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集邮到NFT,一场文化消费的时代变迁( 三 )


体验两个月后 , 张琪突然意识到 , 「这跟当年跑遍地铁站买纪念票 , 好像没有本质区别 。只不过 , 以前收集的是实物 , 现在变成了数字产品 。」
不知不觉间 , 年轻人在数字空间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审美正在发生变化 。
02 数字时代 , 供给的变化 那些对NFT持有负面论调 , 最核心的意见是对虚拟产品真实价值的怀疑 。但大家消费虚拟商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 , 如今是技术、载体发生了变化 。
早在2001年 , 最早一代的互联网网民记忆中 , 应该都有一个叫QQ秀的存在 。一个QQ号自带一个虚拟形象 , 号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喜好 , 装扮QQ秀 。不同的发饰、服装都明码标价 , 需要Q币购买 。当然 , 免费的也有 , 只是价格越贵 , 越能彰显身份 。
我们应该还有一个记忆叫「开心农场」 。一个虚拟空间里的虚拟房屋 , 能卖出几十块甚至上万元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曾经对此非常不解 , 「游戏里买装备我能理解 , 因为可以享受荣誉感 , 虚拟空间里买虚拟别墅 , 有什么意义?」
后来他发现 , 年轻人的消费价值观变了 。在数字原生时代 , 越来越多的作品、内容创作起点就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 。这个时候 , 我们已经不能随意忽视否定数字资产的价值 。
互联网原始最大的标签是免费 , 信息免费 , 服务免费 。但在移动时代 , 随着互联网渗透至生活的每个细微处 , 数字产品无处不在时 ,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
信息资讯从免费到付费 , 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尤其国外 , 付费类产品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 。音乐和影视资源的付费 , 也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标配 。
【投稿|从集邮到NFT,一场文化消费的时代变迁】NFT火热之后 , 张洪生说 , 「本质上也在提醒我们重新思考 , 数字世界中创意劳动的价值和与之匹配的社会价值观是什么 。」
过去文化行业对盗版的声讨 , 就是在捍卫创作者的权益和价值 。实物盗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 做工粗糙 , 品质感差 , 并且造假源头难追溯 。
数字作品从创作发行、消费、使用全程上链 , 不可篡改、不可复制 , 也就是说 , 打上序列号的数字藏品就是被各方认可的正版作品 。王恒在收藏过程中 , 就很在意平台和发行方以及数字藏品上的「AC编码」 , 就像购买实物商品也要正版的 。
我们逐渐认识到 , 数字空间的创意劳动价值 , 不是原来简单的「点子」概念 。虚拟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 , 每个产品和服务都将体现创意和设计的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消费模式观念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
而对数字资产进行价值重估之后 , 最先触发的就是市场供给 。
湖南独立艺术家、十年文创人陈超跟湖南省博物馆进行文创合作有十多年 , 她最深的感触是 , 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 , 我们离数字艺术时代越来越近 。
「我们都属于伴随着数字化工具成长的一代艺术创作者 , 从使用数字化工具到构建数字化生态 , 我们也看到这个过程正在演进 , 文化一定会是数字化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