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骂醒”的联想,决意做芯片了?( 三 )


后来,在2005年回忆这段时期时,倪光南曾直言,由于转向"贸工技"带来约7年的延误,科技骨干流失,技术积累不足等原因,短期内很难为联想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时,正值联想集团新掌门人杨元庆上任不久,倪光南认为杨元庆能为联想的“技”带来新的变化 。
2002年,首次出任联想集团CEO的杨元庆,明白联想集团的技术软肋,掌权之后就立刻提出了“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口号,力图消除“贸工技”的影响 。
但倪光南所希望的改变并没有到来,原因就在于杨元庆太听话了,无法冲破柳传志划定的框框 。在柳传志的人才梯队排序表里,排在杨元庆前面的是孙宏斌,处事张扬、闯劲十足,之后还有神舟数码的郭为 。但杨元庆的好处就在于,对柳传志,他会无所保留地在贡献自己的忠诚 。即便内心有所质疑,也不为所动 。
伊甸网CEO洪荣顺曾如此评价联想的三个年轻人:在专业能力上依次是孙宏斌、郭为、杨元庆,在忠诚度上则是杨、郭、孙 。在柳传志最危险的时刻,杨元庆以自己的业务护驾,赢得了柳的信任,成为了柳口中“生命的一部分” 。
也就是说,杨元庆之所以能够成为继任者,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在于自己足够听话,并完美承袭、执行了柳传志此前的“贸工技”路线,即使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也只是在“贸工技”的范畴内成为更有技术含量的组装厂 。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芯片,当2018年有人问柳传志为何不敢投资芯片时,柳传志回答道:“是因为当时民企的底蕴不够丰富,投了芯片若干年以后才能见到回报,而且还极有可能投错 。”“当一个企业年利润只有10亿元的时候,你让它年年用20亿美元去做芯片,根本没有底气这样做 。”
他还表示,直到2001年联想集团的总收入也不过才192亿港元,纯利润不到10.26亿港元,“如果要拿出全年利润才有可能投出一条生产线的十六分之一,相信只要不是败家子的企业家都不会这样做,这不是爱国而是祸国 。”
实际上,这反映了柳传志性格的另一面,接受媒体采访时柳传志曾表示:“我和任正非性格不同”,在技术攻坚中“他敢往上走”,而自己不行 。
这样的性格也继承到了杨元庆身上,不管是颇为成功的收购IBM电脑业务,还是2012年收购摩托罗拉,以及此后在手机业务上的败北,都可以看做是联想只想扩大经营规模,而不去触碰更底层的技术问题,这自然也就导致了产品竞争力不足 。2017年,联想又提出向云设备和解决方案转型,打造一站式IT解决方案,但营收占比一直很低 。
看懂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袁博表示,“贸工技路线没有问题,但是要先贸易再技术,联想在赚钱之后却不愿意再投入技术做前瞻性行业,研发投入过低,公司想赚快钱,只想在PC行业做大,就逐渐沦为了平庸的公司 。”
事实也的确如此,联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几次尝试转型都未能取得明显成效,时至今日,个人电脑业务始终占比高达9成以上 。
是不能也?当然不是,这从杨元庆在芯片业务的态度上就能一窥究竟,在2019年的某次采访中,杨元庆表示,相信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一家公司没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联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会做好自己的角色,与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合作,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
虽然,2020年联想采购处理器和芯片花费约900亿,采购内存及存储器花费约600亿,净利润却不足百亿,但这依然没有唤醒杨元庆和联想做芯片的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