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南北朝的茶人-孙楚

孙楚[sun chu](约218~293)西晋官员、文学家。 三国至南北朝的茶人-孙楚
文章图片
孙楚
【三国至南北朝的茶人-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史称“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唐代陆羽《茶经》谓汉以后最早咏茶叶的诗篇有四首,孙楚《出歌》即是其中之一。孙氏崇茶,精茶史,“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兰出高山”句,点明茶的原产地,与生姜、肉桂等调味品并列为巴蜀物产。
出身 官宦世家。少时想要隐居,对王济(晋文帝司马昭之婿)说:“当枕石漱流”,不小心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反问:“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身为中正的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为镇东将军石苞的参军。晋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293年)卒于任上。著有文集六卷。
仕途曲折坎坷,但他以其超群的才藻,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诗赋、书信等,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料。 他的作品至南朝梁时,即有编定的集子,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他的集子共有6卷。到清朝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共收录他的赋17篇,另外,还有奏议,书信等。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辑有《孙冯翊集》。
从保留下来的作品看,他关心现实,特别是对于当时以品第选人的制度深怀异义。据《晋书》本传记载,孙楚在禁军中担任司马时,有一次,有人传言说在武器库的井中发现了龙。朝廷大臣就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吉祥之兆,上表称贺,也有认为龙蛰于井中,是不祥之兆,保持缄默。孙楚就此也上了一封奏章,借题发挥,认为是西晋朝廷不能举贤任能的象征。他说:“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能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他劝告普武帝耍“赦小过,举贤才”,就象殷王武丁渴求得到博说,周文王寻求姜尚那样, “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敦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害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这种用人思想,是对世族统治的反抗,能在当时提出来,足见其胆识过人。
可以说,这种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活动中。他在一篇《杕杜赋》中也曾说过, “无用获全,所以为贵;有用获残,所以为,”激烈地抨击当时的门阀制度,认为那些达官显贵,都是无用之徒,而那些贫而有用之人,却多遭残害。在另一篇《论求才》中,他更直截了当地说: “假若秀才答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通,此乃雕虫小道,何关治功?得人以此求才,徒虚语耳!”从这些议论中,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仕途坎坷,久不得遇了。
尽管孙楚仕途坎坷,但他并不逃避现实,对现实仍然充满乐观态度。 在他的诗赋中,很少颓废厌世之调,而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奋发精神。他的《登楼赋》对长安城内外景象的描述,便是一例。其中, “牧竖吟啸于阡陌,舟人鼓枻而扬歌。营巷基峙,列室万区,黎民布野,商旅充衢”数句,将长安城外的田园风光及城内市区景象,描写的历历在目,逼真可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爰和对现实的追求。
孙楚的送别之作对人生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他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一首》便是这样。 “天地为我炉,万物—何小。达人垂大观,诫其苦不早。”表现了对死生的无虑,以及对征人的深切慰勉。

    推荐阅读