震惊四座 。
或许因为它是华为 , 行业对它的一举一动更加关注 , 也更加苛刻 。当然 , 凭借早些年在能源行业的积累 , 华为并没有初出茅庐的忐忑 , 上来就一举打破原来组串式逆变器只能应用于海外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局面 。
随着国内组串式逆变器市场升温以及华为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 , 仅仅两年后 , 华为光伏逆变器设备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 。
如果单纯从财务角度分析 , 逆变器是一个很好的赛道 , 横向对比光伏其他细分赛道 , 逆变器毛利率、ROE、周转率更高 , 同时市场规模不大 , 很难受到资本巨头的冲击 , 属于优质赛道 。
并且在这个赛道中也出现过ABB、施耐德、通用电气、艾默生等世界500强企业 , 但这些巨头目前却不约而同选择放弃了这一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