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魅族手机安在吉利汽车的轮子上( 二 )


甚至可以说魅族或是目前吉利的最佳“助力”选择 。
一方面,如今的魅族不像小米、华为等厂商,较为颓势的市场地位无法对吉利造成威胁,话语权较弱 。另一方面,收购魅族后,吉利可提高软件层面的“软实力”,使其在面对攻势越发猛烈的手机厂商及互联网厂商时“尚可一战”,不失为一种极其合理的“防守策略” 。
此外,手机产品的拓展品类IoT领域,魅族也有所涉及,倘若吉利成功收购魅族,也可有助于吉利提前布局IoT赛道,拓宽相关产业链,进一步丰富完善生态闭环 。
最后,需要注意,2019年时珠海国资委曾投资魅族,挽救魅族的同时也拿下一席董事席位 。时至今日,魅族的股权架构中仍有珠海国资委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在最终收购中隐藏着一种“不确定性” 。
02 薛定谔的手机布局 华为方面曾表示“华为眼里看所有东西都是手机,车是带四个轮子的手机”“未来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 。
这似乎在告诉车企,华为能做好手机同时也能做好车 。
事实上,相继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以及一众新能源车品牌已对传统车企造成了极大冲击 。由于内燃机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相差较大,新能源汽车无需使用传动轴、油箱等,却需要使用诸如高功率电机、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等元件,曾令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等产品的相关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荡然无存 。
相反,诸如特斯拉等企业借助软件层面的优势以及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投入,迅速发展 。
只是,在诸如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选择跨界加入“造车大军”的市场环境下,车企真的有必要去“偷家”,反过来去冲入“智能手机”领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如今的手机行业,早已是一片绝对的红海,面对已被极致打磨的供应链,和过于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各手机厂商即便有独占卖点,也往往需要支付极高的研发投入,这无论对于魅族还是吉利,都有些过于奢侈 。
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已从2021年二季度的81.9%进一步上涨至85.9%,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集中度日趋提高,已从增量市场完全转向存量市场竞争 。
在这个时机选择冲入赛道,显然不是“明智之选” 。也正如第一部分所说,此次吉利试图收购魅族的核心目的,更倾向于借助人车机的互联互通,构建万物互联生态,进一步完善生态闭环 。
业内人士也曾表示,面对互联网厂商以及造车新势力们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力,传统车企进一步实现端口的闭环越发重要,否则极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被其他赛道的企业无情收割,如近两年家电企业和手机企业的关系 。
可以预见,手机在未来必然会与车机系统结合得更为紧密,但考虑到两种产品较大的使用年限差距,必然会造成鲜有消费者会因购买某品牌的车辆特地去购买一台手机的现实 。
这一点,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深谙其中之道 。如宝马选择推出相应App、奔驰部分车型采用华为的鸿蒙系统等 。
就连曾经口无遮拦的马斯克,即便曾表示要做手机,但特斯拉至今也未推出相关产品,可见即便强如特斯拉,也深知手机领域的“危机四伏” 。
03 不可或缺的软硬件 “这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李书福在2014年拒绝与马斯克同台对话的理由,如今,似乎李书福可以再次与马斯克进行一番关于“手机对于车企是否有意义”的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