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魅族漂流记( 二 )



2015年魅族发布的Pro 5收获了一致好评。同期,因为高通骁龙810不给力,导致其他国产品牌旗舰机集体翻车,但魅族采用的是三星的CPU,成功避险。

实际上,魅族选择三星也有自己的难处。由于不愿意向高通多交专利费,魅族一度与高通交恶,而选择用三星和联发科的芯片。魅族和高通的恩怨由来已久,两家公司一度因为专利问题闹上法庭。甚至当时行业内还形成了“反高通联盟”,魅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魅族与高通关系闹僵显然不明智。

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拥有着独特影响力。后续由于拿不到高通芯片,加上联发科芯片表现并不优秀,一定程度上让魅族接下来的产品,逐渐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虽然2016年魅族和高通达成和解,重归于好。但此前的争斗期,还是让魅族错失了国产手机发展的最黄金的时间段。

魅族错失那段时期的原因,一些来源于自身的选择,另一部分则是内部组织管理问题突出。

就像前文提到的,魅族选择了联发科,但当时的联发科芯片,确实在性能和体验上与高通的芯片存在较大差距。而魅族联发科机型相对较高的定价策略,没能说服消费者买单。

到了2016年底,小米MIX引发了一波全面屏浪潮,但魅族在2017年仍然反其道而行,坚持推出了非全面屏的Pro 7。这引发了非常严重的产品危机。这款搭载联发科处理器的手机,让魅族的元气大伤。双屏设计并没有打动消费者,库存积压非常严重,魅族屡次降价,甚至在发售几个月后以腰斩的价格售卖,都没能完全清理库存。Pro7的失利也直接导致了“魅族三剑客”的白永祥离开。

由于低端机竞争残酷无法盈利,魅族在走向下坡路后不得不砍掉了销量主力魅蓝系列。在很多人看来,魅族真正的衰落始于放弃魅蓝,转向高端。它并不具备单独突破高端市场的基础。

失败的产品战略之外,团队极速膨胀同样带来了内部组织管理的矛盾。一名魅族员工曾吐槽,当时的魅族内部,空降的团队无法令原有团队信服,各自为营,内耗严重。越来越强烈的商业化诉求下,一些事件也引发了内部的分歧和争吵。

魅族操作系统Flyme为了广告营收频繁给用户推送广告,2016年下半年由于一次过于低俗的内容推送,魅族市场营销团队曾和Flyme商业化团队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双方在魅族价值观和商业底线认知上产生分歧,但黄章和核心管理层并未出面发声。

内部矛盾在魅族快速扩张期滋生、激化,导致魅族失去了一部分人心。2018 年,当时的魅族文创部总监张佳公开质疑魅族高级副总裁杨柘的能力,将魅族内乱正式曝光在众人眼前。

在魅族陷入困境时,友商却扶摇直上,OV凭借着下沉市场的渠道触角,铺天盖地地开店,而华为在麒麟芯片的助力下,逐渐站稳高端市场,出货量和品牌势能都在快速上升。魅族团队也遭遇疯狂挖角,骨干陆续离去。

上述接近魅族的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说,黄章在智能手机发展黄金期,与资本纠葛、对抗高通、隐退闭关,每一步都是足够致命的选择。

与资本的博弈
在很长一段时间,黄章对资本是排斥的。这与他过往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早年在爱琴公司当总经理时,曾因为理念不合被迫离开,使得他在2003年创立魅族后对于控股权非常在意,掌控欲极其强烈。魅族最早是做MP3的公司,苹果iPhone的发展让黄章感受到危机,敏锐察觉到MP3会被手机淘汰,从而投入做手机。

黄章做企业秉承的是内生式发展理念,依靠公司自身赚钱推动公司自身发展。毫无疑问,没有资本的枷锁,让魅族能够在产品理念上保持独立。排除外部干扰,让魅族的产品形成了自有一贯的风格特色。至今,黄章的设计,仍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但是,从外界评判,排斥资本也被认为是属于黄章的“小企业家”思想,构成了魅族发展的局限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